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2-02-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学生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已进入网络时代,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他自己的人,教育必须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的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教育学认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接受教育,同时还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身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我们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授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教师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不仅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也更有感染力,教师只有把自己当做学生的学习伙伴,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站在合作者的平等地位上,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取平等、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空间。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进行“自主学习设计”,“自主学习设计”是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我们就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给他们提供自主的学习模式,如:独立动手操作、小组在老师的问题引领下开动脑筋,将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讨论等。“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概念、解决新问题,进而获取经验、发展能力。而学生间的交流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为了展现自己,他们就会主动思考、质疑、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兴趣,引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1)在轻松情境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如利用教学情境、数学教具学具、多媒体的运用,适当情况下的游戏、学生展示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富有趣味,特别是在游戏中学习,更能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例如《旋转和平移》一课,教师将各种与旋转平移现象相关的素材串联成数学故事“风车娃寻宝记”,使各自独立的材料和练习巧妙地融入生动的故事情节当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对旋转平移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中,计算机又成为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操作键盘、移动鼠标实现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完成多层次的机上练习:分卡片(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闯迷宫(平移图形)→智开锁(旋转图形→)巧拼图(平移旋转的综合练习)→显身手(创意设计平移旋转图形)。新颖的设计,全方位的参与使学生完全融入教学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将游戏引入课堂,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数学学习。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2)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自主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展示才华,舒展灵性。在操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给足学生操作的时间,用欣赏和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质疑、猜想、推理和验证等方式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在头脑中形成数学概念,,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操作中学生既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增强了主体意识,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四、创设质疑情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起一座互通的“桥梁”,将学生们引入一段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去。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思考的动力,是数学学科的心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接着就讲述了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掉,你们谁能帮老师一把?”低年级的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问题,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 。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1-8=3(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4个仙桃,算式是12-8=4(个)… …

  只有经过学生不断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体现数学价值。在教师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大胆地设想,勇敢的实践,得到了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的喜悦比单纯教师知识的传授印象要深刻的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好处。这样创设情境更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五、应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科学评估、激励评价是创新教育的动力。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如果一个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积极的评价,会促使他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多种激励评价方法,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逐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出的正确结论给予真诚的赞赏性评价。比如,我发现平时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做得与众不同,我便及时进行表扬,把他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用赏识的目光望着他,从那以后这个孩子似乎变了,数学课上不那么沉默寡言,学习更主动积极了。对学生暂时表现出来的不尽如人意处,更应巧妙运用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期待,进而化为一种积极的行动。此外,我还采取“计算竞赛”、“口算比赛”、“争做‘小问题’星”、“创造星”等方法,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总之,经常性地使用“不错”、“你能行”、“你真棒”、“试试看”等激励性课堂用语,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帮助。激励是一种力量,是驱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走向成功的力量。应用好激励性评价,会使孩子们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思想决定行动,有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做指导者的理念,我们的各种活动就会围绕这个理念去服务去实施。我们要采用多种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去学习,去做主人。利用各种手段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动脑,勇于实践的意识,再利用不断的激励评价促进学生不仅自主学习,而且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培养出终身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下一篇:浅论“数学史活动课”授课模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