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提高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22-05-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考、表达、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地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经,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技能、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学习、更新观念、小组编排、方法训练、意识培养、合作时机、教师角色.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有当今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有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标》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标》指出:“有效的理化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理化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区域,都起来注重合作探究精神,过去那种个人式的独创,也许不再是这个时代创造方式的主流,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起来越成有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3、“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中小学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不足,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只在一种比较浅显的表面上展开,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如

  (1)没有抓住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地培养,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多理化生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完事,而对于小组其它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甚至于没有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发言。这样讨论就敷言了事、无法深化,有时会各抒己见,或人云亦云,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尚未开始。

  2)没有抓住有效的合作时机。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教师往往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时,让其加入学习小组,或有时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探究必须嘎然而止。这样造成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有效的目的。

  3)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学生“学”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置身事外,只做事后的评论员,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谈论不切主题,偏离方向,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农村中学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教师严重缺员。用原来的四十五分钟教师说学生记的“满堂灌”,一个教师再顶不下4--6个班每班3--4节课的超强度工作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于2006年6月正式申请区级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立项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理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实验与研究的探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念体系,并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合作性、交流性学习品质为宗旨,以学生认识、情感、技能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考、表达、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地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选择有效途经,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技能、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

  1)有效性的构建与运用小组合作知识;

  2)进一步完善学生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

  3)小组合作中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

  4)进一步形成、改变与完善学生学习态度、价值观;

  5)合作技能的形成、熟练;

  6)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关键词;

  1)小组;一般是4--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成员应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力求合作有效。

  2)“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相对于“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这样学习小组主要是以异质小组为主,即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学习品质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突出每个各体的作用,各人承担明确的职责,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中完成任务,相互信任促进,相互扶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互动,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责任,促进所有学生有效沟通,同时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艺术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以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题界定

  1)研究对象,初中学生,这部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讨论意识,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开展。

  2)以理化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现行的理化教材及日常生活素材为主要内容,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为过程,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活动,使学习者在合作中有效地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3)广泛搜集日常生活素材,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达到使每个学生学习与能力不断进步的目标。

  (二)理论依据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体构建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播。所以在理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并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有效性则能促使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力作出自己最大努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探讨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青少年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容。学生只有在不断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才能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小组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科学地分析合作学习在当今课堂教学中适用性,在农村中学班级学生数足的情况下如何编排小组,避免形式主义小组合作,实现小组合作有效性。

  (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的程度,改变一些教师顽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保守观念,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思想、新观念。

  (3)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学习自尊心的养成的作用,把学生学习与社会、家庭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不把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当作学习过程中唯一标准。

  (4)深入研究合作学习在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转变与价值观的提高的作用,把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结合起来进行教育,不把满足学生写好作业、听教师的话当作评价一个好学生标准。

  2、研究内容

  (1)有效编排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恰当的排编小组组员,以便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让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其极大的作用。

  (2)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

  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机对合作学习的影响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筛选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特征

  即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初中理化教材中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筛选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主义。

  (4)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探讨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献身品质方面的作用。

  (5)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

  即怎样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等方面做法,以养成良好学习品质。

  (6)研究改变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即教师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形成,改变教师多少年来作有领导者、指挥者和统治者的身份为参与者、合作者和学习者。

  四、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以便研究。

  2、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时机、内容、有效性合作。

  3、个案法。抓住好、中、差几个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4、总结法。1)教案设计;2)活动记实;3)听课、评课记录。

  五、实施过程及一些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这个课题许多中外教育专家、学者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在进行研究。如何在远离城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农村中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整体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制定符合学校实际课题研究方案,让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农村中学取得一定成果,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运用。我们课题组在学校领导、校教科室的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一)目标统一,内容细化

  经过讨论和研究,我们制定出详细子课题研究目标、完成任务、达到什么效果等,由专人负责,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细化、相互协作、共同研究”。

  (二)实施研究,不断总结

  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一些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观摩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并撰写专题教学论文。

  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体会和研讨存在的问题并力求完善。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研究的重点,主要抓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合作时机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编排、小组合作时教师角色的扮演等几个方面研究看对学生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有什么影响。我们注意到了教师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注意到了小组合作中小组的编排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注意到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成为学生无结论的口头交流等等;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反复思考,方法不断改进,工作不断尝试,力求有效合作。

  通过研究,我们在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重点在:“小组编排、方法训练、意识培养、合作时机、教师角色”的优化方面进行尝试。

  小组编排,通过研究我们在小组编排上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合理搭配划分小组,同时也要注意到组间之间学生学习成绩大体差不多,即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编排原则,这种方式能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互补性和有效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之间合理、公平竞争。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小组间出现差异,我们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再作适当调整,每学期进行一次调整。

  方法训练,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方法上除了理化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有意的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如测量、主题班会、实验课等主要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如何倾听别人意见、如何敢于表达不同观点、如何与他人配合等。

  意识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各环节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合作学习教育,让学生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愿意与他人合作,尊重别人发表的意见。

  合作时机,即选择恰当时机和适宜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理化教材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只有恰到好处的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的情况下,选择一定知识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合作学习质量高、效果好,又能照顾到一些参与性差、接受知识不太灵活的学生。

  教师角色,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候,教师:

  (一)、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经;

  (二)、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

  (三)、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四)、要参与其中,发挥好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五)、要即时的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为引导交流总结打好基础;

  (六)、善于小结,要注意:1)积极引导小组间的意见交流;2)指导好小组内的发言补充;3)把握好讨论过程的度,调控好时间分配;4)及时评价学生学习及合作情况;5)引导好总结。

  五、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已延续到课外。

  1、丰富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形成了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全员合作学习等较为丰富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理化的兴趣。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合作分组的异质性决定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方面,有时规定每个分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向专家请教,取长补短,集中各位组内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学困生可随时提出问题,组内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组内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加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相互教、学中,发展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自我监控等方面的能力。运用讨论法,可帮助学生进行诸如类推、深层了解和解释正反面的争论、预测情境等较具深层思考意义的活动,同时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

  4、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在分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广泛查阅书籍,进行电脑及专家咨询,去博物馆、图书室等,拓宽了知识来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的能力。

  5、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6、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具体的评价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分组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间同等水平的学生评价。这三个层面的定期评价,能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六、结论: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改变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

  (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

  (三)减轻了师生负担。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是促进初中理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是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他在中学理化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却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如只有形式上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

  1、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对教材重点内容编排意图的理解和设计是影响合作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一但让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汇报时间不够时,就匆忙结束合作学习,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际上这是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2、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有评价标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应想一想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3、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课,大部分是6人一组,每个班7--10组。从我们实验班的情况看,一般都在50人左右,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几乎所有学校都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以上内容,是我们课题组教师对《构建小组合作化效性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进行一点研究尝试,成绩谈不上多少,只是一点点想法和一些做法,离课题研究还有很大的差距。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提高班级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下一篇: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