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家校结合,搞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6-07-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这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也将初步得到开发,因而从小抓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的共同责任,这就要求家庭与学校有机结合,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学校教育的作用更是十分突出的。
  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它能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各方面地力量,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健康的校风也是重要基础。
  利用坏境育人。一个学生能否成长为有用之才,与其所处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而我们要善于利用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墙报、校园专栏、教室学习园地、名人名言、整洁文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学风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易出现心理失衡。所以当学生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心情不舒畅时,能够找心理老师倾诉一下。教师应引导学生控制情绪,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使他们学会自我疏导,懂得自我调节。
  利用各种活动进行心理教育和培养。通过开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活动,“我为校园添光彩”活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中,促进发展人际交往,有助于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当 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主体得以焕发时,就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和生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平等、尊重、信任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能对老师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这样老师就能够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要。人们常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这些说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也是极其重要的。父母的素质与修养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不经意的表现,一个动作,一句话语,都能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家长不注意自身形象,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家长十分溺爱孩子,孩子在家什么也不干,只要求孩子搞学习,结果生活中的依赖与惰性,则反映在学习上的不认真,不能吃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漠不关心,一旦孩子考得不好,则非打即骂,造成孩子厌恶学习。这些平常小事,往往是造成孩子心理疾病的诱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因此家长、家庭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是孩子形成健康心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和条件。
  家长要以身作则。孩子一出生与之关系最密切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孩子们一般都比较尊重有文化、有涵养、作风民主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家长应热爱学习,热爱工作,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榜样。
  加强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沟通。在家访中我们发现,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子女进行沟通。沟通技能的贫乏是亲子隔阂的根本原因。许多家长喜欢从自己立场出发,给孩子施以影响,以为自己给孩子的就是“爱”,就是“关怀”,然而他不关心,也不知道孩子心中在想什么,孩子希望得到什么。要与孩子进行沟通,就要放下架子,发现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最关心的事件,跟孩子谈真实的感情,而不是日常生活的泛泛而谈,敷衍搪塞,这样才能在了解情况下为孩子提供指导性建议,帮助其心理健康成长。
  要有正确的育才观。孩子首先成人然后才能成才。家长个个都有望子成龙之心,这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握不好“度”,可能适得其反。过分溺爱会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的“自我中心”心理,不利于孩子的交往与合作,对孩子将来走入社会是十分不利的;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要求过高,超过了他们的年龄、生活经验,自身能力的限度,也可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产生烦躁、抑郁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厌学、逃学。这就要求家长要客观了解、评价自己的孩子,因材施教,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让孩子逐步达成目标,形成健康的心理,有利于终身发展。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充满机遇和挑战,我们培养的新一代能否适应社会的要求,面对挫折及各种始料不及的变化,能否调整好自我,应付自如,显得特别重要。因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学校广大教师和全体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提高我们中学生安全意识    下一篇:浅谈家庭教育的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