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良好思维品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5-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由此可见“思”的重要性。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就必须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语文教学尤其如此。

  一、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多向思维亦即发散性思维。它是一种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排斥答案的唯一性。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向以集中思维为主。无论讲课、考试、作文都限定学生在同一范围、同一题目、同一答案中思考。这样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是不利的。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多向思维的训练,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发散性。这种发散性问题的典型形式是“假如……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你还想到了哪些可能性?”、“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因此,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具有更直接更现实的意义。

  例如,我在教学《跳水》这课结束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托尔斯泰通过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小朋友一些什么呢?”有的同学回答:“他想告诉我们,开玩笑要有分寸,那些水手开玩笑过分了,才出现这种危险场面。”我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结果有的说:“他想告诉我们做事要像老船长那样镇定,遇到危险不惊慌。”有的说:“他想告诉我们不能像追帽子的小朋友那样任性。”学生的这些回答都是很有道理的,我及时给予了鼓励性的评价,这是引导学生多向思维的结果,此外,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作文题进行多向思维,使立意更新一些。在说话的训练中,也可采用一话多说,不拘一格,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就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从而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考问题敏捷快速。这是一种高要求的综合性的思维品质。因为它既要做到较快地做出反应,又要能正确地做出判断,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品质,就要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说过:“行顾于思,毁于随”。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具敏捷性。要做到“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读中思,思中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极致之时,就是他们的思维活跃之时。这时,学生就能展开联想,融会贯通,对问题做出快速的正确的判断。

  此外,要培养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要求教师的提问要难易适度,由浅入深。问题尤其不能太难,太笼统,使学生一时够不着,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由浅入深地提问。例如,我在教学《麻雀》的第五段时,就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1、老麻雀为什么紧张?2、老麻雀为什么要从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上跳下来?3、面对强大的敌人,它跳下来会有什么结果?但它还是跳了,是什么力量促使它往下跳的?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为学生思考设置了阶梯,降低了难度,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很快很准确地作出回答,这样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勤于思考,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提问,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使学生的敏捷性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周恩来说过:“思之思之,神鬼通之”。这表明由表及里的思考是具有深刻性的。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的思维超越表面的一般的理解进入体现事物本质意义的更深一层的时候,往往会带来认识上的创造。教师要善于抓住那些易被忽视而有思维价值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的思维触角由浅向深处延伸。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在写人们等待总理灵车心情时,用了这样一个并列短语:“焦急而又耐心”,对这种看似矛盾的语言现象,教师不能放过,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体会其深刻含义。这种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使学生认识水平提高了,理解能力增强了,思维活动深化了。

  《易经》云:“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一“问”一“辨”,就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问”“辨”的过程中,就能获得知识,获得真理。

  四、引导学生积极思索,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因素。从教育观点来看,学生如果能发现并解决对他们本人来说发现一种新的事物或新的问题,也就属于创造性思维。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先生曾指出,创造型人才从小就可以培养。学生具备了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不仅有助于今天的学习,更有助于明天的发明创造,这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从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入手。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各种可供学生去“发现”的路标,以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例如在中年级进行段落的训练时,学生掌握了按时间的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以及用“归并法”分段后,我在教学《麻雀》时,要求学生用其它方法分段。学生通过熟悉课文、讨论,最后以猎狗的动作变化为线索给课文分了段。这就是学生积极探索的结果。再如上《荷花》这一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着重写荷花的美,为什么要写我仿佛变成了荷花?”学生立即展开讨论,然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个学生说:“这仍然是体现的荷花的美。”我追问:“怎样体现的?”他说:“看入迷了才有变成荷花的感觉,而荷花美,他才会入迷,所以更体现了荷花的美。”由此可见,大胆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就会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只要教师当好向导,放手让学生积极探索,勤于思考,不用自己的结论,教案中已有的答案去代替学生的思考,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能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开拓型人才,真正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研读文本,认真抓好课前备课    下一篇: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作文训练基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