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进行朗读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6-1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然而,目前的教学使朗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主要的问题,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即使让学生回家预习,能够做到的又真正的少之又少。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该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调查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时间从哪儿挤呢?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为妙。不过,朗读教学应遵循一定的规则。我认为朗读教学应体现下列三个要求。

  1.要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进行阅读时,用眼看文要做到准确、迅速,不看错,不遗漏;用口发音时,做到口齿清晰,准确流利;用耳听读时,做到能听出朗读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信息;用心理解时,做到正确、快速,并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内容和风采。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2.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排练场,不是少数学生表演的舞台。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例如在初一的时候,我曾经开了朗读课,让学生自己找文章,自己可以找背景音乐,这样使学生的朗读兴趣被钓了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朗读得到的训练和提高。然而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哪怕是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可规定一节课内指名朗读每人不能超过2次,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在讲冯骥才的《珍珠鸟》的时候,有一句是:“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学生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总是感觉不大对,于是我自己尝试了一下,没有想到,在读的一瞬间,我突然感悟到了什么,仿佛自己就是作者,而珍珠鸟就趴在自己的肩头,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的感觉顿时倾泻在文字中,就顺口读了出来,没有想到,话音刚落,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把朗读与理解结合起来看。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有人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朗读,按其熟练程度和教学进程,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二是流畅,即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三是传神,即能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除了美读,配乐读,分角色朗读,诵读之外,也可以试着疯狂的朗读,就像李阳的疯狂英语一样,李阳的疯狂英语可以取得很到的成功,语文中的朗读为什么不可以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切。当代,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每当晨光曦微,就在窗下大声高诵。这种“疯狂”读书法的独特魅力。既然英语可以,与英语性质如此相近的语文学科为什么不行?

  疯狂,本意发疯,比喻猖狂,属贬义词,但在这里却作褒义,用来形容一个人放声朗读,达到陶醉、忘我,甚至痴狂的地步。疯狂朗读其核心思想是用高声朗读的方式,促使自我以一种专心致志的状态来理解课文,层层品味,熟背内容,吸精取华。先是自由狂读,扫清障碍。通过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感情认识。之后个人朗读,理解内容。这个环节,是陶冶学生情感,是为背诵课文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线索理清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着大声背诵,初步培养起诵背的情感。这其中,可以请个别学生背。

  其实,整个疯狂朗读法中,其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尽快地、最有效果地背出课文,领会其中精髓。

  组织教学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应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开教之前,要吃透教材,了然于胸,最好自己先能背出来。这样在教学时肯定会左右逢源,成功在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做好语文的课堂导入    下一篇: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