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情感教育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电教多媒体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品德与社会课,它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已成为众多教师探讨的问题。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历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导入阶段:创设情景,以境激趣,诱发学生走进情感。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能有效地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欲。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趣有效的引入是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前奏。因此利用多媒体声情并茂的特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把他们的视线聚集在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是十分有利的。在教学《规则有什么用》一课时,在引入部分,我安排了学生观看交通事故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与违反规则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危害,也诱发学生产生“去寻找出现这些危害原因”的内部驱动力。又如在上《我们的学校》一课时,先播放一段自己学校学生活动生活的片段,让学生在影像中感受学校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触动学生内心深处对学校活动的记忆与认识,激发他们勇于发现学校闪光点的情绪,使学生的爱校之情由然而生。

  二、感悟阶段:亲身参与,深化明理,引领学生体验情感。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儿童认识事物往往以直观、形象为主,多媒体影像能化无声、无形的教材为有色、有声、有形的画面形式,它具有形象生动的表现力。所以用好电教媒体,更易触动学生的情感。

  无论何种学科,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于要把获取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探究,去发明,去创新。小学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仅仅靠室内课堂的狭窄空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广阔的室外空间。车站、图书馆、影剧院、公园、机场、农村、游乐场、工厂、风景区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但是我们又不能每一节课都带学生走出校园去体会,而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以很难调动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经验和情绪体验。因此就需要借助于多媒体包罗万象的优势来帮助学生感知社会,认识社会。如教学《规则在哪里》一课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思考、收集信息和资料,将教学过程向课前开放,在课堂上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展示超市购物、球员踢球、电影院看电影、浏览风景区等都需要遵守规则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无声、无色的规则形象地表现出来,强化学生对规则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探究阶段:知行结合,理性思辨,促进学生升华情感。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发展空间。如在教学《我的一家人》片段时,教师先出示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对照片上的人物作逐一介绍,边讲边在全家福照片的周周围画平面图。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与家人的照片,并自己动笔画画自己家周围的平面图,想想爸爸妈妈小时候的生活状况或者是现在的工作状况,说说从爸爸妈妈身上学到了一些什么。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爸爸妈妈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父母的尊敬和对家庭的热爱。又如在教学《不同的学校》时,师生共同合作,把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让学生认识古代的学校、城市的学校、农村的学校、外国的学校等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学校。让学生在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学校状况的同时,重新认识自己学校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升华到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四、延伸阶段:交流反思,内化认识,指引学生拓展情感。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靠一时一事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巩固和发展。教学中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上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条件把课堂向社会延伸。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加强学生与家庭、与学校、与社会、与世界的交流,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取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更需要通过多媒体把一些超越时空界限的事例展现给学生,触动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要让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体验到的真实的东西装进头脑,辨析明理,感知社会,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我能做好》一课,展现一些图片:小玲把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小强马马虎虎扫扫地;小丽烧壶开水,让爸爸妈妈回家后喝杯茶;小冲只顾自己踢足球;运动会上大家为队员加油;班集体获得荣誉,我们每个同学都无比荣耀等。在为学生展示一个个鲜活形象的同时,让学生认知辨析,从而达到标准明确,弃劣仿优的目的。同时也让课堂不拘泥于课本,延展了课堂的时空范围,拓展了学生的情感。使多媒体在教学中适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多媒体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合理应用,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用好生活大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下一篇:浅谈打造美好思想品德课的一些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