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

                            吴中区藏书中学        唐晓蓉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经历了浮浮沉沉,出现了很多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出现了很多的教育大家,但是很多老师却是感觉语文“越教越不会教”了。一会提出阅读的自主性、多元性;一会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与指导性;一会推崇阅读的拓展型;一会又提倡要重视文本语言的解读……方法是很多,但是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一种学生真正乐于接受的,真正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所以,本人认为在教学中要完全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那就是要在语文学习中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最后形成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关键词:语文     语文学习     自主性

人类教育的终级目标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加快人类文明前进的进程。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学科,贯穿着整个人类教育的历史。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更是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传承祖国历史,撒播华夏精粹。

语文学习是一种文化积淀,它是学习者通过对语文样本的不断接触的实践性操作,最终形成个人的一种能力,这不能依靠简单的知识堆积和短期的强化训练来达成。语文能力的形成应该是不断的经验积累以及语言逻辑习惯的养成,进而形成熟练技能,并由此构建合理的心智结构,培养出健康、丰富、敏锐的母语语感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要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实践操作中,要从主观的角度去认识并掌握这一描述客观存在的语言载体。

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对待语文学习更

是无所适从。

(一)课堂中的行为表现:

· 不专心听讲    · 不记笔记     · 懒于发言 

· 想入非非      · 忘记做作业   · 作业随便    

· 答非所问      · 拒绝合作     · 躲避老师眼神 

· 不懂装懂      · 难于安下心来就读            

· 独立学习时无所适从

    (二)家庭中的行为表现:

· 不想翻开书本         · 伏案读书时间短促    

· 不能专心致志         · 无计划,成天看电视  

·作业马马虎虎          · 不想把发还的考卷给家长看

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语文教学必然会走向失败。《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方向,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语文。这就给我们展现了一条语文教学的出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乐趣。

同时,这也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呢?其实很多伟人前辈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一、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进入初中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初中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正是我们可以培养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的最好契机。

在教学七年级语文的时候,我就努力尝试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我始终坚信,只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不用担心学生学不好语文。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结合实践,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几个对策:

对策一:做民主的教师,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积极性的环境基础。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倡“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惟此,我们的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对策二:关爱每一个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情感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师从对学生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出发,关爱每一个学生,时时从语言、神态、动作上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多给孩子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热情的鼓励、一个支持的暗示,都能使学生平添一份激动,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强烈关爱和信任,从而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对策三:开展一些学习竞赛和学习活动。中学生有着争强好胜的特点,都喜欢在各种活动中表现自己,因此,活动和竞赛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式。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组织课本剧表演、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成语大王、自编小报等学习活动和竞赛。教师还可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组织一些学习活动。除传统的与音乐学科(唱一唱)、美术学科(画一画)等整合外,当前更要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电脑房上的语文网络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处理好活动和竞赛中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组织之间的关系,既不可样样独断、包办,也不可放任自流。如果说活动和竞赛中学生是主角、是演员的话,那教师就要积极担当好“制片人”的角色。

对策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制。科学合理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中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及学生个体的变化发展,要减少学生间的横向比较,积极倡导学生自我的纵向比较。另外,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教师要多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真诚的赞美学生,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教师还要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以利于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在评价时注意方式方法,允许学生有独特的观点,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达尔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陶行知: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就真的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对语文课程而言,常用的学习方法、应养成的学习习惯有以下这些:

方法一:预习。良好的预习方法、自觉的预习习惯对语文课堂教学十分重要。预习的要求是:会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会借助工具书以及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会在阅读课文时在书上作一些标注(包括质疑),会利用各种媒体搜集对学习课文有帮助的信息。教师可针对以上要求布置一些可操作的细致的预习作业,坚持训练,使学生内化为方法,养成习惯。

方法二: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比如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文章矛盾处进行质疑;对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质疑;对篇章中叙述顺序的变化,写作手法的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除了对这些静态的文本内容本身进行质疑外,还可对教学过程中动态的内容进行质疑,如同学的回答、老师的讲解等。

方法三:讨论。从自主学习方式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敢于积极主动地发言,惯于认真思考后发言,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乐于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参与文本、教师、学习同伴间的对话,是一个重要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很难想象,课堂上听不到激情的话语,看不到兴奋的小脸的孩子,会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要创造性地想一些方法,面对全体学生,调动所有孩子参与讨论,做学习的主人的积极性。

方法四:制定学习计划。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按学习计划去实现学习目标,是学生有无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特别重要。传统的接受学习,学生是不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因为一切的学习活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在从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指导。一是制定哪些学习计划,常见的如每单元的学习计划,期中期末复习的计划,包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措施、完成情况、自我总结评价等。计划制定好后,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并发动家长一起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计划。

方法五:使用工具书。字典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随时可请教的老师。教师要教会学生查阅各种字典、词典的方法。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新华字典》是必备的工具书,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现代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是必备的工具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克服学习上一遇到“拦路虎”就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的依赖性。

方法六: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电脑网络。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外延,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除教科书外,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报告会、演讲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的习惯,要培养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利用学习资源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会利用电脑网络这一“地球人”共享资源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可经常带学生进电脑房,登陆有益的学习网站,教会学生“网上冲浪”的本领。有条件的,教师还可自己或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些专题的学习网页,让学生共享。

方法七:会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如怎样记生字、怎样背书,怎样概括文章大意,怎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

三、托·富勒: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  

 陶行知: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都不是完全靠他人的传授给予的,而是主要靠自己积极主动地构建培育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参与,而要保证他们有效参与,又必须扩大参与面,培养学生善于参与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按自己的水平去“读读、想想、划划、说说、写写”以外,传统的属于教师的某些活动也可让学生来尝试参与,教者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

1、尝试参与问题设计。有些课文可在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下,让学生尝试参与问题设计,再围绕提出的问题研读课文。如教学《明天不封阳台》,要求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紧扣中心句提出问题。有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要因为一只鸽子而产生这么多的感想?”这个问题质量高,有价值,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为整篇课文就是抓住“封阳台”一这件事情来展开论述的,然后引发了作者大量的议论,如果理解了这些议论,学生就完全理解本篇文章。由于这是学生自己经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又对学生的提问加以肯定和鼓励,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尝试参与板书板画。根据课文思路,让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一部分板书,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由学生来完成板书、板画。这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我让学生把苏州园林的总特点与下面各段想照应的特点分别板书出来,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作者结构的安排就完全理解了。学生参与板画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板画及时反馈了学习的信息,反映了自主学习的水平。

3、尝试参与课文讲读。有的课文几个段落结构相似,教师可先具体导读一个自然段,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试着讲解后面几个自然段。如《苏州园林》一课,介绍苏州园林各个特点的手法基本相同,我在分析指导了一段以后,总结出“找中心句——诵读——赏析——总结说明方法”的学习方法,然后由学生充当小老师,按照同样的方法,讲读下面相关几段。

4、尝试参与实验演示。有些需要实验演示的课文,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文内容,代替教师做实验演示,学生兴趣会更浓。如教学《斜塔上的实验》一文,通过相同原理的实验演示让学生搞清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课前准备了一些相关的用具,课上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亲自操作。将两个重量悬殊的铁求从高楼上同时扔下,让他们亲眼看见两个小球同时落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问中的原理有更深的体会……教师创设条件,给学生以个体尝试的机会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避免教师过多的单向传授,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如果教师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成分发挥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教之一些切实有用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之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中,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可以逐步形成和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下一篇: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优势,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