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对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轻视,中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唐诗、宋词、名家美文等,这些篇章占据着每册书六个单元中的三分之一,这些曾经倾注了无数古人心血的诗篇佳作,传颂千古,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可在今天,这却成了我们千万学生的“厌恶之作,头痛之篇”。不少学生感叹文言文难学,枯燥,没劲,简直是到了“谈文色变”的程度,失去了学习古文的主动性、积极性。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全方面地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动态,并能很好地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减轻他们的心理障碍,将对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现状

  在语文教学“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已成为广大中学生学习语文畏惧心理的生动说明。中学生为什么怕学文言文?我总结了一下,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心理现状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异太大啦,不先看译文,就根本看不懂,太难理解了,好难啊——这就是畏难心理;2、文言文怎么学啊,老师你干脆直接帮我们把重点字、词、句的解释、翻译抄下来给我们背背读读就算了,这多省事啊——这就是依赖心理在作怪了吧;3、文言文简直就是“害人精”,折磨人脑髓的“妖怪”,有话不好好说,整天之乎者也的,学它整一个就无聊、郁闷、没劲。听听这唠叨发的很明显——就是厌烦心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种种心理现状,真令人担忧啊,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难以提高,“一怕文言文”的阴影就会一直笼罩在他们的心中。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扭转这一局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努力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

  (二)对症下药,解除心理负担

  1、联系实际,由浅入深

  我们都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文言文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早已拉开了距离,它在语言、语义、语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容易产生一定的语言障碍,同时对古人生活的背景不了解,他们也很难明白古人为何所叹,为何所息,又为何所感。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学生倍感吃力,即使他们平时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也收获极少。所以,学生们就觉得学文言文实在是太难太恐怖了。

  记得有天讲《鱼,我所欲也》,在疏通文意时,讲到“万钟于我何有加”,学生就不明白,注解是有“万钟”的意思,就是“高位厚禄”,可“加”他们不懂了,按他们的常识,“加”就是“增加”的意思啊,可在这里翻译就不通了,怎么办?这时,我就让他们联系上文上及平时的知识想想“‘高位厚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怎么样呢?”很快,他们就推测出了“加”在此句中应该是“好处、益处”的意思。此刻,我及时肯定、表扬了他们,并告之说在这句子里“加”是古今异义词,今义就是他们刚才所说的“增加”,古义就是“好处、益处”。紧接着我跟他们讲了有关孟子拒绝齐王“万钟之加”的故事,有了这故事背景,学生不仅进一步认识了孟子的为人,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本课授完后,我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舍生取义”的认识。他们首先由异口同声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接着七嘴八舌地说到董存瑞,黄继光,最后大谈特谈抗洪英雄,擒贼烈士等等……看着他们一张张兴奋的脸,我就知道《孟子》中的这篇《鱼,我所欲也》的确能引发了学生关于人生选择的思考,通过故事的讲述也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培养成就感,鼓励勤动脑

  正是因为先前有畏难情绪,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了,依赖教师,依赖翻译书、依赖教辅资料。一上到文言文课程,不少学生就把翻译书拿出来,对着整句整句地抄,整篇整篇地看,重点难点的字、词、句也不分,非常地肓目;有些学生干脆就不动脑也不动手,等老师讲完了,就拿着语文书过来让老师帮他把重点的内容划出来,直接抄答案。有些学生就不懂怎么学,把任务直接就寄托在了教辅书和教师的身上,如果缺少了这两者,他们就措手不及、无计可施。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选取一篇短浅的文言文,把一些相对难理解的字词解释写出来,再鼓励学生动脑筋把整句、整篇文章直译出来,自己找找文言文翻译在文字、句法上的规律,具体操作可采用小组讨论,竞赛的方式进行,学生回答正确了要及时给予肯定,错误了也要及时纠正并告诉其以后的注意点及努力的方向,最后给胜出的小组或个人颁发小奖品。如此一来,学生的成就感有了,他们就会觉得文言文的学习只要自己肯动脑,也没什么学不会的了。

  3、改变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觉得文言文枯燥乏味,没意思,这的确与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记得,我教学不久,接手的是初二的一个重点班级。刚开始,我就以应付考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来教文言文,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觉得给学生讲清了,译完了就算教给了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在讲,学生不是无精打采的,就是拼命地抄,课堂气氛极其沉闷,连我自己都觉得没意思,没激情。后来,在课堂上我逐渐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根据不同的文章特点,找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口,既要让学生感受古文之美之趣,又要归纳整理好并掌握重要文言词句和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让学生有较多动口动手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授课过程中提问式、讨论式、竞赛式、抢答式、朗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先前那种沉闷的氛围也一扫而光了。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先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再付诸于恰当的疏导方法,从根本上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就能让他们真正的“轻装上阵”心宽愉悦地在文言文这一片沃地中茁壮成长。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轻视,中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唐诗、宋词、名家美文等,这些篇章占据着每册书六个单元中的三分之一,这些曾经倾注了无数古人心血的诗篇佳作,传颂千古,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可在今天,这却成了我们千万学生的“厌恶之作,头痛之篇”。不少学生感叹文言文难学,枯燥,没劲,简直是到了“谈文色变”的程度,失去了学习古文的主动性、积极性。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全方面地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动态,并能很好地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减轻他们的心理障碍,将对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现状

