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组诗教学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6-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什么是“组诗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不再对一首诗作独立的学习,而是把一类诗进行比较学习,从而更好的领悟我们的教材中出现的诗的思想、情感、手法等。它是在群文阅读教学之后衍生出来的,和群文阅读有异曲同工之妙。组诗教学这一方式的出现,实现了一个突破,它不仅使古诗教学的空间变的广阔,使古诗教学的内涵丰富,更使课堂显得更加丰满而灵动,并让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也更加多元而深刻。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怎样运用组诗进行教学呢?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第一,我们可以把同一个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找出来,进行鉴赏,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的作者的生平经历,更可以感知作者的思想历程、情感变化。从而对古诗和作者有更好的理解,如杜甫在年轻时写的《望岳》和年老时的《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心胸气魄在他青年时期是胸怀天下、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经历“安史之乱时”则是忧国思家,在他经历“安史之乱”后,则表现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两者一脉相承,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和升华。

  第二,我们可以把同一诗人在同期的作品找出来,他的情感思想有无不同,也可能相似,但在写作手法上可能有不同之处,通过学习组诗,更好的了解诗人。对诗人的认识更深刻一些。

  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两首词都是词人闲居江西上饶时间所写。第一首词中辛弃疾写出了青年与成年不同的两种感受,突出他在“识尽愁滋味”后的“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危机,自己报国无门,却不能只说和尽说,生动的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第二首词中辛弃疾虽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他依然心怀朝廷,向和自己一样主战的陈亮表明心迹。在辛弃疾的这两首词中不变的是他的爱国情怀。

  第三,我们可以把不同诗人的相同主题的诗歌找出来。不同的诗人,表现爱国情怀时所用的手法可能不尽相同,但主题却是一致的。如表现爱国情怀的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春望》、王昌龄的《出塞》、岳飞《满江红》。尽管他们所处的朝代不同,但他们都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着自己的爱国情怀。

  第四,诗人行为相同但反映的主题不同的组诗。在我们的古代诗歌中,很多的诗人都有登高的行为,但他们表达的情感、思想、哲理却大有不同。如杜甫的《望岳》,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曹操的《观沧海》。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他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是这首诗表现出来的哲理。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引起无限感慨,表达他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也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以理入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的远”的哲理,表现他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曹操在登上碣石山《观沧海》的时候通过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来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他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组诗作为一种古诗教学的新拓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组诗的作为以后古诗教学中的一种新形式,必将焕发出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名著探究性阅读方法探微    下一篇:对当今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