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初中历史课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析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22-06-1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以往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把学生当成听众,根据讲课的重点,让学生在书上划线,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历史课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不是打瞌睡就是做其他科目习题,把老师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新教学大纲实施以后,初中历史教学强调时代特点,教学相长,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的、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描述法不仅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历史的许多人和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素材,如果教师只靠语言叙述是难以描绘当时的情景。历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提高重新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如讲《戊戌变法》这节课时,着力描述谭嗣同拒绝出走、慷慨就义的壮烈情景,把谭嗣同这位维新志士的光辉形象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课”,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认识,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历史的重视。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生动的历史事件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有了良好的开端,就要继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语文老师天天在阅读,备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的成果化。

  网络让查找资料如此便捷,给教师备课带来很大的方便,但是也有负面的影响。我们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少了,在阅读文本之前,经常看他人的言说,重复他人(教材编撰者、教参)的阅读感受,久而

  习,增加讨论时间,教师作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一课中法战争时,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学生回答:“老将冯子材带领军民取得胜利。”我再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导致法国茹费理政府的倒台”后。我用沉重的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同学们一片愕然,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

  语文教师阅读之我见

  久之,淡忘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丧失了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和自我的话语权。有的老师宣读这种成果的道行越来越深,课讲的很熟,洋洋洒洒。在一些公开课评课时甚至把出口成章,口若悬河作为标准来评价语文老师的高下,殊不知这里更多的是评价录音和复读的水平而已。教学中的复制粘贴已使语文教师越来越丧失主体性,从而消蚀了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泯灭了我们的热情,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渐渐陷入理想虚无的困境,对职业深感倦怠乏味,对整天录音机和传声筒果。”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尽是大一、二、三,小1、2、3,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样的生活无可奈何。看完《摩登时代》我们含泪微笑,它足以警醒我们自己,我们不是机器的奴隶,然而我们的工作却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翻翻看看查查抄抄记记背背说说……开始可能有点新鲜感,但日复一日,谁不会渐生厌倦之感呢?

  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主体意识,时时刻刻不忘创新。就阅读来说,创新似不及写作或是教法的改变来得自然和直接,但也并非痴人说梦,遥不可及。

  也许我们需要一点新鲜感。

  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    下一篇:浅谈创新教育中历史教学的五个转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