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教学整合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9-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突现出来,它以特有的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以及集图形、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功能于一体的特点,直观展示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这种视、听、说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但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也存在着盲目性,暴露出诸多问题。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

  1.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重要意义

  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全等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函数的图像,以及点、线、面、体的动感关系等等,都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动态再现其过程。而信息技术为其提供有效的途径,能很好的再现其变化过程,把数学问题直观的再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发展学生思维,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如:学生对“轨迹”的概念较难理解,如果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与轨迹内容密切相关的规律运动的生活情境,则可以帮助理解“轨迹”的概念。

  2.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1)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头换面实质不变

  信息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时效,充实了内容。然而,观其实质是把原有的板书搬上“荧屏”,把教案搬上“荧屏”,粗制滥造。数学教师仅仅掌握使用POWERPOINT来制作幻灯片课件,大部分是用来制作文本,没有掌握诸如“几何画板”“FLASH”等软件来制作课件,因此,制作的课件单调,没有生趣,不能充分发挥集动画、文本、声音、超文本于一体的优势。

  (2)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五彩缤纷不重实效

  在课件的制作上,把过多的着力点放在了“标新立异”上,出现了“新而不实”;素材的选择上,不是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转向应对听课、评课的上级领导;不考虑学生思维的特点,片面追求华丽的外表,影响教学目的的实施。

  (3)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本末倒置思维停滞

  课堂上学生被“新”的事物所吸引,过多的注意其华丽的外表,而对教学的重、难点顾及不足,思维随着教师设计好的程序走马观花。一个知识点还未来得及思考,仅有一个表象,已被教师点过,下一个知识点又呈现在眼前。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与学生交流对话,而是在展示自己的“艺术品”,看似学生激情高涨,自我感觉良好,实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4)在师生互动方式上,形式多样华而不实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引入淡化了这一环节,取而代之的是“人机”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少了随机应变,师生互动停留在表面上,教学活动时断时续,一切必须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一步一步操控完成。教师是“电影放映师”,学生是在“看电影”。

  3.如何恰当而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

  (1)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前提。

  虽然现阶段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提高等,与评先晋级挂钩,开展的有声有色,实质收效不大。教师虽处于教改的最前沿,是教改的实施者,但缺乏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新思路。在基层的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只有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最远,让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才能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2)找准切入点适可而止是原则。

  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非每一节课都要用到。应根据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选择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把信息技术的使用目的放在辅助学生学习上,而非辅助教师上课。辅之有方,恰倒好处地使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现代数学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根本出发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离开学生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目的在于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的探索中。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将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4)构建合理的评价机制是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有一个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机制,不能把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作为评价一节数学课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评价一节数学课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揭示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课堂交流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技能的训练。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促使教师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数学课件;调动教师使用的积极性;避免只讲形式,不求实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下一篇:浅谈中考数学总复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