  在语文教学“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已成为广大中学生学习语文畏惧心理的生动说明。中学生为什么怕学文言文?我总结了一下,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心理现状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异太大啦,不先看译文,就根本看不懂,太难理解了,好难啊——这就是畏难心理;2、文言文怎么学啊,老师你干脆直接帮我们把重点字、词、句的解释、翻译抄下来给我们背背读读就算了,这多省事啊——这就是依赖心理在作怪了吧;3、文言文简直就是“害人精”,折磨人脑髓的“妖怪”,有话不好好说,整天之乎者也的,学它整一个就无聊、郁闷、没劲。听听这唠叨发的很明显——就是厌烦心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种种心理现状,真令人担忧啊,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难以提高,“一怕文言文”的阴影就会一直笼罩在他们的心中。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扭转这一局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努力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

  (二)对症下药,解除心理负担

  1、联系实际,由浅入深

  我们都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文言文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早已拉开了距离,它在语言、语义、语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容易产生一定的语言障碍,同时对古人生活的背景不了解,他们也很难明白古人为何所叹,为何所息,又为何所感。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学生倍感吃力,即使他们平时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也收获极少。所以,学生们就觉得学文言文实在是太难太恐怖了。

  记得有天讲《鱼,我所欲也》,在疏通文意时,讲到“万钟于我何有加”,学生就不明白,注解是有“万钟”的意思,就是“高位厚禄”,可“加”他们不懂了,按他们的常识,“加”就是“增加”的意思啊,可在这里翻译就不通了,怎么办?这时,我就让他们联系上文上及平时的知识想想“‘高位厚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怎么样呢?”很快,他们就推测出了“加”在此句中应该是“好处、益处”的意思。此刻,我及时肯定、表扬了他们,并告之说在这句子里“加”是古今异义词,今义就是他们刚才所说的“增加”,古义就是“好处、益处”。紧接着我跟他们讲了有关孟子拒绝齐王“万钟之加”的故事,有了这故事背景,学生不仅进一步认识了孟子的为人,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本课授完后,我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舍生取义”的认识。他们首先由异口同声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接着七嘴八舌地说到董存瑞,黄继光,最后大谈特谈抗洪英雄,擒贼烈士等等……看着他们一张张兴奋的脸,我就知道《孟子》中的这篇《鱼,我所欲也》的确能引发了学生关于人生选择的思考,通过故事的讲述也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培养成就感,鼓励勤动脑

  正是因为先前有畏难情绪,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了,依赖教师,依赖翻译书、依赖教辅资料。一上到文言文课程,不少学生就把翻译书拿出来,对着整句整句地抄,整篇整篇地看,重点难点的字、词、句也不分,非常地肓目;有些学生干脆就不动脑也不动手,等老师讲完了,就拿着语文书过来让老师帮他把重点的内容划出来,直接抄答案。有些学生就不懂怎么学,把任务直接就寄托在了教辅书和教师的身上,如果缺少了这两者,他们就措手不及、无计可施。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选取一篇短浅的文言文,把一些相对难理解的字词解释写出来,再鼓励学生动脑筋把整句、整篇文章直译出来,自己找找文言文翻译在文字、句法上的规律,具体操作可采用小组讨论,竞赛的方式进行,学生回答正确了要及时给予肯定,错误了也要及时纠正并告诉其以后的注意点及努力的方向,最后给胜出的小组或个人颁发小奖品。如此一来,学生的成就感有了,他们就会觉得文言文的学习只要自己肯动脑,也没什么学不会的了。

  3、改变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学生觉得文言文枯燥乏味,没意思,这的确与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记得,我教学不久,接手的是初二的一个重点班级。刚开始,我就以应付考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来教文言文,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觉得给学生讲清了,译完了就算教给了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在讲,学生不是无精打采的,就是拼命地抄,课堂气氛极其沉闷,连我自己都觉得没意思,没激情。后来,在课堂上我逐渐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根据不同的文章特点,找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口,既要让学生感受古文之美之趣,又要归纳整理好并掌握重要文言词句和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让学生有较多动口动手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授课过程中提问式、讨论式、竞赛式、抢答式、朗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先前那种沉闷的氛围也一扫而光了。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先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再付诸于恰当的疏导方法,从根本上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就能让他们真正的“轻装上阵”心宽愉悦地在文言文这一片沃地中茁壮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采用多媒体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浅议“对话”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