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祝福》教案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兼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靖西中学    黄雄杰

(该设计是笔者负责的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南国边陲农村高中语文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研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及德育渗透问题研究创新设计,其中第四课时是2009年4月县内公开课,靖西电视台曾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放上课情况,在2009年6月国家级教案竞赛中该创新设计荣获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1 、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留下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

  2、 教学形式多样化;

  3、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

  4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情节,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

  本单元特点。学习鉴赏小说方法指导。

  方法:从小说三要素入手。

  情节:熟悉内容,了解特征。人物:性格特征,塑造方法。环境:特征,作用。

  二、阅读课文

  三、理清情节

  明确:

  情节       内容     

  序幕   祝福景象

  结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四、了解倒叙的作用

  明确: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呢?

  五、作业:

  1.代小说中的“我”写日记;(①、“我”在鲁镇住了几天?②、那几天天气状况如何?③、在鲁镇,“我”接触了哪些人?遇到哪些事?④、文中倒叙、插叙的外在语言标志是什么?)

  2.编年谱;

  3.写小传;(①、祥林嫂生命历程时间推移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②、漂泊的地点是怎样转换的?③、样林嫂一生遭遇到哪些不幸?④、作为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女人,我们给她作传,怎样才能从有限的材料中挖掘出具有一定价值的传记材料,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成一篇语言平实、条理清晰。)

  4.写一份《关于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报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祥林嫂形象

  一、导入

  文学是人学,在我们熟悉了《祝福》的故事情节之后,今天我们开始分析小说主人翁祥林嫂的形象。

  二、了解祥林嫂悲剧的一生。

  1.请学生读《祥林嫂年谱》

                      祥林嫂年(年龄)谱

  二十六七岁以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

  二十八九岁--丈夫患伤寒死去。

  三十或三十一岁--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祠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三十一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岁--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三十三四岁--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三十七八岁--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

  2.请学生读《祥林嫂小传》

                       样林嫂小传

  祥林嫂,卫家山人,可能姓卫,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有一年春上,只有十六七岁,以打柴为生的丈夫祥林死了,比他大十岁的祥林嫂便逃离了家中,经做中人的卫老婆子介绍,冬初进了鲁镇鲁四老爷家中做帮工。每月工钱500文。活计虽多且重,但她反感到满足。

  三个半月后,即开春前夕,她的婆婆带人把她抓了回去。工钱1750文全被婆婆拿去了。原来,她那严厉的婆婆为了小儿子要花一笔钱做聘礼娶老婆,就把她许给了贺家坳的贺老六了。不几天,祥林嫂就被装到花轿里送到贺家坳去了。她出格地反抗,但不中。年底生了一个孩子,小名叫阿毛。母亲孩子养得都胖,又没婆婆,男人有力气,又会做,自家有房子,日子过得蛮好。

  但天有不测风云,年纪轻轻的男人得了伤寒死了。没多久,四岁的阿毛在春上又被狼衔去了。这样,家中就剩下她一个人了。到了秋天,大伯来收屋,她走投无路,只好由卫老婆子领着,求老主人。主人收下了她,但手脚已没先前灵活了,记性也坏得多,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个笑影,主人家很是不满。家中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但一切饭菜碗盘都用不着她沾手,她的任务仅是在灶下烧火。这对她打击很大。

       

  之后,她开口总是讲阿毛被狼衔去的故事。开始倒还有人听,后来人们听腻了,便不仅不表示同情,还取笑她。从这以后,她再也不提阿毛的事了。

  鲁四老爷家有个帮佣,大家称她柳妈。柳妈谈起她作为回头人出嫁出格地反抗时留下的伤疤。这话传扬出去,人们又拿这伤疤取笑她。柳妈还建议她到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否则到了阴司,那两个短命的死鬼男人还要争,阎王老爷只好把她锯开来。

  她很苦闷,以后花了近一年的工钱捐了门槛。捐了门槛之后,她精神一下子好了起来。

  冬至祭祖时节,主人仍不让她沾碰杯筷,这次她受到了彻底的打击,简直成了一个木偶人。不到半年,头发变白,记忆更坏。

  主人家愈加不满。不久,终于把她打发走了。或者是离开主人家就成了乞丐,或者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了乞丐。三四年后,腊月二十四日夜里或二十五日凌晨人们准备祝福的当儿,祥林嫂在鲁镇离开了人世。

