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击次数:
初中 教 师 网。欢迎访问9 1 0w.n et

  作业,一个时时被人提起而又时时被人忘记的教学环节,担负着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检测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并促使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对数学作业设计研究的热情和热度,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不断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探索与思考价值的数学作业,真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的并不多。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些教师仍抱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宗旨”的旧观念,不敢越雷池一步,总是不厌其烦地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让学生在“练习——再练习”的重复的作业堆里徘徊,大量耗费了本属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作业是无可奈何的负担。

  (一)作业设计缺乏趣味,创新综合少

  作业内容中“算”的内容是最多的,讲究“多算多练,才能掌握”。作业形式单一、缺乏趣味、重复作业较多;作业机械、死板,有的作业虽然能体现开放度,但是开放度往往控制不好,有开放度过大的,造成了不利于改作等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数学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二)作业内容严重脱离生活

  有的老师信奉“熟能生巧”,认为练得越多,学得就越好,同一类型的题目如果不反复操练,学生很难人人达标,使学生沉溺于题海战术中,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完全割裂。因此导致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逆反、恐惧的心理,学生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作业形式单调、雷同

  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制品。广义地说,在教学中教师随处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迫使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这也是无形的“作业”。但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这种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一味强调单独完成,忽视学生合作交流

  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帮助”非常得少。当然,原因有作业内容的关系,更本质的原因是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进一步审视传统教育就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重要共通能力的“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是很少提及的,即使提及也缺乏载体。

  这些状况不仅使训练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明显有悖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深入研究数学作业设计,使数学作业走出泥沼,焕发出活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作业的设计蕴涵趣味 ,使学生在学习中点燃求知欲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的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呼唤有情有趣的数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这样的特点,我们设计的作业应力求形式活泼多样,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进行作业和思考,并在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因此,设计的作业就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而要变得 “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能力、培养情感寓于趣味之中,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1、在游戏中做作业

  小学生天真活泼特别爱做游戏。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如在教学“10的分与合”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猜猜老师把10分成了几和几?猜对的奖励一朵小红花。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出来,积极举手发言。有些平时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游戏天地、学习的乐园。

  2、在具体情境中做作业

  所谓情境,就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营造的学习氛围。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在具体情境中做作业,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如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今天我当家”的情境活动,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架,让学生自主购物,算一算“用10元钱买你最喜欢的商品,还能找回多少元?”这样,将枯燥的”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的题目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学生倍感作业的有趣,进而喜爱上了作业。

  3、在绘画中做作业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针对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如在学完“有趣的图形”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或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校园,并涂上颜色。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

  (二)倡导数学作业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在作业改革实践中我们要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现实问题的探究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教学“认识1——10”这一内容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你用学过的数字说一句话。老师先作示范:我家有3口人。提示学生可以从我们生活中去找。学生很快找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教室里有4盏灯;我有2只小小手;我有7枝铅笔……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的知识,而且也使书本知识生活化,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这给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成为数学学习的发现者和创新者。

  (三)关注数学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培养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1)设计注重多样性——丰富数学作业内容,拓展数学作业形式

  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数学作业形式也不仅仅是解题,也应呈现出多样化。

  数学日记:以日记的形式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数学的内容、感受、掌握情况、存在问题,真实的记录下来,以书面的形式与老师交流。

  如:下面是一位学生学习了《认识方向》后的一则日记:

  从学校出发向西约走50米到幼儿园,再想西南约走50米到村委会,再向西南约走200米,然后过人行横道,再向西大约走300米到东方花园,9幢甲单元302是我家。欢迎大家到我家来玩!(还配有自己绘制的路线图)。

  学习数学并不是让学生拘泥于课堂,而是要延伸与课外,让学生会用数学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让学生走出班级小课堂,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这样使数学作业更富有个性和人情味,并通过数学日记这个桥梁,沟通老师与学生的联系,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得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设计分层次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形式、数量、要求,整体划一、千篇一律的作业影响学生的充分发展。合理安排,有机变通,分层设计,让学生自由选择,以使优秀生能充分施展才能,中等生能尽量发挥水平,后进生能独立完成任务,对学生实行分层性评价。如:学了图画应用题后,我提供一幅情境图,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目供学生选择,(1)请你根据情境图列式。(2)请你根据情境图编数学故事。(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各层次学生在自己所能及的作业上打“√”,做全对就能得一个“优”,能做高一层次作业可得“优+红旗”。如果没有完成本层作业,就降到下一层,不能得到红旗,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

  (3)实施自主开放策略,激励学生求异创新

  ①倡导解题策略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由于思考分析的角度不同,致使同一道题目具有多种解答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多解的因素,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多式样的尝试,寻求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的解法。如:旅游中的数学问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票价 成人:10元;学生:5元;团体:6元(团体10人或10人以上)怎样买票合算?

