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寻找综合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阅读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人生,当然还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起到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传统教学的影子,条块分割是其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将语文教学分为三大块:语知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近来虽然弱化了语知教学,但阅读和作文教学仍存在着严重的脱钩现象,阅读只为分析理解,作文只为虚构再现,未能将二者有效的联系起来,这样,有的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却欠缺写作能力;而有的学生有较高的写作技巧,却不注重阅读。前者肚中有货却道不出,后者是作文的路子越走越窄,内容缺乏时代性和新鲜感。

  这种教法肯定是低效的,不适于语文教学注重表达能力的需要,也有悖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素质是一个系统,各种素质是构成整体素质的要求。整体素质水平,取决于要素的水平及要素之间的合理性。”(《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顾春主编)任何事物在一个系统中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阅读与作文必然存在着互动性,注重这两者的互动性,建构其互动模式,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本人在为期一年的综合阅读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品美文,加标题。

  现在的中考高考(自然也影响到平时的检测,验收考试)作文命题的趋势都是话题或材料作文,这样,给了学生以较大的选择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展露自己的才华,显示自己的生活积淀,表达自己对生活观察和思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对于一个习惯了老师给定作文题目的初入中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困惑,他们会因此感到迷茫。而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又会老师好的印象,同时也能使学生思路大开,文思泉涌,语言也随之灵动飞扬起来,写出一片高质量的考场作文。所以,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老师选择推荐(主要是学生按照老师指定的主题范围内查找),在课外阅读中选取精美的时文或经典的范文,打印出来之后,在阅读课中不显示文章的标题,给学生阅读或者朗诵,然后让学生添加命题,交流之后,选出好的命题,并分析其妙处,然后,揭开当初蒙住的文章标题,进行比较,体会原文命题的精妙。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归纳,作文的标题可以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题,如“最美的眼神”,“为和平祈祷 ”等,可以是主要事件的某一情节,如“招聘”,“洗澡”,“生命的姿势”等,可以是文章行文的线索,如“背影”,“台阶”,“难忘那一鞠躬”等,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宇宙的掠食者:黑洞”,“动物的忧伤”,“我是情感的富翁”等,还可以是警策的词句,如“经营幸福”,“用耳朵阅读”,“我坚信,我是自己的救世主”“不要让心灵蒙上灰垢”,也可以是引人思考,促人警醒的反问,如“错在哪里”,“我们为什么被屠杀”,也可以是文中的一句话,如“与童话走失”,“都是粗心惹的祸”“包装心灵”等。

  二.找特色,善借鉴。

  现行的语文课本单元教学模式中,作文教学的目的安排,已注意到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写作训练的程式中也有一种“借鉴式写作”,就是在读过一些文章之后,借鉴运用文章中的信息,结构模式,语言,情感,思想倾向等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假如让我写,该怎么写”这一基本问题,这种重新编码的过程是在阅读教学中对作文教学的影响与渗透。

  “借鉴是人类发展自我的普遍方式。人要发展自己,就要善于广泛借鉴。”(《阅读教学论》。王松泉)借鉴时,不宜贪多求全,一篇文章抓住某一两个方面,重在给学生以启迪,能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精妙指出,并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如,在《背影》和《台阶》一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了解了通过一件事物概括一类情感或一个人的一生,同学们也有这方面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抓住这一契合点让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学生既可以锻炼组材的能力,也可以学习命题的技巧,同时也有写作的兴趣,因而,高质量的习作比较多。

  学生作文,尤其是男同学的作文,普遍存在着细节不细,语言平白,缺乏文采等缺陷,长于叙述,而短于描写,这可能与男生的情感比较粗糙,观察不够细致有很大的关系,针对这一情况,我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专题性的写作训练,。如,在《老王》一课的讲授时,其中的外貌描写很有特色,抓住这一契机,我让学生进行了人物的外貌描写训练,选取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如父母,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提醒学生注意融入自己的感情(喜爱,尊敬,崇拜,同情等),抓住特点将人物写活。

  在《羚羊木雕》,《社戏》等文章的教学中,其中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起到了交代活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我就设置一些情境,如,在家与父母发生争执而负气离家,心情气愤忧伤,在这样的情境中,你用什么景物来烘托自己的心情?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着,天上没有星星,阴沉沉的,本来就烦闷的心情更加沉重。街上没有什么人,汽车也少得可怜。肚子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咕咕的叫了起来,摸摸身上,只有可怜兮兮的一元钱,只好继续向前走去”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之后,学生就会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写出好的习作片断。

  心理描写可以直接展示人物性格,把人物写活的一个环节,同时也能检验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的深浅,当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蜡烛》,《阿长与〈山海经〉》连片文章的教学中,我就其中的“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的对他们鞠了一躬;然后,把它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的走了。”的巨大想象空间,让学生写老妇人的心理活动。“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此刻的我,心中我一定有许多感慨,让学生当堂写出来。从结果来看,发展了同学们的想象力,锻炼了细致描写的能力。

  许多学生的作文往往流于一般性的叙述,缺少细节描写,有的即使有细节,也没有传神之笔,结果情感失去了发散的力量,作文也因此而平淡。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往往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调动读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细节描写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时所造任务,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李准)在《芦花荡》,《背影》,《蜡烛》等许多课文中有典范的细节描写,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当然,传神的细节描写主要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加入必要的想象,还有语言的锤炼,修辞的恰当运用。

