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培养初中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07-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培养初中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在现实生活里,一个人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免不了会“碰钉子”,这个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是难以避免的。这里的“碰钉子”就是指“挫折”。所谓挫折, 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有的人能想办法排除障碍和干扰;有的人则表现为急噪、焦虑,进而产生愤怒、躲避或攻击性情绪而挫折承受力就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难,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 初中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正处于人生的“少年期”。早在19世纪末,我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在他写的《少年中国说》一书中就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要强国需先强人,要强人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而挫折承受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但是,近年来大量的心理测验和大众传媒报道的案例显示,初中生的挫折承受力存在着这梓或那样的不足,已成为影响初中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成为初中生心理障碍、违法乱纪乃至自杀或杀人等恶性事件的罪魁祸首。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初中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逆境中保护自己,在顺境中不断发掘潜能,完善自我。 1.寓挫折承受力不从心培养于各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在中学各学科课程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用的挫折承受力培养的内容。教师除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外,应充分挖掘本学科中的培养培养学生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因素,通过本学简直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意识的教育和意志品质的训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通过课堂教学和挫折知识专题讲座,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挫折防御等有关挫折的基本知识,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例如,在讲《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人生当自强》、《为坚强喝彩》等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一个的一生中都有可能会遭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关键是我们怎样去认识和对待这些挫折。在历史教学中,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辛酸的血泪史,充满了艰难与挫折,同时也记录了中华儿女们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这其中许多历史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勇事迹,也会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物理化学实验课中,有的实验难度大,容易出现失误,这样容易给学生形成挫折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中的失误与挫折,从实验中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总之,各学科教学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肩负着培养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共同任务,这是初中生挫折承受力培养的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2.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光有在学科课程中学到的有关挫折方面的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子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尤其是要充分利用课程改革中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⑴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军队、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到抗日战争纪念地、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访问;组织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等。 ⑵劳动锻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让学生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磨练意志。 ⑶远足拉练。这是集中对学生进行意志磨练的较好形式。如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组织全校师生到泸沟桥参观,步行往返2.5公里的远足拉练活动。 ⑷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如“名人传记”读书月活动,“如何面对挫折、逆境与成才”的主题班会活动,军训、体育竞赛等活动。 ⑸挫折情境的演练活动。挫折情境的演练活动就是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人为的挫折情境,让学生自找苦吃、自寻烦恼、经受磨练。教师在组织这种活动时,挫折情境创设得要真、要适度,要真正起到磨练学生意志、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适应挫折环境的能力的作用。 3.重视隐性能超群课程的作用。 隐性课程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作用方式是间接和潜在的,这样可以避免显性课程可能导致的逆反心理。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及熏染为更重要。”可见,隐性课程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隐性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精神文化方面的隐性课程,指校歌、校训、校风、班风、班训等。如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教训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它潜移默化地鼓励着学生努力战胜困难和挫折。二是学校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如班级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和平管理方式。三是学校物质文化方面的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物的造型、颜色和布局,墙壁壁画等。据说,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原有一座黑色的伯列费尔桥,在这座桥上级自杀的人比这一地区其他桥上自杀的人多得多。后来,桥被刷为绿色,自杀人数便迅速下降。医学研究表明,当绿色占视野25%时,人的感觉最舒服、宁静。因此,学校首先要努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因为优美的环境能使人身心愉悦,、消除疲劳、减轻紧张和焦虑。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在教室、走廊的墙壁上悬挂有关挫折和意志方面的名人名言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班级和学校的墙报园地、校广播站宣传有关挫折的理论和知识,在图书馆和阅览室中增设一些有关挫折方面的图书、报刊等,尤其是增设一些伟人传记、励志丛书来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最后,学校要充分发挥网络育人民的作用。