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班班通”的应用误区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08-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小学“班班通”的实施,在促进课程改革和资源共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班班通”的建设与运用应立足于教育城域网,着眼于区域教育信息化,以资源应用为驱动,以多媒体交互为手段,以班级教室为载体,打破教室、校园的界限,实现校校互通、班班互通、堂堂能用的目的。但在实际运用中,如果终端设备及资源运用不当,就会陷于“班班通”运用的误区。立足“班班通”教学绩效,分析了“班班通”运用中的误区,其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毋庸置疑,教学需要多媒体,班班通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素材,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声音、图像、色彩、动画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某些场景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虚幻”为“现实”,架起课堂与生活的桥梁,重现不在学生眼前的事物和场景,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学习,为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然而,过分依赖班班通多媒体教学,甚至硬性规定班班通教学的次数,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便会适得其反,产生一系列问题。

  1、忽视认知规律,包办师生思维。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整节课自始至终,教师一直都是在多媒体控制台前,眼睛紧盯着计算机屏幕,操控着鼠标或键盘,按照自己预先设定的教学顺序播放课件及授课,极少观察学生的反应,即使有简单的师生互动,也往往表现为基于多媒体的“师生问答”

  2、片面理解“班班通”之“通”,缺乏对“通”的广义认知。“班班通”之“通”不仅仅是把网络服务器的教学资源通到教室和课堂,“通”应该是全方位的,是有互动作用的,班班互动、校校互动的“通”才能让优秀的师资、课堂实录、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互动”才是“怎么用”的精髓。

  3、每一节课堂教学中运用资源越多越好。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以展示媒体课件为主要手段,把原本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离开老师的讲解与维持秩序,仅凭多媒体提供交互式学习方式以及声音、动画、电影等新鲜刺激的东西,是远不能把学生全身心吸引到学习中去的。教师的讲解与资源的优点有时是矛盾的, 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而且他们关注一个事物时往往会忽略另一个。所以,过分使用多媒体,不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更违背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4、单纯依赖媒体,教师角色错位。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它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果教师蜕变成课件的“播放者”,学生充当课件的看客,课堂教学缺乏师生双向的交流,忽视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相背离,那么教学效果怎能尽如人意?

  5、“电子白板”或者投影屏幕取代了传统的黑板。有的老师一味地追求计算机的辅助教学的全程效果, 一节课下来,没有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有时也就难怪学生对一些重点知识记不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课前做好的,是“预设”的,而课堂是动态发展,学生是在不断思考的。实际的课堂中会即时生成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利用黑板、粉笔等其他教学手段去解决,这一点是现代科技手段无法代替的。如果教师只关注计算机中的“预设”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生成的问题和答案,那么势必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6、一味追求效果,分散学生注意。有些教师在课件中一味追求多媒体效果,过多地使用声音、图片、动画,使自己的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而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毫无关系,学生看得眼花缭乱,结果弄巧成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了知识传递的主题。一时间课堂变成了喧闹的游乐场,“教育”变成了“娱乐”。如果多媒体用得不当和过度使用,就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7、不结合实际对优质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加工与创新。有些教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名师比自己教学水平高,于是拿来或下载后直接播放给学生,让录像代替自己讲课。有些教师在刚开始使用时看到有些效果,于是不管学科特点,不顾教学内容,不顾学生实际,每节课都使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课    下一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