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课件使用应在契机中求有效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课件使用应在契机中求有效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陶象胜

[内容提要] 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常常会用到教学课件。也渐渐地产生了一些有关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课件的思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抓住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促进理解、巧妙延伸这几个契机,让课件的使用真正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用得巧妙,用得有效。从而达到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课件、课堂教学、最佳契机

常听人说:“好钢要用到刀刃上”,亲切而通俗,似乎也蕴含着一定的道理。近几年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的经历,使我对这句话又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好钢可以让刀子更加锋利,优秀的课件则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从而优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优秀的课件足可以算得上是一块“好钢”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使用课件的效果并不尽人意,出现了一些使用不当,甚至滥用的现象。有的教师为用而用,使用的教学课件只是“电子黑板”,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科的独特性,盲目追求“花哨”,上网“拿来”。上课时往往被课件牵着走,教学显得机械、僵化,甚至因“卡壳”而造成令人尴尬的场面。我不禁想:教学课件的使用一定要把握契机,用得恰当,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年青教师,要善于寻找使用课件的“刀刃”处,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联系学生的现状,抓住使用课件的最佳契机,让课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使用教学课件的最佳契机主要在以下几处:

一、激发兴趣之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了求知的动力。英国教育家柏西布克就多次强调:“一名教师,其首要、紧迫的任务就是去创造一种吸引力。”小学生对新事物本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音乐、图片、视频与文字相比最大的优势则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因此在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恰当地使用课件,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剪纸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学生在生活中对这种民间艺术接触很少。我在制作《姥姥的剪纸》教学课件时,有意识地从网上收集了一些精美的剪纸图片,投其所好,其中自然少不了学生喜欢的动物形象、卡通形象等。教学一开始,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一张张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从愉悦的欣赏中感受到中国剪纸的栩栩如生,感受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作者笔下的剪纸又是怎样呢?课文中的姥姥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技艺高超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姥姥的剪纸》吧!由此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中去,从而有效地激起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之时  

教学课件走进课堂,辅助于教学。它声形并茂,清晰逼真,其魅力不容忽视。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借助助教学课件,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让他们身临其境,融入其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受其感染。

《麋鹿》是苏教版六年级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这三个方面对麋鹿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教学,应该让学生了解麋鹿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对动物麋鹿的喜爱,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我在这个Authorware课件中插入了一段影片。课堂上,鼠标轻轻一点,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所描绘的神秘境界之中。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草丰林茂的自然保护区。一群群活生生的麋鹿映入学生们的眼帘。它们时而在草丛中站立、奔跑,时而在浅滩跋涉、潜游。学生看得目不转睛,不时传来一阵阵兴奋的惊叹声。可见这一幕幕直观而生动的情景,在悦耳的配乐中早已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更为进一步学习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促进理解之时

我们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在学生对课文有关词句进行感悟时,借助直观的教学课件,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强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的积累、内化。

《生命的林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玄奘选择在水深龙多的法门寺修行,最终成为一代名僧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充满竞争的环境”这个深刻的道理。读故事悟道理是学习本课的重点。《生命的林子》中有对山头上与寺后这两处树木的描写:“这座山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三两棵松树。”“这棵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方丈又带玄奘到那片郁郁葱葱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课堂上,我先请学生找出描写山头上与寺后这两处树木的语句,用幻灯片出示出来。再引导学生仔细体会重点词语,比较这两处的树木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悟后,我就在幻灯片上按下“下一张”。这是两幅有关树木的风景画,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我用上“稀疏”“乱枝纵横”“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等词语分别进行描述。一个个词语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了表象,同时两处树木生长情况鲜明的差异,也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之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十分顺利,显得韵味十足。两张极其普通的图片用到课件中,只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就能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文学作品是作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些作品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距较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常常借助教学课件进行必要的铺垫、补充,来突破一些教学难点,以深化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以儿歌的形式编写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形式新颖,记述了王二小为挽救解放区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的生命机智地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却英勇牺牲的故事。歌颂他机智勇敢与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教学时要结合语言文字,激发学生敬佩小英雄、热爱祖国的情感。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叫“扫荡”。我想从他们生活的年代与阅历来看,绝对很难了解这个词语的真正内涵。为了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充分理解“扫荡”,我在教学课件上做了精心的设计。课堂上,随着幻灯片上反映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照片缓缓地映入学生的眼帘,日军烧杀抢掠,残害无辜百姓的滔天罪行(事先准备的录音)也在凄凉的音乐气氛中播放出来。平时天真润烂漫的孩子们也都黯然失色,甚至有的流下了眼泪。可以想象此刻的同学们再也不用幼稚地问老师到底什么叫扫荡。在这个基础上王二小的英雄形象感受起来就显得更为真实、丰满。对小英雄王二小敬佩之情才会油然而生。

   

四、巧妙延伸之时

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我们教师是用教材教,到一定时候有必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以更为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去。

《夜晚的实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事,表现了他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造福人类的精神。

教学快要结束时,看看兴趣盎然的同学们,我就由这篇课文自然地延伸下去。单击课件上的一个链接,把学生带到了中国科普网。网站上有许多关于科学家的故事。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乘势引导学生在课后再以此为主题出一期读书小报,参加班级小报制作比赛的评比。要求他们在网站上积极地搜集资料,认真地阅读、筛选。充分感受到科学家们伟大的科学精神与阅读的乐趣。这样不但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真正做到立足课堂,辐射课外,既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

总之,教学课件使用要善抓契机,贵在有效。该用则用,要用到学生兴趣低落之时,想象不及之时;要用到学生经验不足之处,思维堵塞之处。教师不要刻意地追求“花俏”“好玩”,而忽略了学科特点,忽略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教学课件只要善抓使用契机,实用一点,有效一点,就能画龙点睛,让课堂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德华 刘卫平 洪礼彬《整合有道》东南大学出版社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

        3、《南京教育技术研究》 2006年第3期

             4、《中小学电教》 2006年第二期

             5、《走近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教育科学出版社

             7、崔峦《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9期  山西教育报刊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寻找教学中的乐趣——《QBASIC语言》教学体会    下一篇:关于信息学竞赛辅导的几点体会与做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