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绿杨烟外晓云轻,学堂里外学生“闹”——论探究型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    什么是探究型学习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可用“创新”一言以蔽之。因为不断的创新,人类文明才不断地发展。江总书记精辟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事实也非常雄辩地证实了这一论断。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离不开创新。创新,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这样的人哪里来?自然需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和造就。因此,我国当前提出的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必须要以创新和实践为重点,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在于如何付诸于时间,落到实处,争取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我认为,在初中阶段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探究型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时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探,寻求探索之意;究,追问究竟之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所谓探究型学习是让学生自主地求知并了解所得知识“之所以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灌输,是“保姆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长期习惯于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需理解、记忆便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长此以往,学生创造性的潜质被混灭了。他们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的、甚至已经嚼碎的知识,这样的学生是不能成为创造型人才的,这样的学习也是死气沉沉的。因此实现素质教育应当让学生学会求知、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也是在他们的主动学习中得到培养和形成。尽管我们不苛求一个初中学生能有顶尖的、引人瞩目的创造发明,但通过探究型学习,培养他们创造意识、创造性学习品质和创新的自信心是完全可能的,也是他们终身受益无穷的。

二、    探究型学习在我校新型的教育体制下的运用

1、   我校的教育体制

历史时期上,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这样一个理论,要求教师去认识“材”、了解“材”,进而根据“材”的不同去实施不同的教育,使“材”各得其所,各遂其志。这种基于认识论规律的思想之所以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正式由于它反映了教育的根本规律。而我校的教学体制正式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发展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教学体制——分层次、滚动制、小班制这样一个教育体制。

2、   探究型学习在我校教学体制下的运用

我校根据学生各门功课基础的不同,把班级分为A,B,C,三个层次,且控制一定的人数,对于不同的层次在实际教学中设定不同的难度,不同的进度,不同的容量,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不同的考核内容。而滚动则是充分调动学生潜意识中的好胜心,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比学分潮。正式有了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体制,老师们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不光一直加强自身学习,同时在教学中为了完全释放学生的潜能,采取了多种可行而又实际的教学方法,使体制的优势更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本人作为碧波中学的语老师,在将近六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将多种教学方法用于语文教学实践,而探究型学习是其中最常用且效果较为显著的一种。例如,语文课本上有一课叫《贝多芬传》,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且内容平时无味,如果说这样一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切入课文,那么学生肯定兴趣索然,因此上课前我设置了一些情景:

①      我在课堂里播放音乐,贝多芬的名曲也正是文中提到的《第九交响曲》,问学生听的感受以及对次音乐是否有所了解?

②      展示贝多芬的照片,把文中有关描述贝多芬的文字转化为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听。

这样一个情景的创设,顿时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学生抱着很强的求知欲参与讨论,这不仅使课堂气氛浓厚起来,同时,学生也提出了很多自己心中的疑惑,而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则恰恰在文中都有所交代,这样学生就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看课文,首先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这时教师适时地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再把学生没想到的内容设疑,全面而又生动的让学生掌握所有知识点,再让学生完整阅读教材后通过相关练习当堂巩固知识。这样的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品质。

以上是在课堂内所使用的探究型学习,此外,我还把这种学习方式沿用到课外活动上去,因为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是素质教育,学生只死抓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都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很多时候的综合实践,我就是通过生活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例如,我要和同学一起探讨说话的艺术,我就收集学生平时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对话,在课堂上让学生真实表演,然后就同样一件事,我重新设计新的对话,让学生自己判断,同样一件事,几种不同的说法,到底有什么区别,让学生从现实话语中切实感受到说话的确需要艺术。这样就很容易收到我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这些事例在我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是数见不鲜的。

总而言之,通过探究型的使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即主动地观察周围的现象、事物,自主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调查研究;主动地收集有关信息或请教别人等。这正是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让学生不光“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法初探    下一篇:语文合作性学习实践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