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课隐性课程教育功能的发挥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江滨实验小学    梁伟华

  [内容摘要] 隐性课程它在学生整个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情感教育,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加强数学课堂物化环境建设,教师健全的人格,真诚的评价,充分发挥数学课中的这些隐性课程教育功能,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让学生在享受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 数学课   隐性课程   教育功能
  隐性课程,也称隐蔽课程、潜课程、非正式课程等,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是指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体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教
  育性经验活动方式及过程。
  数学课中的隐性课程内容包括精神形态层 (人际关系、教师语言、评价机制、情感色彩、教学氛围等 )、制度层 (行为规范等 )、物化层 (教学物质环境 )。而人际关系、教学氛围、行为规范、教学的物质环境等正是隐性课程内容在学校教育范畴内的重要内容。
  英国教育家波兰尼曾认为:许多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它在学生整个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充分发挥数学课中的隐性课程教育功能,能让数学课变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让学生在享受中学习数学。如何发挥数学课中的隐性课程教育功能呢?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实施情感投入,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影响。
  1、创设宽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而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的课堂氛围。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种氛围中,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 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例如,教学“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是这样创设学习情境的:设疑,出示“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和是270,被减数是多少?”学生讨论,寻找解题方法。一个小小的设疑,引起了学生的瞑思苦想,学生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老师适时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当你掌握了减法的各部分的关系之后,这道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2、加强教师的感情投入。老师对学生的爱,可使学生的自尊和情感得到满足,由此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去关心,爱护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如:我们班有一个“捣蛋鬼”,他的数学基础很差,而且喜欢和女同学说话,不爱学习。大部分老师都不喜欢他。我观察了他几天,并进行了家访,了解到他爸爸和妈妈已经离婚,他从小就喜欢打架,但他很有正义感,看到小同学被人欺负他就会去帮他们。我就在课外时间经常和他聊聊天,他家人不在,就带他去吃饭,我有意的去接近他,上课经常给他鼓励的眼神,如果“老毛病”犯了,就及时地提醒他,课后还给他补补课。就这样他变了,慢慢的,他变的乖了,喜欢上数学课,而且非常的认真。后来他的数学成绩非常的优秀。
  3、增加数学内容的情感色彩。在数学学科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毫无情感色彩,既枯燥又抽象,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应尽可能赋予它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也会感受到某些情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小数加减法这节课的内容可谓毫无情感因素,但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喜欢春游吗?去春游要做哪些准备呀?学生就会很兴奋的说要去购物,这时我就出现一张一家超市的部分货物清单,让他们分组模拟超市购物,让学生口述购物时如何付款,如何找钱,并将过程列出算式。一位顾客说:“我带去20元钱,买了一包饼干3、8元,可乐一瓶3、5元,长鼻王一包7、9元,一共用了15、1元,还找回4、9元,算式是3、8+3、5+7、9=15、1    20-15、1=4、9”、、、、、、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了数学知识,一方面感受到数学的无限乐趣,另一方面也渗透了孝顺父母,勤俭节约的情感教育,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思维的发展
  人际关系的平等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课堂中的人际关系首先是师生关系,其次是学生之间的关系。
  1、师生关系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标把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实践人文性教学活动的前!提。把学生从传统的“我教你学”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还学生学习主体,教育主体的地位,教师与学生在“你——我”平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与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选择权利,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而非全班统一地用教师规定的“标准”答案作答。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如:我在教学“垂线的认识”时,先认识了垂线,而后我问“你们还想知道垂线的哪些知识呀?”学生纷纷说了他们的想法,有的说:“我想知道垂线是怎么画的?”有的说“我想知道垂线有什么用?”这时有一个平时表现不怎么好的学生大声地说“可以走近路。”“说的多好啊!”我说,他把后面的“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都说出来了。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有这样的创新想法。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与教师“零距离”地亲密接触,才会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自由地伸展童真。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传统的“我教你学”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还学生学习主体,教育主体的地位,形成一个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氛围。
  2、课堂中不但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必须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必须注重学生的交往,因为就学生而言,其主体性和社会性主要是在师生、生生等主动的社会交往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多赋予学生主动交往的时间。如: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之间互相讲,一起编题、做游戏,给予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是学生在思想交流、行为接触中互相产生的影响。
  (三)加强数学课堂物化环境建设,磨炼学生的数学意志
  隐性课程从实质上看就是由各种校园文化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而任何一种文化环境对人都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例如学生置身于清洁、整齐、优雅、宁静的教室环境中,就会努力控制自己的言谈举止,收敛自己平时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不良习惯;学生沐浴在勤奋求实、积极进取的班风之中,就会逐步克服松垮作风,奋发向上……所有这一切,也都会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受到磨练,使学生的数学意志也得到磨练,并能养成仔细做题、冷静思考、认真书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加强教师健全的人格,感染学生的品质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德性的总和。它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幅射力,对学生的教育有着巨大的(潜在)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树立榜样、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内部管理等途径提升教师的人格,培养教师健康的心理。我们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较高要求,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势必要求教师在自己的人格及其他教育素质方面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良好的影响。教师课堂上丰富的知识、生动的教学会深深地吸引学生去主动地获取知识,而教师宽阔的胸怀,积极的心态更会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所以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大家都说我们班的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很好,如:作业清楚,计算很认真,分析应用题的思路很清晰,上课思维活跃等,他们说这都是我平时训练的好,我听后很高兴,为我的学生们而感到自豪,同时我又以更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知道,只有我做的更好,我的学生们才会更好。
  (五)利用真诚的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还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当学生受到积极评价时,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从而促使学生为了追求成功而改变其行为,增强与它相联系的行为的力量和倾向。同时获得成功的过程又会当作新的经验,进而更有信心地参与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或作业进行评价时,也要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学生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要达到这种教学效果,我们教师就应该在作评价时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切忌伤害学生自尊心,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对答案完整的学生可赞美他“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真不简单!”“你真聪明!”等。例如,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很好,也很聪明。可是胆子特别小,总不爱举手。有几次我见到他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当他回答正确后,便立刻表扬他“你的答案非常正确!老师真希望能再次听到你完整的答案。”如此几次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变得又大方又积极了。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为人师者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氛围,利用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生活中“数学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