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6-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近年来,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许多教师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和尝试,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忽略了阅读课中语言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读”。一篇课文学到底,学生还不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谈什么实现教学目标呢?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多读,还要会“读”。

  一、变“教师讲”为“学生读”。

  学生学习阅读有其客观的过程与特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就应该按学生学习阅读的客观规律来进行,即由学法决定教法。小学生学习阅读呈现出怎样的规律性呢?众所周知,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过程,小学生的阅读过程大致可分为感知、理解、表达、评价几个阶段,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也应顺应这一学习阅读的规律,不是一味地讲解,而是让学生多读。因为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如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嫦娥奔月》一课时,则分为四个步骤:①初读。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生字词,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②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能认识到嫦娥是为了不让恶人逢蒙夺得仙丹,为了老百姓不受害,才吃下长生不老仙丹升天成仙的,从而感受到美丽的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此时,教学就有了坡度。③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读懂。学生要理解文章中体会出的思想内容,只凭故事内容是不会捕捉到的,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才能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指导赏读,要求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动作和表情以演助读。④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让学生熟读成诵,以便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废止繁琐分析,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由于老师是以训练读为主线,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充分了,读得多了,文章的思想含义就不难理解了。这样,教学双方达到了自然的默契。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变“满堂问”为“读中悟”。

  “满堂问”是当前阅读课上司空见怪的做法。以往的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阅读教学都是串讲串问,是繁琐的课文内容的分析。课堂中,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烦琐的提问所代替。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如坠青云,不知所云。试想,学生连文章的基本内容都未读明白,思想含义的理解能落到实处吗?我们讲求渗透教育,阅读课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 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的实施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读通文章的语句,读懂文章的内容,进而感悟到文章的思想内涵。如教《惊弓之鸟》时,我是这样启发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己来“悟”的。如叫“三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过电影”,说说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调把这种情况描述出来。由于学生脑海中有活生生的形象,所以能够自然而然地将“慢慢地、边飞边鸣”等词语读得比较缓慢,比较低沉。另外,这篇课文中的对话比较多,教学时,我没有多作讲解,而是让学生听老师读,看老师读更羸的话是什么表情,用什么语速、语调,从而领悟到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言也不同。如更羸是魏王手下的大臣,跟魏王讲话就应当毕恭毕敬,很有礼貌。与此同时,我还要求学生注意对话中的提示语,以表情助读,从而表达出人物的心情和语言。如魏王“大吃一惊”、“更加奇怪”,更羸的“笑笑”等等。当然,我们强调在读中“悟”,但并不排斥必要的提问与讲解。学生如果悟不出来,或悟得不深刻的,教师就要做适当的启发,如我在叫《惊弓之鸟》时,根据大雁受伤情况让学生想象大雁受伤时的样子和内心感受,由于引导不当,有位同学说出了“这个该死的猎人,打了我一枪,让我这样痛苦,真是恨死他了,等我碰上他,得……”这样的话。这种想象是很不得体的,它与思维目标大相径庭,而且感情也不健康,语言使用也欠规范,整个形象思维训练误入了歧途。我认识到自己引导的失悟,即时作了更正:更羸手中仅仅拿着弓,并没有搭箭,为什么鸟儿会从天上掉下来?学生听后,恍然大悟,明白了这只受伤的大雁再也经受不起任何的惊吓,哪怕更羸仅仅只是搭着弓,并没有射箭,还是从高空掉落下来的道理。

  在学生反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记住更羸、魏王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中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变“监工式”为“学导式”。

