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语文教研组文化建设方案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3-01-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为进一步加强语文组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全面推动学生、教师的和谐发展,根据我校语文教研组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坚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语文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理念,进一步凸显语文组个性魅力和特色文化,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提升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质的人文环境。

  二、学科宣言

  不唯分数而教,只为精神打底色

  很长时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下,语文教学已经走进了死记硬背、海量刷题的死胡同,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面目可憎,学生变成了分数的奴隶、考试的机器和失血的灵魂,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彻底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审美的缺失,以及精神世界的荒芜。因此,摈弃应试、死记硬背和刷题,丰盈学生的精神和心灵已成为当下共识。基于此,我们提出“不唯分数而教,只为精神打底色”的语文学科宣言。

  语文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加强语文校本课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和广泛的阅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丰富学生人格,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打好底色。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探索语文校本课程建设,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我校积极探索语文课程建设,有以下几个过程、阶段:

  第一阶段:开放时空,让阅读有保障

  时间上:课内课外相结合。

  学校在高一和高二的课表上每周都安排了语文阅读课,明确要求必须把时间留给学生用来阅读。

  住校生周日的晚自习统一留有一个半小时的阅读。

  语文每天的家作要求有半小时的阅读。

  高一高二各班每周一次中午进图书馆自由阅读45分钟。

  双休和节假日要求学生在家长的监管下通过网络阅读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并搜集各方观点,形成自己的看法,适当时候进行交流分享。

  空间上:由教室向外延伸。

  各班教室都有图书角,每个学生自带5-10本书,成为具有藏书达300本的微型图书馆,保证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随手进行阅读。

  学校图书馆全天候对师生开放,图书馆成了学生乐于光顾的场所。

  校园各处长廊的角落也摆放了不少书架和图书。

  带领学生游览东坡公园,通过查阅有关苏东坡的文章资料,走进苏东坡,与苏东坡开展对话。

  第二阶段:以活动为载体,让阅读有展示的舞台

  高一高二年级每节课安排课前演讲。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辩论会,比如如何看待屈原和司马迁对待生与死的抉择,如何看待网红经济等等。

  高一学生开展“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清明诗会。

  高二年级举办戏剧节。

  举办阅读经典读书报告会。

  开设影视文学、俄罗斯文学等社团。

  开展摄影文学大赛

  每周一次时事评论会。

  两周一次的观影和影评

  名著改编

  第三阶段:推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让阅读有深度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肯花时间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当人们在忙碌中度过每一天的时候,快餐式阅读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休闲时尚,这种快餐式的阅读不求甚解,只是通过事物的表面去观察事物,它甚至排斥思考,排斥想象,因为快餐只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了解一些东西而已,从而陷入浮光掠影的浮躁之中。

  “快餐式阅读”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兴起,并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但这种阅读方式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少青少年为了追求“悦读”而弃华章名著于不顾,只选择那些图文并茂,抑或只有单纯图片、视频的电子读物。长此以往,不仅会使青少年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退化,乃至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甚者还会变成没有思想的“空心人”。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顺应新高考时代的要求,在推进整本书阅读上做一些尝试,目的是让阅读走向深度。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向学生发出追问:怎么读?读什么?读出了什么?

  整本书阅读的一些有效方法:

  第四阶段:实施“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形式的多样性,“阅读”的内涵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高参与、自主性、多样、快捷、便利等特点,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事件的发现者、写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阅读与交流高度融合,积极尝试通过多媒介进行表达和交流,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提高对媒介传播内容的辨识力和判断力。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可以尝试将广告引入语文课堂,课前要求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广告材料,课上根据教学进程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架,引导学生分析视像语言背后折射的丰富信息,讨论广告中运用的劝说策略,并认识、甄别、解构广告中的谬误信息,以此发展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最后,学生分组设计一则产品广告,表达自己对广告劝说策略的理解,各组形成最终的学习成果并在班内展示、交流。

  其次,锻炼学生辨识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资源之间不只是简单的并列或因果关系,资源的组合应呈现出信息的多元性、观点的对立性和道德的两难性,促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经过分析与论证、辩驳与评估,求取冲突双方的最佳关联和最大关联,最终实现独立判断能力的建构。例如针对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阿尔法狗)大胜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事件,有网友评论道:“这样的智力机器,加上指向一个固定目标的欲望,会发生什么?呵呵,怎能不恐怖?”另一位网友说:“将人工智能与人类对立起来是荒谬的……李世石并不是输给人工智能,而是输给人工智能背后的工程师团队,人工智能永远无法统治全人类,只有疯子可以。”请学生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供依据。两位网友的观点鲜明对立,这既可以考查学生跨媒介筛选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再次,恰当地应用交互式阅读工具,可以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并清楚地记录学生真实、完整的任务群学习过程,为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提供依据。可以以某篇名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为例,在熟读纸质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合理分工,利用媒介工具搜集信息,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形成研究成果,上传到班级微信群,进行交流、互评;教师监控各组学习进程,通过媒介工具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并根据特定的评分细则对各组进行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自我评价媒介。

  第五阶段:积极探索“读写一体化”实践研究

  《新课标》学习任务群5“阅读与写作”中写到要“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可见,“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写”又是“读”的目的,是检验“读”的标准。“读写一体”说明“读”和“写”是紧密衔接的整体。

  “读写一体化”研究旨在帮扶学生在正确有效的阅读基础上,涵养语感,最终把阅读所得经过提炼消化,形成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而能自然输出,这种输出的过程便是“以读促写”,“读写一体”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主题词写作、话题式写作、任务驱动性阅读下的写作、话题材料性写作、课本素材写作、名著阅读写作,通过随笔、应试文、文学创作等多种形式,形成写作的序列化教学。教师除了完成常规写作计划外,定期开设“写作微课堂”,通过课堂、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强化、深化、扩大写作教学的影响力,把阅读与写作教学由课本延伸到生活,由课堂延伸到社会,从而形成阅读与写作的整体化能量场,增强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方案    下一篇:2023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