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让图书室成为“留守儿童”家园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07-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近年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合作,共同关注。图书室是农村学校教育的扩展与延伸,是重要的教育基地,图书室应发挥其教育职能,成为“留守儿童”的家园。

  一、根据“留守儿童”年龄、心理和知识特征进行藏书。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成长过程中难以获得父母在思想认识与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教育者应当用健康、文明、先进向上的知识文化和道德来引导他们。

  1、文献类型以适合小学及学龄前儿童阅读的文学图书为主,连环画、低幼读物要相对多一些,玩具、手工制作等比例也应当提高。

  2、按性别比例调整藏书结构,增加男孩喜欢的文献,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的比例大一些,学校图书室购书时应调整购书方向。

  3、加大图书室建设力度,实现文献载体的多样化。除文学图书和教学辅导书外,应尽量选音带、像带、光盘、碟片,玩具、模型等,多角度对留守儿童实行愉快教育,使他们从视、听、声、光阅读中全方位接受教育,培养读书兴趣,增长见识。

  4、适当增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图书,让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也能同时借阅,掌握少年儿童的心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缓解“留守儿童”的问题。

  二、营造舒适、健康,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阅读环境。

  适合留守儿童阅读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是指图书室和阅览室的装饰,应注意营造有亲和力有特色的少儿图书室,在设计中要能表现出一种邀请的、友善的、多彩的易亲情的情调,墙上张贴一些名人画像和语录,用他们的警句和名言熏陶孩子们的心灵,这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图书室还可将“留守儿童”的笔记和心得体会,手工制作,书画作品粘贴在《小读者园地》里,既美化环境,又营造教育氛围,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与热情。

  心理环境主要是指群体阅览,学习氛围,即管理员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为“留守儿童”努力营造一种“热情、和谐”的阅读氛围,因为这种氛围较之“勤奋、竞争”的氛围更能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

  三、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牢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宗旨。

  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当中,要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始终贯穿于读者服务工作中,“留守儿童”有的内向孤僻,敏感多疑不合群,管理员要学会尊重他们,了解他们,提高与他们进行与沟通能力,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使得人性化服务成为农村图书馆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为。

  四、把握“留守儿童”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和心理辅导。

  (1)学校图书室定时开放,满足“留守儿童”读书的需要,特别是假期,可以开放图书室,也可让他们借阅。

  (2)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具有好学、好奇、好动、兴趣广泛等心理特征,图书室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之汇成体系,形成特色。如组织灯谜活动、读书活动,爱鸟周活动、朗诵、知识讲座,智力接力赛,图书知识竞赛,中学生辩论赛,环保活动等,锻炼“留守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除了读书活动外,还可开展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性邀请心理学老师和有经验的家长举办心理知识专题讲座,帮助“留守儿童”消除成长中的烦恼,学习中的困惑,人际关系中的疙瘩,生活中的苦闷。

  “留守儿童”同样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建设者,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图书室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它的社会教育职能,增强为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的意识,让图书室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家园。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课堂中的过度表扬    下一篇:课改,为了课堂优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