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我的课文教学“五味”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09-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河南漯河高中  张荣谦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这里的“新鲜生动”是关键。同理可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毫无新鲜生动之感,那教与学必然是失败的。因此,对于任何一篇课文(不管是诗或是其他文学样式)的学习,笔者都认为不可单刀直入、简单敷衍地完成讲解了事,因为那样将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无从谈起“新鲜生动”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这其实就是对课文教学的新的定义和要求。笔者对“语文素养”是这样理解的:“语文”是指学科性,“素”是指日常性,“养”是指师生双方的培养性和养成性。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促其养成;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成才教育,促其发展。结合新教材的课文教学来说,“语文素养”不外乎体现为“知”“技”“能”三者的养成和发展。那么如何结合新课标精神在课文教学中实现这三者的和谐发展而使教与学都“新鲜生动”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探索,暂名之为“课文教学五味”,以待斧正。

    第一“味”:诗味导入。即在课前结合课文,联系相关知识内容,以“趣”为基,“诗”意导入,让学生“未见其文已闻其味”。笔者的具体做法是:一是诗歌的导入。如在讲授《故都的秋》时,就可以以郁达夫的一首《钓台题壁》诗导入,初步体会郁达夫的忧伤愤世,为理解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张本: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苦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二是诗句的导入。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可以联系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李白的“至今惟有西江月”,萨都刺的“秦淮一片明月”,白居易的“行宫见月伤心色”,温庭筠的“十二楼中月自明”等诗句,于历史沧桑中味不尽明月,自然过渡到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诗人慨叹,不难理解。

    三是诗化的语言导入。如在讲授《近体诗六首》时,就可以用这样一段话导入:

    当歌唱可以成为心灵的主宰,没有哪一种形式比诗歌更适合我们的咽喉。我们所能想起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它一起慢慢变老。或大意磅礴横空而出,或金谷裂石回韵悠悠;或娟秀恰如小燕钩,或浅靥恰可海棠羞;或鸣泉溅玉盈盘珠,或涧溪纵深爱晴柔……这一切,最是芳香在心中。它让我们怎能不逆流而上,依偎在它的身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近体诗六首》。

    “诗味导入”解决“知”的培养,既可扩充知识面,又可强化要学知识,并使课文教学蕴出活泼、诗意之气。

    第二“味”:趣味赏读。即在“诗味导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赏读”生“趣”,“亲其文而信其意”。笔者的具体做法是:1、示范诵读。即通过朗诵磁带和其他媒体文件,先为学生播放名家范读,听其音,会其意,观其文。2、配乐正读。即由教师在对名家范读的语音、语气、语意、语势等瑕疵进行纠正的基础上,配乐诵读,正其味,美其形,羡其文。3、指导赏读。即在萌生羡意,欲读为快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性阅读。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指导为“两情(有感情、有表情)相悦,八字(抑、扬、顿、挫、急、缓、长、颤)相合”的读书法,以期学生动其心,漾其情,赏其文。4、师生趣读。即在完成了“赏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课文中精彩关键的部分再作重复性阅读,以读促解,辨其采,明其重,味其旨。

    “趣味赏读”调动的是学生眼、耳、口、脑、心等多种感受,对学生来说实际上是接受了一次综合性培养和养成训练,使课文教学由“知”的层面渐向“技”“能”的层面过渡。

    第三“味”:真味对决。即在教师主导下由学生主体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之所以称之为“真味”,是指在实践中要完成“知”“技”“能”三者的真正融合,将对课文的讲解性理解分析变换为高考仿真型训练性理解分析。如在教授《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时,就可以这样设计训练性理解分析题:1、细读课文,结合内容为刘和珍写一份不超过100字的自我介绍。(4分)2、作者在文中追怀刘和珍,反复强调“记念”之意,你能说说“记念”的真正含义吗?(4分)3、你认为作者在表现刘和珍时最成功的写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4、(1)请根据作者在文中不同的感情变化,按照文章顺序在下列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眼,使之形成一条行文线索。__心 → ___ 心 → ___ 心 → ___ 心 ___→ 心。(3分)(2)作者在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了对刘和珍等人请愿的态度,请你找出这个比喻句并概括其观点。(5分)

    “真味对决”将课文学习的日常性与应对高考的发展性结合起来,在知识积累、技巧训练、能力培养三方面相得益彰;并且打破了“填鸭式”教学的“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教学局面,变其为“以点带面、中心突破”的教学局面。

    第四“味”:美味探析。即在完成对课文的主题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行文艺术、写作特色进行探究性分析。教师少量点拨,学生深入合作,最后形成书面总结。笔者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将每篇课文的艺术特色总结为4—8句押韵的小诗,在班内发言交流。如在学习《边城》一课时,学生完成的总结:

    “草灰蛇线”妙连缀,

    巧借歌声爱情飞;

    不事雕琢白描美,

    渲染烘托写心理。

    又如在学习《祝福》一课时,学生完成的总结:

    表现灵魂“画眼睛”,

    渲染气氛“写环境”;

    同样话语“换语境”,

    斟字酌词“炼字”精。

    “美味探析”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置入自主创新、自乐共融的氛围中,在实现“新鲜生动”方面卓有其效。

    第五“味”:回味迁移。即在完成“前四味”的基础上,对所学课文进行抛锚式点性训练。笔者一般采取的是让学生针对课文某一点进行“情景作文”训练的方法;学完每一单元最后一课时,则让学生对该单元四篇课文的标题进行“连题作文”训练。如在学习《荷花淀》一课时,笔者这样设计情景作文训练:

    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你们干什么去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孙犁《荷花淀》)

    假若你是导演,要在此处加一个细节描写,示以反驳,请问水生嫂说什么样的话好呢?要求既不失身份,又不失亲切!(①是的,你先进!②就你先进!③你先进!④你们总是很先进的!⑤样子吧!)

    又如在学完《祝福》《边城》《荷花淀》《装在套子里的人》四篇课文后,让学生进行连题作文训练:

    给妈妈的一封信    连  昊

    亲爱的妈妈:

    您的身体还健康吧?您还像以前那样快乐吧?在妇女节之际,我给您道一声“节日快乐”。

    请您不要太挂念我,我现在很好,出外闯荡也是很有好处的,这几年来,我去过北国飘香的《荷花淀》,也去过具有南方风情的《边城》,开了眼界。不过求职并不算顺利,因为现在总是有一些思想守旧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不过您放心,我已经找到一份工作了,我会一直带着对您的《祝福》,努力工作,我也会带您走遍这些地方的。

    希望您身体健康,快乐长寿。

    此致

    敬礼

    您的儿子

    06年3月8日

    “回味迁移”是对“知”“技”“能”的巩固和提高,并将“听”“读”“说”“写”结合起来,使课文资源得到更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其单一性和整体性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学生全方位提高其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课文教学五味”其实是贯彻了七个“动”:动耳—动眼—动心—动情—动口—动脑—动笔。

    以上所谈,仅为笔者的一点教学实践,非常片面,恳请批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班级共读,让悦读常态化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如何说课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