  终年四十岁左右。

  三、分析形象

  1.学习阅读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的部分。

  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

  明确: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

  2.学习其他有关文字

  思考:祥林嫂是如何对待他人或社会所横加给她的种种摧残、压迫或歧视、冷漠的?(通过此问,认识祥林嫂反抗的二重性,或悲剧性的反抗)

  明确:

  逃出婆家,反抗买卖婚姻——转嫁希望

  被卖改嫁,奋力以死相拼——从一而终

  他人歧视,给以无言抗争——自认有罪

  询问“灵魂”,怀疑迷信真假——未知迷信

  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做过反抗,至少对当时的秩序起过捣乱作用,说明她是一个不容易被压垮被吞噬的妇女。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反抗不是一直自觉性的,而是带有封建礼教和迷信色彩的。

  逃出婆家,来到鲁四老爷家,以为就可以找到幸福的归宿,这只是一种转嫁希望的一相情愿式的念头,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她只是转变生存的地点,并没有提升生存的价值。(在鲁四老爷家仍然遭受剥削,我们可以为她算一笔经济帐。)

  被卖改嫁,奋力以死相拼的原因是什么?卫老婆子说是……(见课文),对吗?实际是出于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在旧社会,礼教要求妇女三从四德、从一而终,认为妇女“饿 死事小,失节事大”。

  (其余分析略)

  3.小结:(略)

  四、作业

  一、二两组同学做原告的律师,任务是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事实列出自己认定的被告,确立被告的主犯与次犯的顺序,并写出有理有据、文情并茂的诉讼状,为身遭不幸的“母亲”讨回公道进行申诉和答辩;第三、四组同学担当被告及其律师,其任务是估测课文中的哪些人可能成为原告眼中的被告,并尽量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事实依据或情理依据为自己辩论。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探讨祥林嫂死因

  一、导入

  祥林嫂是一个温顺善良、安分勤快的农村妇女,在旧社会里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最终被这个社会所吞噬。那么,祥林嫂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二、讨论

  下面是实录:

  师:(板书:“祥林嫂死了!”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 上一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了。一个人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这堂课我们讨论一下,祥林嫂属于哪一种死亡?

  生:(感到新奇,交头接耳)

  师:有结论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生1:这还用说,肯定是他杀。

  师:是他杀?那么,谁是凶手?(板书:“谁是凶手?”)

  生2:鲁四老爷呗!

  生3:还有四婶。

  生4:柳妈也是的。

  生5:卫老婆子多少也沾点儿边。

  生6:别忘了祥林嫂的婆家人。

  生7:我看“我”也脱不了干系。(众笑)我这个“我”可是带引号的,你们别瞎笑。(又笑)

  生8:总之,鲁镇的一群鸟男女呗!

  师:(笑)鲁镇人统统是凶手?我看你们得说说理由。

  生9:鲁四老爷肯定是凶手。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他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一个寡妇,祥林嫂被婆家抢回,他一句“可恶!然而……”多少带了点支持的味道。祥林嫂再到鲁镇,他说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祝福时不让她沾手;就是祥林嫂死了,他还骂她是个“谬种”。他在精神上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路。

  师:如何理解文中的两处“可恶”和“然而”

  (分析略)

  生10:这个家伙自私伪善、冷酷无情。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分析第二段有关文字)

  生11:鲁四老爷还有一个帮凶,就是四婶。

  生12:我赞成。“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一声喝令,把祥林嫂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勇气和希望都给粉碎了。

  师:我打断同学们一下。“你放着罢,祥林嫂!”是个怎样的句式?

  生13:感叹句。

         

  师:好。这是从语气上说。从语序上说呢?

  生14:倒装句。

  师:对了。这一倒装,就突出了四婶要祥林嫂赶快放手的迫切心情。这里要注意,感叹号要放到句子的最后,而不是中间。请大家继续发表高见。

  生15:祥林嫂的婆家人也是杀人犯。他们强迫祥林嫂改嫁,改变了她的命运。

  生16:柳妈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让她害怕,把她推向了恐怖的深渊。

  生17:“我”没有正面回答祥林嫂关于“灵魂有无”的问题,也有一份罪责。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18:我觉得柳妈不是凶手。因为她自己也和祥林嫂一样,是鲁四老爷家的帮工,阶级出身决定她的阶级意识,她不会残害祥林嫂的。

  生16:那她为什么要讲阴司的故事给祥林嫂听?还给祥林嫂出“捐门槛”的馊主意!

