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路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2-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李记为

  一、构建阅读环境是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对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批判,高考改革和语文新教材的催化,促使我们对语文教学、教研重新进行反思,对语文教学规律有一个新的认识,开启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一个发现是什么呢?真理其实很平易。这就是:人们的口语是在口语的环境中听会的,学生的书面语是在书面语境中读会写会的。人在牙牙学语时,家人有意识地教他们“爸爸”“妈妈”“拜拜”之类的话,此后十几年,就会在浑然不觉中,无师自通,事关衣食住行基本活动所需要的口语都听会了。孟子“一傅众咻”的譬喻便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让一个齐国老师去教一个楚国人学齐语,如果这个楚人周围的人都“咻”楚语,就是用鞭子打着他也难以学会,而把这个楚人放到齐国的都城闹市,不用人教,不出三年就学会了。一个人从入小学开始学习书面语,到高中毕业,为什么还是错字连篇,话不成句句不成篇呢?为什么语文教学受到由“少慢差费”到“误尽苍生”的责难呢?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就是没有认识到,或是认识到而不能做到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像听会口语需要口语环境一样,学生只有在书面语言的环境中才能读写会书面语言。像“一傅众咻”提升到听会口语的规律一样,我们应该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作为读会书面语的规律。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个规律,就会做些认识上和实践上的改变。

  二、真实的阅读,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真实的阅读",即读者和阅读材料之间存在"信息落差",即阅读材料的内容是读者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读者的阅读活动直接指向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包含的信息。换言之,真实的阅读是指让读者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在阅读中发展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的语言活动,是以对知识的渴求为基础,以兴趣爱好为主导的审美体验。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例如刘绍棠、丛维熙、叶文玲等一批作家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等。大量阅读还使曾一度被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作家权延赤、特级教师钱梦龙等都谈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显然,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课外阅读会有这种作用呢?这是因为它是一种真实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阅读者是为了了解内容而去阅读的,通过阅读,他获得了新的信息,而阅读者语言能力在这种大量的持续的阅读实践中自然得到了提高。换句话说,就是阅读者和阅读材料之间存在"信息落差",阅读者为了获取未知信息,启动自己的语言习得机制,与阅读材料进行了信息交流,从而自然习得了母语书面语能力。正如儿童习得自己的母语口语,并没有什么人给他系统的讲解词语涵义、句子结构,他通过和周围环境的语言交际,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自然习得了母语的口语能力。此外,课外阅读对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但对课外阅读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国外阅读学研究中有一个"杰克现象"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一个叫做杰克的学生在学校被老师们认为缺乏阅读兴趣,他常常感到原课文没有味道,然而在家里父母却埋怨他过分迷恋阅读,以致于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他都百看不厌。看来这种现象的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是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放在课本以外,学生津津乐道,爱不释手,一旦入选课文,一到课堂上就精彩非昔了。一位叫做卡罗尔的阅读学家形象地把它概括为"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其实,并不在于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我们进行的是"真实的阅读","课内海明威"是可以和"课外海明威"一样"精彩"的。

  与课内精读和语言学习相比,真实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它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真实的阅读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讲解,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能力训练那样在读后完成各种阅读检测题。首先,真实的阅读是真实的,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因此,真实的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只要读懂了文章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便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其次,真实的阅读时实践的,语言习得论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然习得的,而不是仅仅通过老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和对阅读方法的介绍提高的。而且这种阅读实践是真实的、负载信息量的,不同于阅读训练中针对阅读技能的阅读实践。第三,真实的阅读是大量的,只有大量、持续的真实的阅读,才能使学习者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由于真实的阅读减少了课文分析和阅读训练,也使大量阅读成为可能。事实证明,许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无论是文学工作者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就主要是通过这种真实的阅读获得的。

  从教学理论上看,真实的阅读很容易在现存的语言学习理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个体母语水平发展系统中,它与儿童母语习得一起反映了从口语习得到书面语习得的母语水平发展到全过程;在语文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与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共同构成了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语言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和真实的交际分别在汉语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通过大量自由阅读来提高学生书面语能力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和广大于语言教师的普遍认同。美国著名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随意自愿阅读法(free voluntary reading简称FVR),即“读自己爱读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他认为,如果能坚持这样做,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一期)。显然,FVR就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不过,真实的阅读包括的内容比FVR更广一些。