  当然,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不能任由学生乱发挥。老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虽然说教师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但这个伙伴应该做到“高于学生之上,融于学生之中”的。在强调小学语文阅读课中,要强化读的训练,并不是说在课堂40分钟里,教师只需当好“监工”,叫学生敞开嗓子一读到底。而要根据教材内容与类型,结合学生阅读水平,给予合理的指导。要多种阅读形式并用,多种阅读方法交替,多种媒体优化组合,从而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1、多种阅读方法交替使用。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地进行范读,指导学生默读、轻声读、开火车读、朗读、有感情的朗读、快速读、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边品味边读、边说边读……这样,学生不会因为一味的齐读或自由朗读而感到枯燥无味、兴趣索然。例如:我在教《狐狸和乌鸦》时,先板画“狐狸”和“乌鸦”,让大家猜一猜在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猜”给了学生想象的自由,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在学生自由读文并思考问题后,我指名让觉得自己读得最好的及认为自己读得还不够好的同学起来读,并请其他同学帮助认为自己读得不好的同学读好课文。以此鼓励学生敢读敢说,张扬了他们的个性,并培养了他们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讲授重点部分时,由于低年级学生还不会设问自渎,所以,此时,我就适时地引导学生读好重点句子、段落,以帮助学生明白“狐狸的狡诈”和“乌鸦爱听恭维话”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让他们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这样一来,整堂课以读为主,在四十分钟里,学生直接用于读书的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寓意,又不脱离重点词句,语言与思维发展想统一,能让学生张扬个性,充分想象,最后的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创新才能。

  2、指导读书要授之以法。在语文教学中,检验成功与否的秘诀就是看教师是否教会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书,要逐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技巧,逐步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①、阅读要明确目的。

  在阅读中学习什么,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阅读目的。阅读目的对整个阅读起定向作用。它自始至终指导着阅读的进行,直至达到预想的结果。目前,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没有目的,不少儿童读课外书,只能了解一些热闹的情节;在阅读上,也是老师读到哪里,听到哪里,只会完成老师指定的活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是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在阅读结束后也无法自我评价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在每次阅读教学中都应使学生明确该次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法可寻地主动学习。

  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层次水平。一般说来,有以记诵问题解决的结果为主的记忆水平;有希望能够理解并在相似的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模仿水平;还有使所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水平。阅读能力低弱的学生,一般都处在前两种水平上。不同层次水平的阅读,其效果当然是迥然不同的,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确立较高层次水平的阅读目的。在这里教师要意识到,阅读不仅能挽救某些学生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阅读发展了学生智力。尤其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他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②、阅读要注意过程。

  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利用旧知掌握新知,同化更新知识的过程。只重视学生的阅读结果,不注重了解学生获取这个结果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是不行的。

  学生阅读的任务是理解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逐步学会阅读。我们的阅读教学应指导学生完成这一任务为出发点和归宿,应引导学生沿着合理的过程完成阅读。并意识到这个过程正是学生达到预想结果的保证,是形成正确阅读方法的必由之路。

