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阅读感悟让学生个性流淌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在为期一周的听课活动中,我听取了高一段的5节教学课,对新课改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和感受。以下是个人的一些感悟:

  一、读为主线——悟之本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老师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心灵对话——悟之源

  在流淌着个性的语文生活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了审美的愉悦,多角度地诠释了文本的内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在《十八岁和其他》这堂课中,谭老师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学生就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内在需要,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师生对话就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

  三、走向实践——悟之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生发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在《我的五样》这一课中,葛教师通过让学生设计自己的五样这一活动,巧妙地为学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迸发出学生的情感火花。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他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课堂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让学生们“悟”得其神,“练”得其法,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才能得到尽情展现,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对农村高中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思考与认识    下一篇:作文的评语个性化探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