例如,在校园网络上创办挫折知识网站、开设聊天室友和班主任信箱,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开展网上心理咨询等。 通过挖掘课程资源,主要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观,即人们对挫折的认识与评价。挫折的认知理论认为,人在遭受挫折之后是否会产生挫折感及强度如何,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挫折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和理解,即对挫折的认知。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Albert Ellis)认为,诱发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对诱发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因此,对挫折的正确认知是初中生战胜挫折的先导和前提。 首先,要求让学生认识到挫折上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挫折是个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在人生各个阶段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挫折也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竞争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人都可能会遇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其次,挫折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挫折给人以打击,给人带来烦恼、焦虑和痛苦,甚至使人失去心理平衡,导致心理障碍。但另一方面,它对个体的人生和事业的成功又有着积极的意义。它是人生的催熟剂、成功的导航灯。对于强者来说,挫折决不仅仅是挫折,它本身就孕育着成功。如爱迪生研制蓄电池用了10年时间,共失败了100296次,最终才取得成功。然而,正是因为经历了这100296次的失败与挫折,才迎来了他第100297次的成功。因此,挫折并不可怕,初中生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才能最终战胜挫折。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如果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能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未来充满信心。当处于顺境时,则能居顺思逆,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生活中的挫折,随时做好承受的心理准备;当处于逆境时,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则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冷静地分析和判断客观事物,正确对待挫折,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此地无银三百两外,正确的人生观产生正确的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就能正确对待他人,正确评价自己,从而不计个人得失和恩怨,摆正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也才能做到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努力去战胜人生中的各种挫折。 3.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调适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就是对自己所追索的目标的规定标准。当初中生受到挫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衡量一下目标是否定得过高,是否符合主客观条件。如果目标偏高,屡次不能实现,这样的挫折过于频繁的话, 那么初中生的自信心劳日拙就会下降,挫折承受力也会降低;如果目标偏低,初中生固然容易达到,但他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满足,容易使他们产生空虚和苦闷。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帮助初中生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对于培养他们的挫折承受力是相当重要的。 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关键是要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老师除了引导初中生正确地分析和判断自己周围的客观环境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全面、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能力、智力、体力、经验、兴趣等。这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目标才是切实可行的。通过一个或多个目标的不断实现,初中生就可以不断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其挫折承受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 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健康情绪的人能经常保持乐观、满意和自信心的心境,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因此,培养初中生的健康情绪有助于提高其挫折承受力。 培养学生健康情绪,首先,教师要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学会“阳光思维”,多从光明的方面看待事物、看待问题、看待挫折。其次,引导学生要有合理的需求,要把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建立在客观可能的基础上。第三,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幽默是一种精神消毒剂,对维护学生心理平衡有很大的帮助。第四,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例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暗示或自我暗示的方法控制和防止激烈情绪的爆发;用合理宣泄的方法,如找人倾诉、剧烈运动写日记倾诉等方式,把心灵的积郁倾吐出来;还可以用音乐放松法、休闲法等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等。 5.引导学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初中生遇到挫折时,如果能得到别人的抚慰、理解和帮助,就必然会增强他们自身战胜挫折的信心和能力。 引导学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是要引导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绪,比如嫉妒心理、猜疑心理、报复心理等。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要教育学生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三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控能力。教育学生用尊重、平等、信任、友爱的积极态度与人相处。 6.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挫折防卫机制。 挫折的本能理论认为,人在社会行为中遭受挫折而产生的情绪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各样的挫折行为反应,都是本能冲动的结果。根据这一理论,人在遭受挫折后,一方面会本能地产生种种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由于本能的作用,又总会有意无意地寻求一定的方式和方法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以摆脱焦虑和困扰,使自己免受挫折和伤害。我们把这种在挫折发生后勤工作人在内部心理活动中所具有的有意或无意摆脱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减少精神痛苦、维护正常情绪、平衡心理的种种自我保护方式,称之为挫折防卫机制。 挫折防卫机制有消极和积极之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初中生对挫折防卫机制选择的技巧,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积极的挫折防卫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助于提高其挫折承受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以“尽”制“动”,提高学困生转化实效    下一篇:谈谈对初三的几点认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