  ③、阅读要勤于思考: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储存内容,但既不能代替思考,目前,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就是背记,有的教师的阅读指导也有过渡偏重记忆的现象;也有的老师精心设计了阅读训练,但由于混淆了理解和记忆,使那些本应成为思考训练的设计仍然变成了知识记忆,这是不行的。教师的阅读指导,一定要想方设法促使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吃”,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通过读书来体会文章里用词造句的妙处时,教师通常提问这个词好在哪里?那个词为什么恰切?学生往往无从回答。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我在教《泊船瓜舟》时,教学生用“换比”的方法来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换成“入”、“过”、“满”、“到”等词,再让学生去读去比较、分析哪个词用得妙?妙在哪里?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时,教学生用“删比”的方法,理解“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句话的妙处。把“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删去,再和原句比较,让学生反复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教学《草地夜行》一文时,教学生用“调比”的方法理解老红军的一段话:“突然,他的身子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我们把老红军战士的两句话调一调,让学生读,再与原文比较一下,为什么老红军先说:“小鬼,快离开我!”后说“我掉进泥潭里了。”以此来体会老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教学《难忘的一课》和《小英雄雨来》时,教学生用“联比”的方法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和“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两句话分别在稳重出现三次的妙处。这样,学生逐渐掌握了“换比”、“删比”、“调比”、“联比”等四种读书方法去体会文章中遣词造句的妙处,以后遇到类似文章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④、阅读要培养兴趣和习惯。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中所感知的材料不是一个个单字,而是一系列的字、词、句、段组成的篇章。教师设计的阅读教学过程,无论多么精心、合理,如果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然而,兴趣并不是学生固有的,一般说来,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对语文都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前自觉地预习课文,课堂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有一股好学的钻劲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获取丰富的知识,而且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呢?那就是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形成习惯。当学生对语文课感到兴趣盎然时,就会激发他们继续求知的欲望。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为自觉的行动,这种自觉的行动就是初步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正是以声光图结合的感官形象刺激,迅速集合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思维指向,传递教学内容的同时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最佳阅读境界,提高“读”的效率、“读”的层次。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录音、录像、幻灯、挂图、实物等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在读中联想,在读中补充再现描写对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产生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以古诗教学为例。由于诗的创作年代甚远,其中很多字、词的含义、用法都与现实有所区别,因而在古诗阅读教学中,不仅基础知识难以传授,阅读能力较难培养,体会诗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更是一个教学难点。进行古诗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使用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它融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技术于一体。教师可尝试性地先让学生使用课件,自学课文,借助直观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中词义,借助声情并茂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诗中意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有选择地“点击”不理解或未知的内容,进行人机交互。教师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挖掘古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上。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再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利用音响模拟各种鱼发出的声音,利用幻灯显示各种鱼的形象,使学生冲破因不能亲自到海底而带来的局限,对海底世界产生身临其境,如睹其物的感受,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的阅读兴趣随之高涨,注意力集中,自然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四、注意阅读的延伸。

  阅读教学除在课堂中加强读的训练,还要注意阅读的延伸教学,即把课内阅读扩展到课外,把甲文的阅读牵引到乙文,现有的延伸到过去或未来,把读的扩展到说的、写的、演示的、做的。

  1、向课外延伸。

  学习语文,仅靠课内有限的时间与教材上的课文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还要把阅读的训练从课内扩展延伸到课外,从此文扩展到彼文。即教学一篇课文后,指导学生读及一组文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与课文有联系的、能补充、完善、巩固课内阅读效果的相关文章,扩大阅读量与阅读视野。如我在讲完《草船借箭》一文后,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课文,便让他们到校图书馆去借阅《三国演义》,学生通过阅读《赤壁之战》、《空城计》、《苦肉计》、《七擒七纵》……等故事,对诸葛亮、周瑜、曹操的性格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那么,再回过头来看《草船借箭》,便能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再如,在讲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让同学们课后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了解童话特点,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效率做了进一步的巩固。由于体裁特点,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2、向说、写延伸。

  不能内化为言语生命的营养和素养,不能最终外化为有价值的表现和创造——主要是言语表现和创造的阅读,是无效阅读,是不得法的阅读。表现论阅读拒绝为读而读。

  在表现论语境下,对写作的重视,不是意味着对阅读的忽视。相反,将比以往更为重视阅读。也不意味着语文课就是写作课,而是将写作视为语文教学智能层面的目的指向,一个展示言语生命力的通道。在这里,写作兼容了阅读,写作和阅读是一体的。

  我们要将阅读本位的观念——“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颠倒过来——表述为“写作本位”的观念——“写作是阅读的目的”。

  为表现、为写作而阅读,不是意味着急功近利。为写作的阅读,不等于说读了就马上能体现在写上,就要直接在写作中发挥作用。而是强调一种有别于传统的“为读而读”的观念,给予阅读更高的要求,使阅读变得更具创造性和个性,更具人性、生命性、生长性,使阅读能“吸收”、消化得更好,真正成为人的血肉,和人的发展、言语表现、写作融为一体。

  阅读教学中,把读的训练向说、写延伸,如教学课文后,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由读课文过渡到讲故事,过渡到改写、扩写、续写,过渡到演课本剧,过渡到演示实验,过渡到行动体现,这样可以巩固读的效果。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要把“读”落到实处,这样,就把握住了语言训练的根本,阅读教学效率就会得到有效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