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10-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重点内容。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即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保持一种内驱的、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独立的心理能动状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促使其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但是,如何落实这项工作,值得我们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一、学生提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上,基本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而很少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学生只能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留有空间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情景,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机会,然后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学利率及利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到银行存钱,亲眼目睹存钱及取钱的实际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利息是怎么算的呢?是不是存的钱越多、存的时间越久利息就越多?然后学生就会去思考,并查阅相关资料,把问题以及自己探究中获得的知识带入课堂,向教师提问。通过自己的探究及教师的解答,学生更能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1]。

  二、合作交流,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教学。对于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讲,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带给他们困扰,久而久之,就会消磨其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的相关知识的时,教师给学生讲解长方形相关知识点和概念后,可布置一道练习题:一个长为5cm,宽为7cm的长方形,请问它的周长是多少?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找到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学生在探讨和交流之后,就会找到三种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再总结这三种方法,学生就能够加深对计算公式的记忆,从而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三、分层教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于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他们将所学知识巩固之后,可鼓励他们去试着解决一些深层次的数学问题。而对于学习能力没那么强的学生,可引导他们掌握和巩固最基本的知识。对另外一些非常优秀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去尝试解决综合性更强且难度更大的问题,有助于他们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实施这样的分层训练,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及成功的体验,能够切实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比如,在学分数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给学生设置这样的练习题:五年级的女生有126人,相当于男生人数的2/3,然后再给学生列出三个问题:五年级有多少男生?五年级总共有多少学生?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是三年级人数的5/3倍,六年级有多少学生?接着教师可要求一些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解答第一个问题,做完之后,可尝试解第二个问题;要求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解答前面两个问题,解答完之后,可尝试第三个问题;要求能力非常强的学生完成三个问题,完成之后,可进行深层次的探索。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作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实施分层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探究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二数学教学与数学学能转化对策    下一篇:从口算着手,培养计算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