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21-12-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根据全国教育新课程改革,江苏省高中新课程方案,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高中必修学科,我们改如何提高其课堂教学有效性呢?这里是笔者的基本想法: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分组展开教学,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摒弃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老师要摒弃传统的课堂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彻底的摆脱形式主义的教学,还原教育的本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个事实,当一个人非常愿意去做某事的时候,他会很努力的去完成,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的,则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信息技术本是一门能令学生很感兴趣的课程,高中的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在的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核心转移到“以学生为核心”,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只对游戏、上网、聊天等感兴趣,信息技术在他们看来不算是主要科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都有种无所谓的态度。针对这一现状,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和学好信息技术,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去研究的一个课题。面对枯燥的公式和图表,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于是信息技术课,更多的成为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很多学生就成了听众,整个课堂缺乏互动和交流,由此整节课的效果显而易见,长此以往,学生又怎能给自己的信息技术课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呢。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因此,不能提出一些枯燥乏味的任务,迫使学生去完成。例如我们在学习Excel制表格的相关内容时,不能把一个又一个的公式硬灌输给学生,我们可以改变了一下策略,设计一些通关小游戏,把一个一个的学习任务融入这些小游戏当中,学会一个通过一个,一个比一个难度更增强一些,到最后全部任务完成,设计最后的通关游戏,就是将本节课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根据要求完成一个表格的制作。最后,还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比拼,这样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连那些平时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随大流如期完成了学习任务,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如此一来,适当采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又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法,就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面对各个大学的扩招,更多的学生都挤上了高中的这个独木桥,于是便出现了很多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对于我们民办高中来说更是如此,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少,家里也没有计算机,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计算机还是很陌生的东西,一些基础的东西都不是很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是条件相对较好,家里有计算机,从小便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这一类的知识,很多计算机的相关知识都比较熟悉。对于信息技术这种操作技能比较强的课程,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上,难免出现“吃不饱” “不够吃”的两极分化现象。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基础较好的学生接受老师的指令很快就完成任务,而相对薄弱的学生甚至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我尝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前提下,打破传统的“统一要求” “统一任务” “整班推进”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的不同,将他们进行分组学习。分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高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生理心理阶段,每个人都有一种渴望表现自我的强烈意识,对于外在的评价都比较敏感。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他们同样有很强的自尊。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激励。稍有优势的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中往往非常渴望展现自己的水平,希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所以教师要适当的将两类学生进行整合,并同等重视每一组中的每一个学生,平等地维护他们的自尊和适当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通过分组教学,能够解决由水平差异引起的学习上有困难学生“吃不了”,稍有优势学生“吃不饱”的实际教学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摒弃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的现象,真正的实现了因材施教。

  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传授知识是一件平凡而又繁琐的过程,在提倡“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的今天,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成为首要任务。我以为只有精心设计活动环节,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然后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呢?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研究教材,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在教案或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逐层分解,通过设置具体的活动环节,将重难点融入其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真正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不要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如小游戏、聊天互助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要尽量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并让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特别要多关注那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我们要多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多鼓励和表扬。再次,如果要完成具体任务,要改变单纯的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思想,我觉得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需要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尽量将学习任务细化,学习内容简单化。重在培养信息技术的素养。

  最后,在教学任务基本完成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了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中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原则,应运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当然课后的反思也是很重要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反思,那么即使工作时间再长也只是一个教书的工具,那样就失去了教师教学本身的意义了。我们必须在每节课上完后及时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行为和活动进行批判,总结吸取一些优秀的经验,改正一些不当的做法,为更好的下好下一节课做准备。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探索的问题,更是一种理念。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一种素养的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教学研究,努力钻研教材和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根本,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电子白板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