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百花齐放 精彩粉呈 ——探究小学“班级读书会”的开展形式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但大部分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缺乏品读意识。因此,班级读书会作为当前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形式备受瞩目,但如何开展班级读书会,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老师们困惑重重。有的缺少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手段,有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只停留于简单地布置阅读,有的偶尔检查一下学生读书的情况。这样,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便十分肤浅,而且常不得要领,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偶尔读一读,阅读的效率不高,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视野、人文素养等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

  【关键词】  班级读书会  交流  形式  阅读实效性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儿童文学博士王林老师诠释:班级读书会,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阅读,而是由教师指定,或者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共同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因此,班级读书会包括了“选书--阅读--讨论”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材料不再是一篇篇的课文,而是整本的书籍和作品;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教师一般不进行字、词、句的单向教学,而是通过和学生平等的讨论,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师生既可以对某一段、某一章进行深入研读,也可以就整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作者观点进行讨论评价。总之,班级读书会所倡导的学习理念,更加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但在现实环境中,我们都经常看到学生看书囫囵吞枣,只求图个大概,对文中的好词好句不会细细品味,不会去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表达方式,更不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读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进行班级读书交流会大有益处且迫在眉睫,那么,从操作层面上来研究,读书交流会应当以哪些形式开展,方能使其达到最佳效果,达到自我阅读的提升?

  一、品精美词句

  优秀文学作品,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这些是文章的精华,也是品味文本的关键所在。元朝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旨在教我们对某些重点词句,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以冯骥才的《失去了的书桌》品读为例:

  (一)注意词语的特定语境

  “每当坐在桌子前就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品读:心旷神怡原指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结合特定语境,在此处是表达了“我”坐在书桌前的喜悦之情,表达了“我”对书桌有着浓浓的情感。

  (二)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我用毛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品读:看似简单地用力擦桌,却包含了作者对冒犯了老师和同学的后悔、愧疚之情。

  (三)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

  “每当这树冠的枝影间满是小小的黑点点时,那是春天;夏天来了,树影日浓,渐渐变成了一块荫凉。秋风还会把一两片变黄的叶子吹进窗……

  品读:这段文字写出了桌子陪我度过美好的四季生活,渲染了有小桌相伴的温馨气氛,烘托了我对小桌的喜爱之情。

  (四)注意词句的表达方式

  ”呵,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愧悔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

  品读:此处直接抒情,抒发了有小桌陪伴的美好,叫人难以忘怀之意。

  (五)注意词句的修辞角度

  ”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它就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品读:这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桌以人的情感,亲切生动,就像老朋友一样宽容大度,忠诚可靠,表达了我对小桌的喜爱。

  以上种种,都是在对文章词句的细细品味中体会到了,人与桌之间的深厚感情,使读书会更有了实效性。

  二、做读书批注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以思维为核心,以画、注、批为载体,可以充分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语文能力。其中,”画“是基础,是阅读的起步;”注“是发展,”批“是较难的高层次的学习活动。

  ”画“就是用勾、线(单横线、双横线、波浪线)、圈、点等符号,将文中有感受之处找出来,可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趣点……这些画的符号,就是读者思维的轨迹。是读者自我与自我的交流,然后才能进行与集体的交流、分享。画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比较的过程,是读者将知识筛选、分类、鉴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阅读能力,还能让班级读书交流会进行得更实效。

  ”注“可以是对文章生字的注音,也可以是把不理解生字、词的解释标注在书本上。

  ”批“是阅读中最难的,它的内容很广,大致有下面几个类型:一是对内容的概括;二是自己的联想和体会;三是质疑或提出不同的看法等。这个过程教师们可以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多示范几次后再放手让学生进行。

  有了自己的感悟后,在班级读书会中让学生充分把自己的批注展示出来,才会体验到阅读思考的乐趣;另一方面又撞击出新的智慧火花,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我的批注与同学有什么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谁的见解更全面更深入?还能补充些什么……通过多维度的对话,在不同意见的相互碰撞中生成新的思想。

  三、学写作特色

  读书会的交流不能一味地停留在文字欣赏中,跳出文本的华丽外表,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作品的写作特色赏析,学习写作方法才是更重要的。

  (一)文章中记叙手法的学习

  《苏七块》中写苏七块与众人打牌,大伙玩得兴起时,有人来接骨,但没有七块钱,苏七块便毫不搭理,接着描写了苏七块为什么起这个名的原由,这在记叙手法上叫做插叙。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苏七块成名的由来,为他为什么不去医治伤者埋下伏笔,也点明了原因。

  (二)文章中描写手法的学习

  1、文章中的人物描写

  (1)”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

  以上语段是对人物的形态描写,旨在表现苏七块飘逸的外形和脱俗的性格。

  (2)”啊,是吗?哼,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以上语段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店伙计尖酸刻薄,只认钱不认人的性格特点。

  2、文章中的环境描写

  《桥》中多处描写了”水“: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③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④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⑤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水“的描写有的渲染了气氛,还兼有象征作用:有的衬托了人物性格,有的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总之,不仅仅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更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以上细节一方面表现了小嘎子气势逼人,富有心机的性格特点,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枪“的重视和喜爱。

  (三)文章中抒情方式的学习

  冯骥才在《泥人张》中:”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从抒情方式上看,这是直接胸臆,把对泥人张的佩服之情推到高潮。

  ”这泥人捏得,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这是间接抒情,借泥人张捏的泥人的神似,抒发自己对泥人张手艺高超的佩服。

  间接抒情又分借事抒情、借物抒情等。

  文章的写作特色还有说明、议论等,在开展读书会时都可作为交流的素材,既让学生更深入体会文本,又让学生掌握文本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感人的方法。

  四、开创作之花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个性化阅读后,教师要努力寻找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寻求发散点,并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要让学生的思维与事物建立多样的不确定的联系,可以利用文章所留出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写作活动:

  如开展《小兵张嘎》班级阅读会上,人物生动、形象的描写,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拍掌叫绝。此时,就可以让大家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亲人或朋友有趣画面,说了之后,全班一起帮着修改,并写下来。

  可以利用文章主题的”相似点“,开展拓展性写作活动:

  如开展《俗世奇人》班级阅读会后,学生对书中的人物各具绝活很感兴趣,由此可延伸到班级、学校中有特长的学生,把他们的特长也依照文本的写作特色进行仿写。

  可以利用文章中的未知领域,抓住好奇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指导他们进行文章的续写:

  如《青铜葵花》的结尾耐人寻味,既可以想象成兄妹两人真正的相见,也可以想象成是青铜的幻想,两人没能相见。到底如何呢?故事主人公的命运由你作主,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

  五、展缤纷形式

  班级读书会要让孩子感到有趣,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既可以让孩子表演书中的情节,可以让孩子为书配画,也可以围绕书中的一个话题展开辩论……

  读书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无论哪种形式,”书“是根本,围绕书的”讨论“始终是主体,各种形式只是深入理解书本的手段,否则本末就倒置了。

  【参考文献】

  [1] 魏星。个性化阅读一个”支点“.小学语文教师,2012(02)

  [2] 周益民。上读书课啦--班级读书会案例精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岳乃红。班级读书会AB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和孩子在一起——走在诗意的道路上    下一篇: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古诗词在科学复习中的妙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