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12-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关键是要转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要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古诗不仅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对古诗背景的介绍,文言词句的讲解,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置身其中体味作者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丰富而高尚的情感。

  一、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诗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理解过于狭隘,翻来覆去就是让学生读读诗句、说说诗意,刻板单调,缺少新意,难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实,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学生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背、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展想象力,通过各种形式把学生引入美的情境,使其在感知美的表象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

  (一)通过教师语言,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诗的意境《登鹳雀楼》中所描述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丽景色,《山行》为我们描绘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壮美秋景,《小池》中,诗人静观“泉眼”“池水”,感受“蜻蜓”“小荷”相依偎的乐趣,《游园不值》里“不值”的失意和忽见“红杏”的兴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认真推敲,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了解大意,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诗的意境。如讲《春晓》时,通过教师动情的描述,把春天美好的景色展现出来:盛开的桃花,欢快的小鸟,柔和的春风……随着悦耳的鸟叫声,和着优美的配乐,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亲闻其声,似乎自己就是诗人。

  (二)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诗的意境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的特点,可将有关古诗改为有趣的故事,做成动画课件,配上对白和音乐,这样可以刺激儿童的感官去感受古诗的意境。如古诗《所见》,让学生边看森林的美景和牧童捕蝉的动画片,边听森林中潺潺的溪水声、悠扬的笛声和知了的鸣叫,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快就体会到了古诗中迷人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

  (三)通过诗画结合,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诗的意境以画配诗,为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丰富鲜明的表象,如教古诗《锄禾》时,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彩笔,去画炎炎的烈日、挥汗如雨锄禾的农民、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米饭,去画有滋有味用餐的小朋友。画完后,再让学生叙述自己所画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

  二、借助丰富想象,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诗的意境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一)借助学生自身想像,形成主体画面,感悟诗情画意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教学古诗时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教者紧扣“挂”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雄伟的气势。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

  (二)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诗情画意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其诗情画意。如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三)借助对“空白”的想像,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诗情画意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三、以情感为纽带,帮助学生主动与诗人产生共鸣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分享美的蕴含。

  (一)创设相应情境,引导学生感悟景语情语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其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三衢道中》,诗人以新颖的构思:先记叙后描写,既绘色,写出了绿荫;又绘声,写出了鸟鸣。教者运用形态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迷人山区,观赏初夏的风光:梅子黄黄、绿荫重重、溪水淙淙、黄鹂声声。领悟诗人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从而产生愉悦之感,与诗人一同感受意境美。

  (二)强化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交流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更是一种活力。学生通过情感性体验,以自己就是诗人,参与情感的交流,把客观对象主观化。如教《赠汪伦》,教者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挖掘诗中的美,引导学生享受诗中的美作为高级情感之一的美感,是人对美的感觉和反映。众多的古诗以美为载体,以美为内容,以美为目标。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品味较高的一种艺术课型,教者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诗中的美、展示美、体验美,令学生赏心、悦目、悦耳,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使古诗教学产生特有的美的教学效益。如《暮江吟》,是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诗人赞美之情。教者启发学生抓装铺“、”瑟瑟“、”红“等关键词,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牙悄然东升,脚边小草清露滴滴,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跳跃的节奏,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

  四、充分利用空间,组织学生主动锻炼各项能力由于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作为教者,就应充分利用这个空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让学生借助画笔,勾勒诗中描绘的情境”诗是有声的画“,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借助画笔,将诗中描绘的情境简单地勾勒出来,如在学习《江畔独步寻花》时,让学生把繁花压枝,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画出来。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

  (二)让学生改写小故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将古诗改写成小故事,如把《寻隐者不遇》改写成一则小故事,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当时的情境,要按一定的顺序,内容具体,语言通顺。改写时,教师要激发想象:是什么人问童子?在什么地方问?可能问了些什么?童子是怎样回答的?当时山上是什么情况?找到了吗,为什么?……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便得到拓展,有助于读写能力的加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三)让学生就题写作,增强对诗境的感受古诗语言凝炼,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去说、去写。例如在学过《宿建德江》后,有位学生就这样写道:夕阳西下,”我“慢慢地划着小船停泊在烟雾迷蒙的沙洲边,阵阵江风夹着丝丝凉意袭来。”我“站在船头不禁泛起思乡的愁绪。放眼远望,空旷的原野没有边际,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还要低。俯身近看,江水清澈,圆圆的明月离我那么近,仿佛日夜思念的亲人就在身旁。可见,学生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能用如此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做好具体工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把学生能否”乐学、会学、学会“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最主要的标准,整体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求知,积极主动地发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快乐识字方法多    下一篇:书法教育突破之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