  从教学实践上看,几乎所有成功的语文教学者和语文学习者都注重发挥了真实的阅读在提高语文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一些大型的语文教改实验方案也是如此。上海市有一个"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改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从高中的5课时,初中的6课时中分别划出2课时来让学生自由阅读各种书籍,学生们对这种自由阅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大幅度的提高。(详见《语文学习》1989年第七期)目前,湖北宜昌市正在实施的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教改实验,也将大量课外阅读放到了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将它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手段。无独有偶,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两个成功的语文教改方案也是以大量课外阅读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是由国家教委发文推广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一个是山东烟台市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前者突破了小学低年级不能进行阅读和作文的模式,在儿童入学不久,尚不认识汉字和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使识字和阅读、写作同时起步,交叉进行,寓识汉字于阅读之中,发挥了阅读对识字、说话和写作的促进作用。后者把小学阶段的阅读和写作总量分别提高了5倍和4倍,把语文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一部分用于课外自由阅读。在三~五年级每周开设三节课外自由阅读课,建立了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大量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双轨运行"新机制。这两个实验都取得了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显著效果。不仅如此,实验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等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详见《人民教育》1992年第10期和《小学语文教师》1995年第10期)

  三、真实阅读的实施

  1、我们必须坚持"大大语文"的语文教改方向,坚持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思想,传播民族文化。

  因为从语言习得论的观点看,语言能力只有在联系信息和心理信息同时传递同时加工的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形成,不负载信息量的语言活动不是真实的语言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使真实的阅读占据主导地位,使阅读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突出语言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也是语文作为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2、确立真实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

  我们说真实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途径,并不否认语言学习和阅读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中的作用,真实的阅读、语言学习和阅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此外,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我们母语教学尤其如此,我们应该把它们纳入到现有语文教学体系中来。语文能力训练,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语文的基本活动。读会形成模仿,读会有情绪激动,读有了思考就会产生理念,这些都需要写。写是用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去感知情理。学生主要是通过书报感知社会人生,写也主要是一种文字运用的训练。学生只有在自己的写中才能悟出怎样写(写最能检验出语文的综合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学习应是老师指导下的自学)。这样看来每两周或一周写一篇作文不如每日写一段或一篇的练笔活动。不仅要有传统的作文,也要有“语知”的练习。语言上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比如连贯,简明,概括,句式变化等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能力。十几年的题海的滥中粗中也有精华在。

  3、我们要坚持在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这一点和目前具有广泛影响的语感教学论是基本一致的。从小学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入境读书。书可以分为两大类:报刊杂志和作为人类精神食粮的名著。语言这个东西,综合性强,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学好的,要下苦功夫学,费时多见效慢。因此学生就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投入到“立杆见影”“多得分”“找位置”的学科上来,学生每周所读甚为寥寥甚至空白。可知,无读书的环境对语文学习是致命的。北京三十八中的经验,学生在假期读书,这只能叫“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条生路。按照语言习得论的观点,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是习得的,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应大幅度增加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对课文的讲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种阅读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而是主要关注内容的真实的阅读,所以我们还要减少作业量,使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主动的生动活泼的真实的阅读。

  4、学生入境即读书主要是学生的自主活动。

  毛泽东所说要自学,靠自己学,在实践中学,乃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教材是一个例子,讲是为了引导,有限的课时当讲的讲,不当的也讲,讲的来的讲,讲不来的也讲,时至今日,这个讲而时鲜的“假讲”总改不了。“挤”讲,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生的读上。读不宜一刀切:所有的学生读同一本书,有共同的心得。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言表于外,或于心戚戚都是得。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大幅度增加课内的真实阅读量。实践证明,大量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环节。虽然课外阅读就是真实的阅读,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要使课内阅读更加科学,更有效率,就必须以真实的阅读为基础,从语言学习理论方面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研究,揭示课外阅读的本质属性。同时,我们也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内精读转化为真实的阅读,并大幅度增加课内真实阅读量,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有了的希望。

  5、引导自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挑选文章作示例,提出阅读中三个层次,实为三点基本要求:1、读出句与句间内在的联系;2、概括要点;3、对文、情、理感悟、赏析。

  对现代文,要讲出广度深度和精彩处,以点带面;对自读课作出阅读设计如:《冬天之美》、《简笔与繁笔》、《胡同文化》等精心的阅读设计,为学生实践课堂所学法提供了演练场,对培养自读习惯,提高知识迁移能力益处多多。

  新教材古诗文多,要求背诵的多。我们采用“诵读法”教学,采用“背写法”练习,老师定时检查,量化考核,奖勤罚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每周划出两课时课外阅读,阅读的范围大体是:读本、报刊杂志、名著,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所读层次,对课堂教学作有益的补充。为了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课本上的文言文老师还要讲。讲前,学生要熟读成诵,查字典,看注释,对浅易者要先行翻译,老师在此基础上讲。侧重讲疑点难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学习。同时,要求学每周自主阅读翻译文言文有一些学生已经开始读《史记》、《资治通鉴》等。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真实的阅读都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去贯彻实施,就会走出教学困境,消除教师讲地天花乱坠,学生听地津津有味,学生成绩平淡无奇的怪现象。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学科特色建设目标    下一篇: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