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应用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4-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存在差异,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接受新知识能力也不尽相同,继续采取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让学困生不掉队,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每一节课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

其次,在分层教学中应注意下列原则的使用: 
①水平相近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②差别模糊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 
③感受成功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在分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④调节控制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节并控制止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⑤积极激励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1、学生层次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1:2:1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即能掌握本节课内容,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B层是成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即能掌握本节课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补充习题;C层是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本节课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层:能推导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B层: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为复杂点的问题;

 C层:了解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推导过程,记住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3、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

4、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5、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如在“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后,分别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1)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2)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

 ①已知a=6.c=10.求b;

②已知a=5. b=12.求c;

③已知c =25. b=15.求a;

(3)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4,0) ,点B的坐标为(0,3) ,求△AOB斜边上的高。

 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

 B层次同学要完成(1)、(2)、(3)题;

 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1)、(2)两题。

6、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占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如在考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设计:

 C层次: ;

 B层次: ;

 A层次: 。

 7、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下一篇: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