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方法初析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8-04-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化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手段在现代社会中被公认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基本技能之一,为此我们国家提出了2020年之前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成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由此可见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越加突出,已经成为中小学中的必修课。特别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开设时间不长,属于一门新兴学科,但它已列为会考科目。它的主要内容属于电脑操作方面,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就我校而言,在02年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加大了投资,使机房建设在海宁市名列前茅,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上信息技术课的条件越来越好。03年我第一次带高一信息技术课,在硬件设备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通过师生间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我们的会考成绩取得了较大进步。在这一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深深的感到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它不仅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渠道,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年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积累,在做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有如下几点心得:

  一、了解学生差异,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还没有一种固定的教学体系。从学科的知识层面上来看,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它的要求是使每一位普通的学生都能掌握。但从现有的评价方式上来看,目前还没有像其他学科一样具有选拔性的评测。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老师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存在的主要有原因有三个:一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资源因素;二是家庭中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因素;三是由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因素造成的。就如我校高一新生而言,大部分学生来自乡镇,家里没有电脑,由于开展信息技术需投入大量的资金,乡镇学校条件受到了限制,加上家里又没有电脑,造成部分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进入高中以后相对基础较差,这种情形导致了学生差异情况。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具体差异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计划,我在开学第一节课发了一份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如下表:

  学生问卷调查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问题

  1.在初中是否开设过信息技术课程? 有无

  2.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学习以什么为主?

  3.是否参加过初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 是否

  4.你觉得在学习中以基础知识的讲解还是操作为主? 基础操作

  5.你家里是否有电脑? 有无

  6.你是否觉得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应该讲解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 应该不必

  7.你是否想学习更高一级计算机知识内容?如VB、网页特效设计、Photoshop等知识内容? 想不想

  8.你觉得平时计算机知识是否有必要进行复习和预习? 要不要

  9.在以前是否接触过课本知识内容以外的计算机知识? 有没有

  10.你认为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是否需要语文数学等知识? 需要不需要

  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在初中开设过信息技术课程,29%的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主要内容为Windows、Word、PowerPoint,58%的学生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中玩游戏、画画、上网、一些简单的操作等,40%的同学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并通过,78%的学生在学习中以讲解为主,90%的同学想听课外或更高一级的计算机知识,26%的同学觉得需要复习和预习,5%的同学以前接解过课本知识以外的计算机知识,7%的同学认为信息技术课学习需要语文或数学等知识。

  从以上调查情况来看,学生之间的差异程度确实很大,即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程度的初始差异性很大,这就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其中具备较好信息素养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城镇,这部分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自身已有的计算机知识自学完成高中课程。而从学生结构来分析,学生分成三部分,其结构形态和其它学科是不一样的,它不是呈菱形结构,而基本上呈桶状形态。而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会考科目,即会考是通过性考试,一般不难,而从历年的会考来看,它的难度在逐步提升。就如今年的会考选择题中就可以看出难度系数比去年有较大提升,40%左右的题目是书本中没有但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了解的基础知识点。这正是计算机机应用的一个显著特点,它需要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掌握信息技术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反映其操作技能掌握程度。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这一年的课堂教学计划安排中分成三个阶段:初期教学重点放在基础薄弱学生身上,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多让学生上机,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多做单一性的练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使这部分学生建立自信心,对计算机不再感到畏惧和害怕;对基础一般的学生,主要巩固初中段学的知识点,在原有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为下一阶段做准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教学中加大题量和难度,进一步提高自身信息素养。这一阶段的教学时间较长,如果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率也不高,而且容易产生厌倦。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的讨论,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在讲解第二章第二节文件与文件目录时,我把学校比作一个根目录,每一个年级就是一级子目录,而每个年级中的各个班为二级子目录,每个班中的学生比作树叶,这样学生就能亲身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在轻松、愉快、兴奋的气氛下掌握基本概念。初期的教学大都在形象的比喻、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进行的。在这种方法下,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且不用靠训斥来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学生自然会沉入到计算机学习中,从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中期教学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既是对第一阶段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为最后阶段的冲刺做准备。在第二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任务:①根据第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和会考大纲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②制作相应的练习题库;③加强检测。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动手进行实践的机会较多,由于学生有事可做,同时课堂秩序也较好。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大纲要求,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这一阶段不少学生主动要求补课,使我的教学信心大增,也使我看到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

  在最后阶段主要抓好学生的模拟练习和考试系统的熟悉操作,通过综合性练习使学生对会考的题型和分值分布有一个大概了解,要求学生参照会考大纲和会考要求的知识点,逐条对比,根据综合性练习的结果找出自身存在的知识缺陷,进行加强性训练。最后主要抓普遍存在的操作问题和一些不常接触的知识点,通过书中的实例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多做不同类型的题目,加深和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三个阶段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来,而不是靠教师的压、吓、吼等非常规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分层教学