  三.理结构,形成创作思维的模式。

  学生作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质上,它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和知识结构范畴内,学生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这时在想象,情感和理解的参与下,用作文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它是社会生活的探讨和再现,但生活的再现不同于生活的复制,学生的观察使他们获得了事物的表象,而他们在作文中展现出来的是经过理解筛选出来的变形的真实。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知如何表达的问题,这时他们会选择所见过的一些模式,进行表达,这些模式的建构,大多是从阅读种种完成的,大脑中储存的模式已越多,他们可供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因而,老师在阅读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文体意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定的创作思维模式,学生在写作时,就会驾轻驽熟,运用自如。

  如,在叙事类的文章《社戏》,《老王》《阿长与〈山海经〉》等文章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找出文章所叙写的事件,返回到作者当初的写作状态,让学生关上书本,说说自己要写这篇文章,打算怎么写,如何安排详略,如何描写叙述,怎样抒情议论。然后,和课文进行比较,从而在大脑中清晰牢固的建立起一定的创作思维模式。在写景类的文章《春》,《济南的冬天》,《钱塘湖春行》等文章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观赏一定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春冬的景色,再引导学生赏析课文,分析其结构的精妙,之后,还通过一些经典的同类文章的赏读,在学生的意识中建构写景文章的创作模式。

  在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的教学中,我首先展示许多有关说明对象的材料(包括图片,文字以及影音资料),让学生自己找出说明对象的特点,然后进行提纲式的说明,再打开课本,进行对照,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明白:要清晰地说明一项事物,首先要抓住特点,然后恰当的安排顺序,并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根据说明的对象确定说明的语言,或生动或平实。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说明文写作的一般模式。

  四.入特境,熏陶情感。

  语文教师不仅仅承担着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的任务,还肩负着塑造学生心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大责任。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幼稚却又自以为成熟,同时由于家庭教育,个人特质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面对着同样的事物情境,有的人激情涌动,泪流满面,而有的人则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后者往往是写作有困难的同学,这也是许多老师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而丰富的情感以及联想又是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丰富的感情是写不出感人的文章,内容也是干瘪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的契机,选取感人的情节,创设特定的情境,或者有同学们自己在文中去寻找让自己感动的文段,或许播放一些经典的影音片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如《羚羊木雕》中,“我在父母的逼迫之下,走在凄冷的月光下,”这一节,许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文中的父母是多么绝情啊!他们只看重物质的价值,却不知道友情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地位,孩子有孩子的尊严,在孩子的世界里,情感是无价的。文中的我是多么可怜和伤感啊!他不能主宰自己的情感,屈从于父母的压力,它可能在同学面前丧失自己的尊严,它可能会失去最好的朋友。”同学们在情境的感染之下,很容易走进“我”的情感世界,体悟我的伤心欲绝。在《背影》中,讲到“望着带着黑布小帽,喘着黑布大马褂,深青不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这一节,同学们谈了自己的看法:“文中的父亲让我懂得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父亲有时也像母亲一样细心,他包容了儿子的无知,他承担家庭的所有的苦难和重担,在他的眼里,儿子永远是他羽翼下的小鸟,他永远顶天立地,即使是在最伤心颓废的时候。”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真心读作品,作品的感人情节引起了他们情感的共鸣。学生们不是缺少情,很多时候是因为缺少我们的点化和激发。有了这份感情,他们观察生活,书写胸中的感情,就有了动力。

  五.讲故事,丰富生活积淀。

  生活永远是写作源泉,综合阅读的内容不唯课内课外的文章,还应该包括同学们亲身的经历,听到的故事。“观察是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的思维源泉。“(苏霍姆林斯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并真情实感的叙写客观,可以避免学生作文空洞无物,虚假,模式化的倾向,因为市场经济给学生带来的“快餐文化”,影音制品的冲击,学生难得静下心来进行思考,所得到的感受体验也非常肤浅,甚至思想观念颓废,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当今时代,是一个呼唤个性,呼唤创造的时代,因此作文教学要呼唤人文价值的回归,呼唤我的回归。”(叶品国,《作文教学应求真求实求乐》)

  本着这一教学理念,我在课堂上腾出五到八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要求学生力求真实,具有较深的意义,较强的感染力,讲述力求生动)其余的同学注意记载,感受品析,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将这个故事写成一篇文章,应该给一个什么样的命题,如何进行构思,表达。如在学生讲述亲情故事的时候讲到“一次父母吵架,摔碎家里的东西,其中有一片玻璃屑掉进我的靴子里边,寒冷的冬天,点点血迹,唤醒了亲情,父母在送我进医院的途中重归于好,让我找回了家的温馨。”学生在给故事命题时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拟出了像“玻璃,血,亲情”“让我心碎,让我欢欣的玻璃屑”“感谢玻璃屑”“滴血的亲情”“玻璃写(显)亲情”等。然后,引导学生认识,这个故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反映了社会上比较普遍的离婚现象,有些父母因贪图享乐,为了保住一点可怜的自尊,不肯改变自己的脾气性格,而让孩子成为最大的牺牲品,为世界上许多无辜的孩子发出虽然无奈,微弱,却又是最真诚,最感人的呼唤。

  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生活原本是一本大书。为此,我提议学生书写眼中的景,开始之前启发“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深幽高蓝的天空,淡若轻纱的白云,灿如红霞的枫叶,穗如黄金的稻田,甜香醉人的果园,清澈见底的小河,是秋的语言,是秋的意境,也是秋的魅力。”推荐几篇写秋的文章,让学生假日到田野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再让学生动笔去写自己眼中的秋,学习范文的构思和语言,既有章可循,又有物可写,自然不会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议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方法    下一篇:高中语文如何突出学生主体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