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20-09-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大部分教师已融入到课改实验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剖析和改进,对新的理念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长期以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发展一直是困扰教师施教的一大难题。很多教师也对此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收效甚微,现我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学习。常有学生说:“怎么背也记不住。我不喜欢历史课”。当学生被简单机械重复的习题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祖先鲜活的历史现象被分割成死气沉沉的历史概念的时候。当人类几千年的风云变迁被简化为几个社会形态的变革时,也难怪学生会有如此的感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夏、商、西周的更替》时,播放电视剧《雍正王朝》主题歌《得民心者得天下》,学生听了熟悉的歌曲后,教师布置任务: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用夏、商、西周的更替来论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再如教学《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为

  “春秋组”,一组为“战国组”,学习完相关内容后,使两组同学分别展示收集到的相关成语,并分别选派一名同学口头讲述一个成语

  故事,看谁讲得好,讲得生动,通过此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自主去了解和学习历史。

  针对学生难以记住历史知识这个特点,把重要知识点融入到故事中去,或者用便于识记的口诀帮助记忆,如:“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让学生在简单有趣的口诀中记住历史知识。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国古代学者认为“亲其师、信其道”。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在教学工作中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每一个学生,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融洽的情感,通过情感的沟通,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尽力做一名善意的鼓励者和欣赏者。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生命活力和聪明才智的自由天地。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获得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形成了习惯,按预设的教

  学设计上课,习惯于学生默默听讲,记笔记,不要节外生枝,确

  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新课改后,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别发展

  差异,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再说;“吾生

  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所涉及的人物、事,

  举不胜举,作为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更不可能把已知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怎样掌握知识的法宝,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自己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使学生自己通过“愿学”,“会学”最终达到“学会”的目的。

  4、尊重主体,运用机智,互动生成,共同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教学过程是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的互动,也是生与生的互动,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仅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机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去思考、探索。例如教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时,安排学生观看《英雄》这部影片,并要求学生对这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问题进行评价。由于是观看影片,所以学生很乐意。但对历史问题进行评价,学生肯定众说纷纭,而大部分学生只局限于影片精彩的武打技巧和气势如宏的场面,而对所反映的历史问题思考甚少,待学生评价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影片着力刻画了一个气势如宏,雄才大略,一心平定四海的帝王形象。当时的赵国人,不仅是讨厌秦王,而是刻骨铭心的憎恨秦王。(秦曾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于是赵国的长空、飞雪、残剑、无名多名剑客计划刺秦,残剑先前就已经有机会刺杀秦王,但他没有刺杀秦王,因为他已悟出了“天下”的道理,已彻底放弃了刺秦。但无名却执意刺秦,并练就了“十步一杀”的精湛技艺,

  并获得了刺秦的机会,但就在他在去往刺秦的途中,被残剑阻挠,告知了无名为了“天下”的道理,无名最终悟懂了这个道理,没有杀秦,最后面对漂亮的箭雨慷慨赴死,只是为了证明秦王法律的威严。秦始皇虽然在平定六国时杀人如麻,但秦一统天下,结束中国几百年来的分裂局面,车同轨书同文,成为此后大一统国家的始作俑者。由此告诉我们,要想使人民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稳定生活,只有摆脱战争,如果战争一天不止,人们终将生活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战争是人们痛苦的罪魁祸首。这样将抽象的史实与现成的影视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重新品味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拚弃以前靠死记硬背来学历史的难堪,既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习历史的自觉意识,使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

  5、把学习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大部分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记,形成学生被迫接受知识,而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每个学生的所想、所思、所疑、所悟,教师无从得知,新课改后,要求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首先,要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尊重、理解并爱护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再次,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力争把“提问权”和“评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从原有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我们这些地方少数民族多的优势,让学生去实地调查了解、参观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现保存的手工织布情况,要求学生做到对现存的织布其起源、发展经历、现在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做详细的调查和记录,然后将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融入到教材中。教材中对织布的记载可追朔到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就已经会纺线、织布、制衣。后经过历代祖先的共同努力,不断更新和完善纺织技术,到汉代就会使用提花机进行纺织,并能织出色彩鲜艳的丝织品。后又经过历代纺织工人

  的进一步探索和改进,由以前的手工操作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工业化、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而我们现存的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手工纺织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还保存着汉代的纺织特点,但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更新和改进,在纺织的细腻程度、图案的制作、色彩染制等方面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就将初始特点和时代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超长感染力的民族纺织特色,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跃在当今纺织业的环境里。这样,使学生亲自去调查了解,并将所获得信息与教材进行比较,获取知识,让学生知道自己身边就有丰富的历史资源,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和发现。具此,变以往的死记硬背来获取历史知识为用亲身体验来获取历史知识,使学生记忆十分深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造性得到张扬,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利用乡土教材和参观访问等课外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把课堂

  知识与课外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具体化。

  1、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先民的活动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烙印,在祖国各地都有许多富有地方特点的历史文化遗迹、遗址,流传着许多具有神奇色彩的典故传说。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与课堂教学相关内容进行结合的宝贵材料。教师应该充分发掘乡土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深化学生的思想感情,把学生抽象的感情认识变为具体实在的情感体验。

  2、情感与思想是相互渗透的,只有触动思想,才能更好地拨情感;也只有真正的动情,才会有更佳的教育效果,当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前所未有冲击,连少年学生也不例外。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正视和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师生的情感交流渠道方能畅通,才能使学生从“活的”历史知识中行到启迪。例如,不少学生听到美、英、日等资本主义国爱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如何富裕等,就产生了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针对这一点,教师可结合世界史中“资本主义的兴起”,中国史中“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等,深刻揭露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血腥性质;结合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在,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明清封建统治制度的腐朽没落和外国侵略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的分年,结合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业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等史实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自主学习,积极发展的人。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上好历史试卷评讲课    下一篇: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