  生18:讲故事是因为她自己也相信;出主意则完全出于善意。

  师:我来说吧,从总体描写上看,柳妈还是同情祥林嫂的一个。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更显示出悲剧之可悲。就算柳妈是凶手,也是无意识杀人。你们同意我的说法吗?

  生:(点头)

  生19:“我”不是凶手。他是同情祥林嫂,憎恶鲁四老爷的。他只是没有办法救祥林嫂于死地。

  师:用你们历史书上的话来讲,这叫什么?

  生20: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阶级局限性。

  师:很好。现在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1:有。

  师:你认为“我”也是凶手?

  生21:不,我认为祥林嫂不是他杀。

  师:(笑)杀出程咬金来了。好,你说说你的观点。

  生21:我认为祥林嫂是自杀!

  生:(一片哗然)

  师:讲讲道理。

  生21:(振振有词地)如果当初祥林嫂不从婆家逃出来,是不是也就不会改嫁?

  生22:(自发起立反驳)我认为还是会被迫改嫁。——就是不改嫁,也会被虐待而死。

  生21:那她再到鲁镇之后,鲁四老爷家还是收留她的,不让她沾手祝福,她不沾手就是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生23:这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与不差的问题,这是精神打击,比肉体折磨更痛苦!

  生21:捐门槛也是她自己要去捐的。

  生24:不捐门槛她会更痛苦。

  生21:那她沦为乞丐,也可以到鲁镇以外的地方去呀,幸许李镇、王镇什么的,还能让她谋到一份帮工呢!

  生25:你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李镇会有李四老爷,王镇会有王四老爷。(众生笑)

  (经过一番激烈辩论,21号同学开始处下风。)

  师:打住,请你们打住。这其实已经牵涉到小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时的社会环境。你们说是不是?

  生:(齐)是。

  师:请大家把小说开头两小节齐读一遍,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一个社会环境。

  (生齐读。)

  生26:当时是辛亥革命以后。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6:因为鲁四老爷大骂新党。新党也叫“维新党”,辛亥革命前后,用它称呼革命党人和拥护革命的新派人物。

  师:注意到了课文注释,很好。

  生27:文中说“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我想是有深意的。

  师:什么深意?

  生27: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 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而制作“福社”的却是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她们“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劳动。

  师:很好。女人除了劳动,当时还要受到“三权”的统治,这“三权”就是,神权、族权、夫权。女子有“七出”,也就是说七种被丈夫休弃的理由。无子当然是一条,生重病也是一条。你看,这是多么可怕的遭遇!这样看来,祥林嫂之死是被杀是毫无疑问的了,不知道刚才那位同学还有没有意见?

  生21:(害羞地摇头)

  师:可是,元凶——我是说元凶——到底是谁,却值得大家认真地思考一下。

  生28:是封建礼教。

  师:为什么?

  生28:正因为有了封建礼教,鲁四老爷才会那么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地逼迫祥林嫂。

  生29:也正是因为有了封建礼教,柳妈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用迷信思想把祥林嫂往悬崖边推了一把。

  生30:还是因为有了封建礼教,祥林嫂教务长挣脱不了命运的绞索。

  师:祥林嫂和命运抗争过吗?

  生31:抗争过的。

  师:请你详细说说。

  生31:先是逃出婆家,到了鲁镇;后是头撞香案,抗拒改嫁;再又捐了门槛,试图赎罪;最后是问“我”灵魂有无。

  师:说得很好。确实是这样,这一“逃”一“撞”一“捐”一“问”构成了祥林嫂追求生活、抗争命运的发展图。可惜的是,她的追求最后是幻灭了,她的抗争当然也徒劳。这是因为,封建礼教害人太深了。正像丁玲同志所说的那样:“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我提议,我们下一堂课公开审理“祥林嫂被杀”一案。届时请同学们对包括罪魁祸首封建礼教在内的凶手提起“公诉”,并下达“判决书”。

  生:(跃跃欲试)

  师: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三、作业:

  准备模拟法庭辩论。

                              第四课时(县内公开课)

 