  从前面的问卷调查出可以看出,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受到先天因素、基础知识、主观努力程度的影响。在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教学,也是新课程提出的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而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是以任务形式提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介绍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用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特点就是紧密围绕任务展开教学。通过讲→练→学生操作实践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将这两种方式有机的进行结合,实现任务驱动下分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的结构,对任务进行分层。将任务分成三个层次:任务分别针对优、中、差三个层次,并向学生说明,在完成规定任务后,可以对高一层次的任务进行尝试,而且隔一段时间再进行测试,根据成绩,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你现在的情况和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以《高中信息技术》中第三章网页制作为例,首先,提出任务,我根据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目标,将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所处环境相结合,设计了一个基础任务:制作一份宣传自己班级或学校的网页。在这个任务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只要求其完成最基本的网页制作中表格使用、图片插入、文字输入、背景设置、设置超级链接;对于基础中等的学生,我要求完成前面基础要求的同时,还必须使网页的设计排版合理优美,能体现班级或学校特色,必须有二层以上的超链接,对于表格、下划线、图片进行一定的属性设置,能插入滚动字幕或站点计数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以上任务后,在网页中必须有一个特效,同时要求其将完成的网页上传至网上。

  其次,明确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任务,让其将任务进一步的细化,将这个大的任务细分为每一步,然后再进行解决。

  第三,完成任务。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学习的方法和已掌握知识的知识水平不一样,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允许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这样可以更好地补充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不足,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完善协作精神。在此阶段,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学生通过协同合作完成任务。

  最后,任务评价。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在完成任务后,由学生推荐比较好的作品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再最后对不同层次的任务进行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这个课堂教学中,对较好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点在于带领学生学习,同时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协作完成。

  任务驱动的分层教学,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同一时间里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和知识技能,还能使学生不断地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大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富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注重信息的及时反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体现了与其他学科不同教法。在会考中也体现了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不适于死记硬背的形式。这种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得到掌握,对于发给学生的每一个任务,最关注的应该是完成后老师的评价,教师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如果不进行评价和反馈,那么这个任务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只是学到了部分知识。因为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好的东西,有些是老师无法想到的,同时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就以第二章操作系统基础为例,这一章的重点在于文件、文件目录、资源管理器。对于这一章的内容,可以说知识点非常多,而且题目的陷阱很多,比如有将home文件夹中的子文件夹删除,不细心的同学就会将home文件夹中所有的内容或home整个文件夹删除,这些小小的问题可能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认为自己没错,但结果是错误的,如果教师不再进行评价和反馈,学生可能同样的错误再犯一次。我在教学过程中,将发给学生的每个任务,让其完成后通过网上邻居放到指定的文件夹中,然后在课后进行手工阅卷,(当然这些题都是我自己针对学生存在的情况进行编写的)。每次进行测试都提供两套以上的题目供学生进行隔行考试,以保证考试成绩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然后收集上来后进行手工阅卷(也就是一题一题看学生的操作),对于每个学生在做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载,并且对照上一次指出进步的方面,然后将这些内容打印出来以反馈单的形式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做题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在今后操作中应注意哪些知识点,并且对有进步的学生适当地进行表扬加以鼓励,这会对学生触动很大。不少学生说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从来没有教师发反馈单给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老师重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高了,同时也能够更加自觉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来,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也不会觉得计算机课的枯燥乏味了。

  四、加强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使学生能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还能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学习一定阶段后,学生会感觉到学的都是一些跟实际差异比较大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联系不多,就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看到存在的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学过的各学科的部分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以各学科知识为背景资料,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任务设计,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良好。同时,把其他学科知识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强化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弱化了信息技术的“技术性”,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来说,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其他课程,拓宽了知识面,对于老师来说,可以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累经验,从“技术”的权威角色中走出来,成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排头兵”。例如,在“下载信息”的教学教程中,我看到了高中一年级语文课中有一篇课文是关于找徐志摩的,正好徐志摩是海宁人,我就将这堂课设计成让学生来当一回导游,介绍海宁的名人徐志摩,让同学们在语文课中学过的知识外,在网上进行搜索下载关于徐志摩的介绍,并整理好后,在下一节课进行展示,即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徐志摩。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纷纷投入到如何查找资料进行下载的教学中去,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学生就进入了自主学习过程中去了,而且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让学生感觉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很贴近,对自己学习很有帮助,学生才会更有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不能再受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我们应该将它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这一年的教学,使我感到要教好这一门课,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不断去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去积累经验,以上是几点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希望大家提出意见。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算法教学方法初探    下一篇:在指法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