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课堂提问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新教材教法初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自:《城北小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作为教与学双方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有效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实践运用。“提问”将原本教师“满堂灌”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将教师的授课重点、难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启发学生参与,最终达到解决的目的。“提问”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识和桥梁,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教师。没有疑问,不善思索,就谈不上求知,也就无法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仅凭“传授”与“获取”的单一渠道,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关注知识的动态,强调对知识的学习、运用和迁移,把“提问作为参与、协用、沟通的桥梁”。

“提问”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提问”不是简单机械的一问一答,或游离学生参与的“启而不发”,或与认知规律相脱节的“问倒难倒学生”等情况,应该是开启学生思维活动之窗,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其思维水平、感悟语言文学的能力。我在设计问题时,始终“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教完《纪念刘和珍君》以后,为了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如何为刘和珍烈士塑像?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发言的同学一个接一个。有的同学说应选用大理石,这样台以表现刘和珍的坚强勇敢;有的说应该选用汉白玉,这样可以表现刘和珍的纯洁无暇……。在讨论刘的塑像应放在怎样的环境中时,有的说应放在北大校园,让酷爱学习的刘和珍永远活在校园里;有的说应该放在长城的最高处,让体现中华民族之魂的刘和珍精神和长城一样万古长存。试想,如果只是按照“教参”内容按部就班,而不去引导学生的想象,怎样能出现这样另人神往的课堂气氛呢?

又如在教《琐忆》一文,我在教学设计时,不仅是停留在对七次谈话的圈定、概括上,而是提出这样一系列问题:作者在文中到底传达了什么重要信息?是否分别从“俯首甘为孺子牛”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两方面来展现鲁迅伟大的人格?鲁迅的坚定、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已是尽人皆知,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要诠释什么?这些问题恰要将学生从一种思维习惯引导到更深层次的思索中去,学生在思考中发现:七次谈话无一次是表现鲁迅的“横眉冷对”,而主要是表现他对青年如何循循善诱,表现他与敌人、错误认识斗争中的机智与深刻。文章所表现的是鲁迅爱与憎的统一,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敏锐、对真理的探索与追求,所以文末作者的真情呼喊就顺理成章了。

“提问”的路径如何设计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八个字:曲径通幽,立交架桥。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总存在“距离感”,提高既要发觉文学经典超越时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又要找准当代中学生“接受”经典过程中的“距离”,用“提问”去架“桥”,是为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思维能力。

仍以《锁忆》为例,我曾在自己的教学班做了调查,问题是:“你喜欢这篇文章吗?”甲班采用提问式,给学生5分钟浏览课文,结果90%的学生答“不喜欢”;乙班采用问卷式给学生15分钟时间,并可以写下自己喜欢的理由和提一些不理解的问题,结果答喜欢或比较喜欢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75%。可见,当学生能认真阅读文本后,他原有的认识一旦同其它储备相结合,会有所改变,而且这种“投石问路”式的问题,也使我准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使教学有了明确方向。教师的有的放矢,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温故而知新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之学会整理加工信息,增强鉴别评价能力。

“提问”逼近设计路径,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取思维方法。

比如我在教《在马克思墓前讲话》第一段时,先让学生读,然后概括大意,大多学生读后概括出,本段交待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我问学生,能否从这几十个字中发现一点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指导学生从文本、马克思伟大功绩、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友谊、致词者此时的心情,还有文字本身的特点等不同角度,重新阅读这几十个字,看看能否发现问题呢?学生思维的滞点被重新激活,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文段中‘下午两点二廖’‘还不到两分钟’两个时间词有什么作用?”“两个时间词在表达感情上有什么不同?”“‘思想家停止思想’除表明马克思逝世外,在对其评价上有什么作用?”“‘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和‘我们再进去’这量具只是简单的叙述吗?”“‘安乐椅上’‘安静’‘睡着了’所渲染的啊一种怎样的气氛?”“两个睡着了含义有什么不同,各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破折号有什么作用?”“用这样的叙述作悼词的开头,作用何在?”……连学生自己都感到惊讶:我们会发现这么多问题!

“提问”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完成“路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参与到设计中,使学生体会探寻的过程。

“提问”的价值在何处?我认为“提问’的价值就在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在“问”中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学会质疑、解疑。

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源于求知者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所以“提问”也须引导学生从思考到探索、争论,让他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思考。至于是否得出统一的答案显得无关紧要,因为提问的价值在于获得真正的智慧。

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有份量的问题?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质疑和教师提问的适当互补,让学生做问题的持有者并不排斥教师的提问。有时学生质疑关注点较偏,不是以体现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路,扭回教学正轨。有一次执教《六国论》,学生质疑全都是文字方面的,而本文分析点结构和有争议观点又是对学生进行论证结构和辨证分析的好素材,解决完文字方面问题后,我向学生提了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②围绕论点如何论述的?③作者严密的论证证明了观点,具有不可驳辨的说服力。然而,我仍要问: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由于问题设计有层次,有深度,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

第二,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多一宽容。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工程,在这工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对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行为及时加以肯定。对学生期望越高,学生成功的几率就越大,教师的信任可以化作进步的动力。冷嘲热讽、不适当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对学生提出幼稚的、古怪的问题一定要持宽容的态度。要以许学生出错,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欢迎争辩,通过一步步引导,使学生走出幼稚,培养较强的创新意识。

第三,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坦诚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和学生共同研究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适时露面,对形成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出错和露短的氛围大有好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把时间还给学生    下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