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如何科学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2-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教学阶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该阶段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去。基于此,本文就以小学阶段教学为例,探讨如何科学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科学课堂中教师“满堂问”、学生不敢问,评价方式的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创设问题驱动的课堂,把握创新思维方法,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用多元化的评价,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一、科学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不断地引导学生将原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习任务进行转化,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动,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将得到有效的培养,进而让学生形成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多方面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例如小学科学中《多样的生物》这一课,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植物幻灯片的展示,然后来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质疑。比方说,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植物会害羞吗?”在学生进行思考和质疑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进行含羞草视频的展示,在幻灯片的展示下,学生能够看到含羞草在外界刺激下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样学生就会惊讶地发现:“真的有植物会害羞呀!”在此时,教师要迅速地切入,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植物会害羞。基于对含羞草的质疑和关注,学生会自觉地在脑海中形成关于“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的问题。

  二、通过营造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尊师重道是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部分教师在这种思维的片面干扰下,使得对学生质疑思维培养关注度较低,加之在早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的压力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这就使得学生逐渐形成了不爱提问、不敢提问的弊端。对于此,小学教学阶段一定要改变这种教学观念,要积极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营造教学氛围的时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转变传统过时的观念。对于教师而言,要树立起正确的师生观,确定师生关系,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培养。通过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消除学生提问时的紧张心理。对于学生而言,一定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转变自卑的心理,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在不断得到培养,在此阶段学生很害怕被嘲笑,因此才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沉默的态度。基于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大胆和主动地交流,并对学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给予正面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提问意识和认知内驱。

  其次,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言,其决定着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成效,批判性思维模式不仅仅是对一些实物要敢于质疑,同时要具备对既定理论和概念的质疑,并基于自身的质疑提出新的主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认知结构和视角来对之前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大胆地进行提问。对于一些积极提问的学生,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和热情地鼓励,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

  三、利用日常生活的热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热门话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这些热点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可以激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为了突出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热点新闻:内蒙古的沙尘暴图片。观看后,学生会惊讶于沙尘暴对人类的影响是如此之大。经过小组交流,学生会提出质疑:1.为什么内蒙古有沙尘暴,而广东没有沙尘暴?2.为什么沙尘暴会在春末夏初爆发?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找出沙尘暴的根本原因,并组织学生讨论防止沙尘暴的有效措施。

  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并列或渐变方法列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使学生“毫无疑问→可疑”。例如《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吗?》一课中,在明确大石子、小石子和浮石都能使水位升高的基础上,孩子们满怀热情,甚至于带着某种使命来帮助小乌鸦喝到水,但遗憾的是,有的石子可以,有的石子不行,这是为什么呢?此时,学生的思维必然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的境地,借助这样一个契机,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分析、交流、质疑、争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思维品质得到优化。

  四、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往往会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改进。例如,在学习生命起源演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预习,学生经常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原始海洋有利于生命的出现?它是如何形成的?等等。此外,教师结合相关知识点,精心整合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如克隆羊的诞生和克隆技术的应用,以及对人类道德的影响,鼓励学生敢于学习质疑。

  为了培养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润泽的探究氛围,引导学生质疑争辩,及时肯定学生所提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成功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结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没有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习就失去了方向、价值和魅力。教师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举措,科学地引导学生投入探究,进而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在生动的探究情境中得到迸发。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谈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