  教学要点:模拟法庭辩论

  一、导入。

  在鲁镇盛大的祝福中,祥林嫂却悲惨地离开了人世,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祥林嫂虽然早已作古,但类似祥林嫂的悲剧却依然还在上演。在当今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成为一个焦点话题,今天,我们作为一个有道义、有良知的公民,有条件也有义务为祥林嫂的死讨个说法,一方面让祥林嫂的灵魂在九泉之下得到慰藉,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我们青少年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申诉的举动来达到弘扬正气、谴责恶行和避免悲剧不再重演的目的。

         

二、组织全班同学模拟法庭审案的程式组成一个道德法庭,对祥林嫂的死进行一场特殊的审判(道德的审判),追查杀害祥林嫂的真正凶手,并对其进行良心和道德的质问与谴责。

1、具体分工:

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各组分角色承担工作:

  组织全班同学模拟法庭审案的程式组成一个道德法庭,对祥林嫂的死进行一场特殊的审判(道德的审判),追查杀害祥林嫂的真正凶手,并对其进行良心和道德的质问与谴责。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四组,各组分角色承担工作:第一组是原告律师,他们的任务是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事实列出自己认定的被告,确立被告的主犯与次犯的顺序,并写出有理有据、文情并茂的诉讼状,为身遭不幸的祥林嫂讨回公道进行申诉和答辩;第二组同学担当被告及其律师,其任务是估测课文中的哪些人可能成为原告眼中的被告,并尽量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事实依据或情理依据为自己辩论;第三组同学担当法庭的法官和合议庭的成员,在庭审之前,他们应像公安人员侦查案情一样,尽量从课文中寻找蛛丝马迹的信息,以对原告和被告即将展开的申诉与答辩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于庭审时在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对原告的指控和被告的答辩进行评议和裁决;第四组同学以记者的身份参加这场特殊的审判,以报道和监督本次审判,在庭审前,他们必须通过认真研读课文对整个事件有较为细致的认识,在庭审结束后,他们要用大约5分钟时间对本次审判作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写出一篇相关的新闻报道。(本板块侧重要求学生按各自的角色相互合作,在仔细研读课文的过程中筛选、整理信息,做好开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进行

  模拟法庭庭审实录

  (1)、 审判长:今天,我院公开审理贺阿毛状告鲁四老爷等人迫害祥林嫂致死一案,下面,请原告宣读起诉书。

   (2)、原告律师A:尊敬的审判长及各位法官,大家好!

   我是原告贺阿毛的诉讼代理人,现拟将贺阿毛的母亲祥林嫂受精神迫害致死的情况作一个全面的陈述。原告贺阿毛的母亲祥林嫂本是一个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与其前夫结婚后生活较为平静,但是,在一次上山打柴时,前夫因不慎滑脚而跌下悬崖,离开了人世。此后,在同乡卫老婆子的介绍下,经历了第一次丧夫之痛的祥林嫂来到鲁镇做工。由于她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深受主人的赞赏,周围的人也夸她“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她自己也“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可是,好景不长,“新年才过”,婆婆竟将祥林嫂当作私家财产强行从鲁镇绑走;面对着光天化日之下的绑架,身为雇主且素以“事理通达”自居的鲁四老爷却熟视无睹,非但没有制止,反而以“可恶”相骂,并无视祥林嫂的正当权益,将她理应得到的工钱“都交给她的婆婆”。祥林嫂被抓回家后的“不几天”,婆婆为了获取小儿子娶亲的聘礼,竟然把她强行嫁到“深山野墺”的贺家墺,此举既没有征求祥林嫂的意见,更没有考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重地违背了社会道德、侵犯了祥林嫂的人权和人格尊严。带着身体和精神的巨大创伤,祥林嫂被迫与贺老六成婚,婚后生活虽然还算幸福,但是,天有不测,在我当事人贺阿毛两岁时,其父由于伤寒而病逝,致使祥林嫂再一次遭受了丧夫的悲痛。屋漏又遭连夜雨,更为不幸的是,我当事人随后又被狼叼走了……经历了丧夫、丧子之痛,“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可是,“大伯来收屋,又赶她”,万般无赖之下,祥林嫂只好第二次来到鲁镇。在鲁镇,她受到了空前的精神迫害和摧残——四婶对她“颇有些不满”,祝福时“除了烧火之外”只能坐着“看柳妈洗器皿”,再加上柳妈那诡秘而吓人的邪说、周围那异样而又冷漠的眼睛、摆放祭品时四婶那一声厉喝……一把把利剑直刺心脏,终于,在冬至的第二天,祥林嫂被逼到了精神崩溃的境地,变成了一个“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的乞丐,并最终在新年的祝福中和“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的斥骂中惨死。综观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我们认为,婆婆和鲁四老爷要对祥林嫂的死应负主要责任,四婶、大伯、柳妈应对祥林嫂的死负连带责任。在此,我们郑重地恳请法院认真调查案情,对迫害祥林嫂的凶手予以应有的惩罚,对多灾多难的弱者作一个合适的答复,以显示社会的公正、维护法律的尊严!

