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8-07-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1、中学生的主要情绪特点:

  1)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对看法

  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需求迫切,他们珍重自己的荣誉,尽一切努力保护自尊心。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有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怖;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因此,他们对于别人的嘲笑、蔑视反应会非常强烈,对于教师的忽视、压制、不公平对待会非常敏感。

  2)情绪反应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且强度大

  中学生情绪来得骤然,去得迅速,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惹着他们三言两语就会勃然大怒,意外的打击会使他们丧失信心,甚至会走上轻生的绝路。

  他们的心境主要有两种:一是欢乐、二是焦虑。欢乐是由于生命力的活跃所致,焦虑是由于学习负担所致。中学生的这两种心境是稳定的,交替的。放假了,学习任务胜利完成了,心境就无比欢快、放松;开学了,新的学习任务摆在面前,紧张、焦虑就油然而生。欢乐与焦虑就是这样循环交替,贯穿着整个中学阶段。中学生的心境出比成人更易受感染。如在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电视节目或日常遇到感情色彩浓厚的事物时,中学生较成人更容易被感动。

  3)个别差异与性别差异

  中学生的情绪反应存在个别差异。有的爱哭,有的爱笑,有的易怒,有的易悲,有的终日乐不可支,有的整天愁云遮面。同时,还存在性别差异。如在消极情绪的表现方式上。男生倾向于发怒,女生倾向于悲哀和惧怕;在情感稳定性上,女生常为小事而伤心难过,但转过脸来即破涕为笑;男生的情感则相对稳定些。在日常心理体验上,男生容易被兴奋、乐观所笼罩,女生则易被孤僻、悲伤所感染;在对同龄人的情感态度上,男生重视“哥们”之间的信任感情,女生则常常流露出对同伴的猜疑与忌妒。

  教师的相处之道:根据中学生的前两个特点,教师应该首先树立一种为中学生所敬重的“良师益友”的形象,只有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深入中学生的内心,协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无须讳言,在应试制度的压力下,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意识到也不知道如何去改善状况。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用尊重和理解的方式去关注学生。如当学生成绩的退步的时候,首先耐心了解情况,和学生一起找出原因,帮助他们制定解决方案。

  2)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班会课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班会课上,老师不必急于陈述自己的计划和观点,甚至是因为学生表现不佳而用整节课的时间训斥学生,而应该抓紧这个难得的机会增进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说组织一堂学习讨论课,让学生们自由发言,陈述在学习英语时候遇到的问题,然后抓住几个常见问题,让学习好的同学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再一起讨论这些方法的可行性,甚至可以请来科任老师旁听,和大家一起探讨。老师平时教学压力很大,其中一些不敏感问题也可以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甚至让同学们帮忙设定解决方案。

  这种互动有两个好处,一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主动学习”,而不仅仅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也就是“我要学”和“要我学”精神的一个延伸,二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老师工作的苦心,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和联系,从而达到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主动性的同时提高。互动原则有两个:1、承认并释放学生的独立性;2、老师放开胸怀,把自己和学生放到同一地平线上。不同老师可以根据这两个原则引出无数独特的方法。

  2、学习焦虑:

  常见问题:

  1) 学习厌倦感。这种由于长期不间断学习而产生的厌倦情绪使人脑细胞活动受到抑制,导致学业效率下降,反过来又再加重了对学习的厌倦感,形成恶性循环。

  2) 自我失败感。它反映了中学生由于学业不良而形成的自我认识上的偏差和自我评价不高的心理倾向。“我是一个差生”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一旦产生,就可能伴随中学生度过整个青春期,甚至一生。长此以往,不良的情绪会慢慢内化为一种人格缺陷,构成中学生终身发展的人格阻力。

  中学生的应对策略:

  1) 学会释放。

  A、 取不影响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然后重新投入学习和生活。比如遇到十分伤心的事,索性大哭一场,将郁闷发泄出来,感觉就会好受一些。

  B、 找人倾诉烦恼。有了困惑、痛苦等压力,可以找亲朋好友或同学倾诉,听听别人的见解,通过交流能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

  C、 转移压力。让压力在其他活动中得到释放,如打球、跑步、听歌、玩扑克等等。

  2) 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要求自己十全十美,甚至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必然压力重重。有些同学(尤其是优秀的同学)对自己要求过高,渴望自己表现完美,反而因为过大压力而影响表现。其实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自己的特点,接受自己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不完美的个体的现实,化解自身缺点对思想所造成的压力,再行取长补短。

  3) 学会和自己比较。

  许多同学的焦虑是由于和身边同学的比较而产生的,其实大可不必。这里并不是说不用关心自己和同学的水平比较,而是应该把关注重点转向自己,关注自己是否达到要求,学习方法是否比以前有进步等等。这样做一来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二来把自己从“人比人,气死人”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释放焦虑心情,一举两得。

  3、应试焦虑:

  焦虑的产生焦虑是人们对当前活动或未来活动的预想(如危险、威胁、需要努力而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等)而产生的带有不愉快情绪的适应行为,表现为不安、忧虑、紧张甚至恐惧。焦虑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人在实践中习得的一种经验,所以它带有很大的认知成分,对考试的态度认识会影响考生的焦虑水平

  考试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久经沙场的中学生们对此也并不陌生,考前的忐忑不安,考中的头昏眼花,脑袋发木,神经反应迟缓等各人都有所体会,只是程度轻重不同而已,但很少有中学生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为什么会产生焦虑?除去平时学习不认真、考前准备不充分的因素外,个体本身的许多认知状态都会导致焦虑的产生。

  给同学们的建议:

  1) 平时多练习。

  一句为同学们所了解的话是“把平时当考试,把考试当平时”。这告诉我们应该抓住平时的机会加强练习,让自己适应考试的紧张气氛。比如在心里把一次测验当成高考一样来“模拟对待”,又或者在自习的时候抽出固定时间完成练习题试卷,从而提高应试心理韧性。

  2) 建立“尽人事,安天命”的奋斗观。

  这里并不是让同学们“认命”,而是承认世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高考的结果是主观努力和客观因素的综合。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和考试中,都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尽自己所能努力之后便可以无愧于心,从而坦然面对结果。

  3) 不必把高考看成是惟一出路。

  人生的道路很多,每个考生都应该在精神上做好两种准备,努力争取考试成功,如果不成功、或与自己的理想有一段距离,也不要灰心丧气。这一点要做到殊不容易,而且不能过火,需要老师适度把握和引导。

  4、总结:

  高考对老师和同学来说都是一次严峻而漫长的考验,过大的压力时常会让人难以承受,这需要老师和同学互相支持,并自觉跳出围城反观自身,方可获得较为清晰正确的解决方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生常见的几种错误心理及矫正对策    下一篇: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