  以上该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它要求学生应用分析的方法将几种不同的买票方案进行比较,得出合算的结果。学生的买票方案基本上是以下两种:

  (A)将师生分为成人与学生两组,分别购票:3×10+5×50=280(元)

  (B)将师生合为一个团体,以团体名义购票:(50+3)×6=318(元)

  学生不难从以上两种购票方案中找到合算的结果。但这题不能到此为止,应充分挖掘其智力因素。可启发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别购票是合算的?又在什么情况下以团体的方式购票合算?”

  (C)将7名学生与3位老师合为一个团体,以团体名义购票,剩余43名学生购买学生票:10×6+43×5=275(元)

  ……

  上述案例能引发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思考,能激发那些对数学有特别爱好的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对多种解法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合算的购票方案,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②倡导题目答案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对同一道题目有多种答案的可能性,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避免思维过程的片面性、单一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如:复习“认识1——10”,我设计这样一道题:()里可以画几个○?()﹤(○○○○○)﹤()。在全班交流时,学生们都非常积极举手回答,而且有许多不同的答案,答案是不唯一的。最后要求学生从这些答案中寻找规律,发现:左边()里的○的个数比5少,右边()里的○比5多。

  ③倡导所求问题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自主提问,并探求其结果的可能性。在教学中加强对习题拓展引申,引导学生进行多项思维练习,克服考虑问题的单独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认知结构。

  如:复习年、月、日时,我设计了以下习题:请根据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表,

  春风饭馆11:00——14:00

  17:00——20:30

  让学生根据已知数量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形式各异:

  (1)利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24时计时法的营业时间:

  ①春风饭馆中午的营业时间是从上午11:00到下午2:00。

  ②春风饭馆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下午5:00到晚上8:30。

  (2)比较或计算营业时间:

  ①春风饭馆中午的营业时间有多长?

  ②春风饭馆晚上的营业时间有多长?

  ③春风饭馆一天的营业时间有多长?

  ④春风饭馆晚上的营业时间比中午的营业时间长多少?……

  上述设计开拓性习题,突破教材的束缚,敢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合作性的作业,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可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自主互助,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有助于个人的追求与群体的目标融为一体。

  1、与同学间的合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让学生尝试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增加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有的作业也适应于合作完成。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课后,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图上有一只热水瓶摆放在桌子中央,请你站在热水瓶的不同位置,看到的热水瓶形状是否一样,你看到的是哪一幅图?连一连”学生每四人一个小组,分别在不同位置用身体比划出热水瓶的状态。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学生在主动参与、自由表现的过程中认识不断深化,思维不断发展。

  2、与父母间的合作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作业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合作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加深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如,在教学完长度单位后,要求学生回家测量各个房间的长与宽,计算餐桌的周长,天花板石膏线的边有多少米。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实际测量中独立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学完《认识米、厘米》后,要求每位学生回家在妈妈的帮助下,测量卧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思考需要用什么长度单位才合适?学生在这种亲情的环境中,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了发展。

  (五)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课题式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这种心理,我们可以以“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教完《认识物体》后,可以布置子课题“有趣的拼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再集体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数感。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3、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认识路线图”后,利用周末或是节假日,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公园去游玩,要求先观察公园门口的游览路线图,再确定想游玩的地点该怎么走?体会在平面图上的四个方向,与生活实际有什么不同?

  总之,数学作业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我们应该重视“习行之功”,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重视作业的设计,使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个性在作业中张扬。

初中 教 师 网。欢迎访问9 1 0w.n et
上一篇:克服学困生心理障碍 加强学困生情感教育    下一篇:二年级数学小论文:看题要仔细,不做小马虎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