   (3)、审判长:听完原告律师的陈述,被告及代理人有何申辩意见?

   (4)、被告律师A:法官先生、原告及代理人,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祥林嫂的死因,的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必需说明的是,看待这一有着特定时代背景的案件,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因此,在对祥林嫂的死表示同情的时候,我们也应当针对具体的事实进行具体的分析,否则,这就必然有失公允。首先,我们认为,祥林嫂的悲剧并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制造的,也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过错导致的,而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使然,可以说,祥林嫂的悲剧更多地属于命运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如果要把这一公众的罪责归咎于某一个体或某几个个体,这就必然以貌似的公正牺牲更多真正的公正,从而造成任何个体都难以承担的公正性的灾难。其次,原告对我当事人的指控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我们将逐一陈述。

   (5)、被告律师B:原告指控婆婆的犯罪事实主要有二:一是婆婆强行将祥林嫂绑回老家,一是婆婆强行把祥林嫂嫁到山里。诚然,婆婆在整个事件中的确存在着一些过失,她不应该使用武力将媳妇绑回,也不应该没有征得媳妇的同意就将她远嫁山里,但是,仔细揣读课文,梳理事实,我们就不难发现婆婆的做法事出有因。卫老婆子在向四婶解释婆婆抓祥林嫂一事时曾说:“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婆婆的呢。”可见,祥林嫂离开老家时,并没有向婆婆告诉自己的去向,也没有同婆婆商量自己今后的打算,至少,祥林嫂在这件事情上未能尽到告知的义务,做法多有不妥;再说,祥林嫂身强体壮,又是一个人偷偷跑到鲁镇,要让她再回家,不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恐怕很难见效,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婆婆才带着人将她强行绑回;至于婆婆把她嫁给贺老六,虽然在动机上有为小儿考虑的成份,但这的确是为儿子换得幸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它也的确通过给祥林嫂找婆家为小儿子聚媳妇筹足了聘礼,并有所赢余,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动机虽然不正,但给祥林嫂带来的好处确是实实在在、不言而喻的,祥林嫂不仅建立了家庭,丈夫能干,有了孩子,而且生活幸福,母子都长胖了,这对祥林嫂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何况,事实是法律的唯一准绳,我们怎么能凭一个人的动机去判断他是否犯罪呢?

         

   (6)、被告律师C:原告对鲁四老爷的指控也存在着许多不实和夸大之处,竟然还将他列为主犯,这对我当事人是极大的不公。作为雇主,鲁四老爷应该拥有自己的合法权益,他可以自由选择雇员,也可以根据情况评价和辞退雇员,也同样在内心拥有对别人的喜恶。祥林嫂在他家做工,出于一种普通而正常的心理,对死去丈夫的女人心存一点不良之感也无可非议;在做工时,鲁四老爷既没有拖欠、克扣雇员的工资,更没有违法用工,正如原告所说,祥林嫂不久“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能证明鲁四老爷在迫害她吗?相反,这只能证明鲁四老爷不是在迫害她,而是在优待她!再说,婆婆带人绑祥林嫂回家时,鲁四老爷虽然嘴里说“可恶”,但并没有当着祥林嫂的面说,这怎么能说他一定是在骂祥林嫂呢?为什么不可以说他是在骂绑人的婆婆呢?婆婆要带自己的媳妇回家,这完全是别人的私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最多只是一种明哲保身、稍缺道德的行为,也绝不至于违法,何况,他凭什么管别人的私事呢?那时又没有110,他一介文弱书生又有什么能耐?祥林嫂临走时,他把工钱悉数交给了婆婆,这也没有什么不妥,一是她们毕竟是一家人,二是祥林嫂已经先被婆家绑走了,她把工钱交给婆婆又何错之有?第二次祥林嫂来鲁家做工,鲁四老爷虽然心存忌讳,但依然收下了她,并没有说任何不利于祥林嫂的言辞,也没有做任何不利于祥林嫂的举动,不让她参加祭祀大典的准备,这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极其正常的心理,也是一个主人应当拥有的合法权利,试想,一个主人要求其雇员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权利都要被剥夺吗?祥林嫂后来走向精神崩溃,主要责任在于自身,她老是念叨已经失去的儿子,老是沉浸在过去的幸福和痛苦中,再加上她遭受的种种不幸,以至最后再也承受不住、精神失常、沦为乞丐,这难道也要把板子打在鲁四老爷身上吗?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原告对大伯、柳妈等人的指控也存在着事实不清、证据不明。上述几点意见,恳请法官予以详细调查,以维护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7)、审判长:对于被告及代理人的答辩,原告及代理人有何不同意见,请作当堂陈述。

