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以生为本”,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9-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有生命的数学课堂应该有这样的特点: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身心投入课堂;学生总有机会思考,课堂总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学到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读懂教材,丰富内涵

  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路不熟要走好多冤枉路,教材不熟要做好多无用功。一节成功的课首先就要在课前的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教师水平、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已定的情况下,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能否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

  教师在备课中应本着遵循教学目的决定性、教材内容的规定性、教材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以及教学过程的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两个“吃透”。首先是吃透教材,在钻研教材时,教师要在“深入”上下功夫,在“浅出”上做文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思想内容、知识基础和基础训练的要点,从而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便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其次是“吃透”学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差异情况等,从而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习内驱力,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所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用别人催促,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地学习、思考,才能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设疑激趣,用数学知识的思维美、结构美诱发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

  “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些都为数学练习的设计指明了方向。所选择的素材,要使得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找到相应的实物或者模型。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如在“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章内容的引入教学这中,有一个“青春期男女孩身高曲线统计图”,我没有直接提出常量、变量、统计图等在八年级学生看来非常抽象的词,而是要他们观察回答下列问题:在什么年龄段,男孩的平均身高大于女孩的平均身高?在什么年龄段,女孩的平均身高大于男孩的平均身高?然后问:“你的身高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平均身高?”而后告诉偏矮的学生注意体育锻炼,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不要偏食、挑食、不要乱吃零食。学生没想到数学课堂还有这么多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信息,于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效果很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有了学生的兴趣,数学课堂就显得生机勃勃。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夫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要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这实质上也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一个积极而合理的评价,建立这样一个积极合理的基本准则,不仅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还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四、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

  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沟通学生之间的关系及责任,并建立和维护相互之间的参与和理解,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有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想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和体验认识数学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以往的评价中我们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的情感评价。而事实上情感比认知能力还重要。作为老师如能适时地给学生鼓励,抓住教学中的切入点,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及时评价,一定能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这些评价语言对于不同的同学来说都是一种莫大鼓励,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对于班级中不同的同学都可以送出鼓励性的话语。例如班中的平时回答问题很有条理的同学教师可以鼓励道:“你的这个解题思路已经超过老师的解题思路,你真的很了不起!”;又如班中那些时不时会有退步的同学,老师可以鼓励:“真不错!今天又让我们大家看到了从前主动回答问题的你!”;又如对于班中那些回答不流利的同学则可以鼓励道:“你今天的回答使我们大家感到你的数学思维有了很大的进步!”

  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语言、礼貌动作、亲切微笑都是对学生的一种最基本的评价手段。在学生因为紧张站起来后一言不发时,我常常耐心等待,并给予热情鼓励:“别急,慢慢讲”或者“刚才还没有想好,是吗?”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给学生一些善意的提示。这样的语言和行动上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以生为本”体现了教师宽阔的胸襟,是教育的崇高境界。形象地说,生本教育的重要思想就是“借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要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教育,而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思维方式上课,想学生之所想,长期体验,经常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这样才能使这一理念扎根,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时效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