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引导学生从小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

  从小学开始,有意识地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知识链接,为探究学习新知识搭建桥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数学,并养成自己检验,归纳提炼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当堂训练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与运用,从而提升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探究 知识链接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学习的主人。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作为实施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预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知识链接,搭建桥梁

  在进行自主探究前,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对已学知识或经验进行回忆,慢慢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前有方向性,而没有明显的跳跃性,对优生来说是一种十分好的教学设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对差生来说也是十分好的“桥梁”。所谓成绩差生,很重要的原因是对已学知识或经验的遗忘,不善于灵活运用已学知识或经验去解决问题,失去探究的胆量,因而对学习不再感兴趣。当课前进行针对性地回顾复习与本课密切联系的已学知识或经验,就能唤起学习的积极性,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今的学生有一种想法:不经不觉中学到知识,就不会觉得学习的辛苦,越学越想学。

  如在一年级《找规律》一课中,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是规律?怎样才是有规律?根本不理解。但当老师提出“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彩色灯笼。请你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这时,学生马上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脑海里调出自己想法进行摆弄。老师再引导把作品进行归类,找到共同点,从而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规律,也明白了怎样就是有规律。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再如二年级《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课前进行了表内除法、整十整百乘一位数以及数的组成的回顾学习后,再进行本节课的探究学习。由于有了针对性的已学知识的回忆,学生找到了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了迁移类推的能力。

  学生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探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无限激情,拓宽思路,必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记住,成功经验能提高一个人的自我期望值。维果茨基说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进行指导。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小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自主探究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被普遍地引进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数学活动是否有效,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不要顾虑重重,而应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尝试。首先要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时间,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提示,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表现机会,多一些尝到成功的愉悦。

  如在教学六年级《圆柱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了三次学生活动:第一次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设计的问题是:你观察到了什么?它有哪些特征?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始小组活动,观察并记录结果。第二次活动是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和完善,设计的问题是:你们对圆柱的特征还有什么疑问吗?生:(1)、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吗?(2)、它的侧面展开一定是长方形吗?师:你有什么办法加以验证吗?任选一个问题加以验证,并把验证的结果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第三次自学课本并质疑。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自主探究,做老师的要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老师必须“舍得”:

  1.舍得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探究。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此话改为“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则可就是当前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得到的质的飞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探究问题间距要宽,解距要长,思维坡度要大,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自由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自己去探究,从而更有力证明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舍得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活动。

  在教学中,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进行观察、试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自主探究的数学活动都需要有时间的保障,在学习过程中要保证学生从事探究活动过程有充分时间,只有给学生留下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活动、去发现,才有可能有所创造,使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三分教学,七分管理”。

  三、自己检验,归纳提炼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乐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检验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自己检验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需要一定的方法。通过自己检验,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白数理,增强自己发现规律的信心,有利于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还可以使得发现的规律得到更精确的提炼,便于归纳规律性的知识,上升为理论,思维得到升华,心智得到提升,更有信心进行问题的探讨。

  自己检验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的、和谐的、互动的、多元的、综合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的体验,对问题也会出现独特的理解,即便是有缺漏的,失之偏颇的,教师也应该肯定。

  如一年级《找规律》一课中,学生在经过操作、探究、观察等过程后,大致了解了“规律”这个概念,但在对比进行检验后,才发现对“规律”的理解并不全面,于是对“规律”再一次归纳提炼,使得对“规律”的理解更深刻。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叶老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当堂训练是教学中不可缺的“链条”,它可以马上对现学知识的巩固,还可以对本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既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对知识运用的能力发展。

  例如:学习了《统计图》后让学生统计当地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后,布置数学日记:用学过的知识测量一个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并写出测量过程。完成这种作业有一定挑战性,通过一定时间的探究体验后,使所学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得到有效的拓展延伸。

  当堂训练必须做到紧扣和服务于教学内容、对学生有意义和有价值,还要注意难易适度、多样性和适量,才能促使学生进步。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就是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通常在越感兴趣的事情里,我们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做这些事情既有意义,又可以让我们快乐,乐此不疲,我们通常会对感兴趣的事情更加努力。没有热情,动机便会减弱;有了热情,不但动机坚定,连效率也会提高。学生在经过自主探究找到规律后,更乐于把这些发现加以运用。

  童话大王郑渊洁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要闭上你的嘴。教师作为自主探究学习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新课程大力倡导在各学科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学习,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发展主动的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操和优良的品德。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观念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转变的核心是:数学教师要逐步完成从知识本位课程观到经验本位课程观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通过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下一篇: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