   (8)、原告律师A:听完被告律师的辩护意见,我们认为其中存在着以下法理和逻辑的错误:

   祥林嫂作为一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人,她依法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她可以在不损害她人的利益的前提下,独立自由地行动、做工、择偶。但是,当她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来到鲁镇做工时,婆婆既没有事先告知要她回家的消息,也没有征得她本人的同意,就带人强行将其绑回老家,这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还严重地触犯了法律,武力绑架,非法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更为恶劣的是,在将祥林嫂绑回家后不几天,婆婆就出于一己之私利,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她强行嫁到偏远的山里,这不仅残酷地剥夺了祥林嫂的婚姻自由权,又再一次践踏了法律,使用暴力强迫祥林嫂与贺老六成亲,这难道不是赤裸裸地犯罪吗?虽然她最终屈从了,也在同贺老六的婚姻中获得过一些幸福,但我们怎能用一种不可预知的假象来掩盖她合法的权利遭到剥夺的事实,怎能用一个貌似良好的结果来掩盖她内心承受巨大痛苦的漫长过程?

   (9)、原告律师B:认识鲁四老爷,我们不能停留在现象的表层,而应深入内心、接触实质,否则,就会被假象所迷惑。粗看起来,鲁四老爷并没有做出什么有损祥林嫂的举动,但仔细分析,他的手上也一样沾染了受害者的鲜血。祥林嫂初到他家时,“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卫道士的本来面目和深藏在心底的封建神权意识。当婆婆硬将祥林嫂绑走时,他说:“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为什么婆婆要她回去她就得回去?原来,鲁四老爷的心里还深深地植根着浓厚的封建夫权意识,他把祥林嫂理所当然地视为婆婆的私有财产,丈夫在时是丈夫的人,丈夫死后是婆婆的人,正是基于此,他纵容婆婆绑人,还骂祥林嫂“可恶”,助纣为虐,加深了祥林嫂的悲剧。当祥林嫂第二次来到他家,他“照例皱过眉”,并“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当祥林嫂在众人的欢愉中悲惨地死去时,“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地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通过这一连串的举动,我们难道还不能判断鲁四老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四婶在前台、四叔在后台,道貌岸然地捍卫着封建神权,剥夺了祥林嫂的祭祀权,从而最终在“你放着罢,祥林嫂!”的大喝声中破灭了一个女人最后的希望,并把她逼向悲剧的深渊。

  (10)、 原告律师C:对大伯的指控,我们认为证据是确凿的,在课文中卫老婆子同四婶谈话时曾说:“我在娘家这几天,就有人到贺家墺去,回来说看见她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既是祥林嫂自家的房子,大伯凭什么要“收屋”,还要赶走祥林嫂呢?这明显侵犯了我当事人及母亲的财产权和居住权。

   (11)、 原告律师D:对柳妈的指控,我们认为也是有理有据的。祥林嫂在遭遇了生活的不幸之后,柳妈不是出于人道的关爱,而是再三追问她“怎么后来竟依了”,戏笑她“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嘲弄她“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还把她与第二个男人过活夸大成“落了一件大罪名”,并怂恿她用“历来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这些无疑都加重了祥林嫂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增添了她的精神创伤,在她带血的伤口上撒盐,把她推向苦难的深渊。

   原告的答辩暂且到此,请法官先生斟酌案情,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基础,秉公执法。

  (12)、审判长:根据原告、被告双方的申述及我院调查、合议,将案情综述如下:

  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祥林嫂一生经历了四大波折:丧夫后逃到鲁镇做工;被婆婆出卖强嫁到贺家拗;后夫死于伤寒,儿子被狼叼去,自己被大伯赶出屋;重返鲁镇做工遭歧视,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女人。这四大波折使她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从而使她一步一步走向绝境。在走向绝境的过程中,鲁四老爷自然要负主要责任:他吩咐四婶不让祥林嫂沾碰祭祀用的器具,使祥林嫂的精神支柱完全摧毁。逼她再嫁,将她卖进深山里坳的婆婆,赶她出门的大伯,用地狱之类的迷信来恐吓她的柳妈,荐她又合伙抢她的卫老婆子,还有鄙视她、嘲笑她、侮弄她的鲁镇一些人,所有这些人对祥林嫂的死都多少不等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都使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或大或小的打击,从而使她不停地往死路上赶。就是“我”的回答,也多少加速了祥林嫂死亡时刻的到来,使祥林嫂带着对死后的恐怖离开了人世。

         

  以上这些人有的是自觉地把祥林嫂往死路上赶,更多的则是不自觉而为之。但不管是哪种人,他们的言行都是由某种思想观点所支配的。那个时代,女人,尤其是下层女人,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更何况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寡妇。正因如此,鲁四老爷轻视厌恶祥林嫂。鲁镇一些人也嘲笑欺侮祥林嫂。还有,那个时代人们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这样,祥林嫂的婆婆在大儿子已死而没能留后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要攒钱,为小儿子娶一房媳妇以续香火,没钱怎么办?卖祥林嫂是比较好的办法,这样,卫老婆子的行为(合伙劫她)也就有了很好的注脚。最后,由于那个时代鲁镇的人照例相信鬼,因而柳妈恐吓她,甚至连"我"这个根本不信鬼的人在那种具有浓重迷信色彩的环境中,回答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时也变得软弱无力,从而加重了末路人的苦痛。

  综上所述,以“女人祸水论”和“从一而终”观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自然不是全部)及迷信思想支配着的自觉不自觉把祥林嫂往死路上推的人,导致了祥林嫂的肉体和精神遭受到严重摧残,并使她最终沦为乞丐,被活活饿死、冻死、吓死。 所以:

封建礼教和迷信是残杀祥林嫂的元凶。

婆婆和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为本案主犯。

大伯、四婶、柳妈对祥林嫂的死负有连带责任,为本案从犯。

(13)、审判长:全体起立!

现在我代表法院宣布本案判决如下:

判处残杀祥林嫂的元凶——封建礼教和迷信死刑!

判处本案主犯——婆婆和鲁四老爷无期徒刑!

判处本案从——犯大伯、四婶、柳妈三人有期徒刑各10年!

对鲁镇上鄙视、嘲笑、侮弄祥林嫂的人,对软弱、无能的“我”,予以道义上的谴责!

宣判完毕,请坐下!

休庭!

(14)、新闻媒体评价:

今天,道德法庭审理了祥林嫂受迫害一案,将迫害祥林嫂的元凶——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处以死刑,将参与迫害祥林嫂的主犯和从犯绳之以法,使他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伸张了正义,为祥林嫂的死讨了一个公道的说法,我想祥林嫂的灵魂在九泉之下也该得到慰藉了。通过这场审判,使我们彻底认清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同时也增强了我们青少年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祥林嫂一案的审理,达到了弘扬正气、谴责恶行和避免悲剧不再重演的目的,实在是大快人心啊!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这里开设了道德法庭并成功审理了祥林嫂受迫害一案,将迫害祥林嫂致死的元凶——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处以死刑,将参与迫害祥林嫂的主犯和从犯绳之以法,使他们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伸张了正义,为祥林嫂的死讨了一个公道的说法,我想祥林嫂在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通过这场审判,使我们彻底认清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同时也增强了我们青少年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当然,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对祥林嫂一案的审理,达到弘扬正气、谴责恶行和避免悲剧重演的目的!

道德法庭开庭前,全班同学认真研读原文,积极收集材料,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和整合,做好庭前的各项准备,充分体现了本班同学良好的合作精神,这节课充分再现了本班同学们的智慧,充分体现了同学们良好口头表达能力、论辩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课旨在探索语文科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及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老师的主导作用等问题,由于师生双方能力有限,在探索中不免存在不少的错误,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五、作业:

  1.写好《“我”的日记》;

  3.代阿毛写《我的母亲》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四步法    下一篇:浅谈初一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