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把少年文学的阅读还给少年——初中生的经典阅读呼唤儿童文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把少年文学的阅读还给少年

  --初中生的经典阅读呼唤儿童文学

  温岭市实验学校郭永军

  摘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儿童文学越来越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是,初中阶段对少年文学在经典阅读中的重视程度十分滞后,很有必要为孩子呼唤:把少年文学的阅读还给少年!本文从“为什么要让初中生阅读儿童文学?”和“哪些儿童文学是最需初中生阅读的?”两大问题入手,侧重从理论上厘清儿童文学与初中生的密切关系;再从“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指导”和“学生怎样获取阅读成果”两大方面展开,侧重从实践上提供师生可供参考的操作方式。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少年  阅读  经典

  “童年的情况,便是将来的命运。”鲁迅先生的一句话,道出了童年生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因而他在上个世纪初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近一个世纪过去,在那场中小学语文改革激烈的大讨论中,北师大王富仁教授2000年在《读书》上呼唤: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同时,他冷静地分析道:“一个民族的儿童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世界,有能够养成自己梦想的适宜的土壤。在这时,我想到的是儿童文学。”[1]21世纪也进入了第十个年头,儿童文学阅读在0-12岁儿童间的推广已颇具规模,形势良好;而孩子一进入初中就好像不再是“儿童”,初中学生的经典阅读中出现“儿童文学”好像就显得太幼稚。所以,我们替本是“儿童”的初中生呼唤一声:把少年文学的阅读还给少年!

  什么是儿童? 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对象正是18岁以下的学生,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体两面”之事。特别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儿童文学越来越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选篇中儿童文学作品所占比例与传统教材相比有大幅度的上升,儿童文学的体裁也更加多样化。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提出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的建议书目”,其中有大量读物正是我们熟知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人教版初中教材每册附录的“名著导读”中,如《伊索寓言》、《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等超过半数属于广义儿童文学的范畴。

  一、为什么要让初中生阅读儿童文学?

  由于多年来常识的遮蔽,这个本是不需要辩解的问题确实成了诸多站在教育立场师长们的一大困惑。因而,有必要罗列几本普及性教材的重要观点对这个问题作简要的阐释:

  1、个体需求。儿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按儿童心理学的分法,初中阶段13-15岁的儿童为少年,高中阶段16-18岁的儿童为青少年。“少年文学是为12岁至13岁到17至18岁(中学阶段)的少年服务的文学” [2],而儿童文学则是为所有少年儿童提供的文学的总称。儿童文学独立于成人文学之外,从本质上讲是因为它将儿童当作首要的读者对象;初中生要看儿童文学(特别是少年文学),天性使然。

  2、独特价值。浙师大周晓波主编的《少年儿童文学》(第2版)中对少年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强调了三点:培养积极健康地审美情感,担当完善与塑造少儿人格的使命,帮助建立审美的人生观。儿童文学经典中的想像、幽默、诗意和游戏精神等,对儿童的成长尤为重要。童年阶段的经典儿童文学阅读是美好人性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性格塑造的起点,在充满好奇、探索、发现与体验的阅读中国,孩子们能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独特滋养。

  3、学科发展。儿童文学和语文教学有相同的服务对象(学生和儿童)与相似的功能(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两门学科在发展中越来越紧密地走到了一起,儿童文学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这是因为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是美和快乐的文学,是关于语言的文学。国内首次地将儿童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密切结合的专著《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王泉根、赵静等著)中明确提出:“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所面对的都是18岁以下的广大少年儿童。如何为少年儿童提供品质优美的精神食粮,使他们感悟文学之美、母语之美,促进民族下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无疑是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共同的文化担当与终极目标。”

  二、哪些儿童文学是最需初中生阅读的?

  对青少年阅读而言,我们已清楚地认识到其成长发展的阶段性;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肯定:哪些书最需要读?什么是好书?这些问题的解答是有着不受年龄限制的共通性。2010年2月2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分享三点读书体会时,他说:好书是那些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毋庸置疑,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这样的好书。让我们略窥学生阅读现状后再作探讨。

  1、功利性的必读书目。作家宗璞曾说过:“童话是每个童年的好伴侣。近年来更体会到,真正的好童话,也是成年人的知己。”在我们可以列举许多成年人为儿童文学作品而倾倒的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举国上下的“读经”运动还在从婴幼儿就开始轰轰烈烈地持续着,给初中生开列的各种书目中大部分是成人化的经典作品。因为“他们所谓的有用就是在学校考试中能得高分的,在升学中用得上的,到社会能赚到钱的,他们并不把儿童自身的阅读乐趣作为主要的标准” [3]。而特别在校园阅读中,一旦这种压力解除,学生们可能会变得厌恶或恐惧阅读,一等毕业许多“逼”读的书成为废品就是明证。

  2、娱乐化的自由阅读。那么,初中生的自由阅读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相信对此略作了解的老师们都会心存忧虑:电视、电脑等电子媒介的普及已经导致儿童过早地成人化,日益多样化的出版物让儿童的阅读趋向娱乐化。要想妥善解决学生沉迷电视和上网成瘾等社会问题,儿童文学能为他们心灵的成长提供特殊的养料;因此,倡导儿童文学阅读,对于电子媒介时代童年生态的优化是必然的。曹文轩先生认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然而他最近也尖锐地指出,面对鱼龙混杂的读物,儿童阅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怎样引导初中生在当前电子媒介背景下的娱乐时代阅读真正的少年文学经典,是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3、真本位的文学经典。该列举几本经典了,比如《安徒生童话》,这对于我们而言已是常识,但是有多少人用心去触摸安徒生那颗闪光的童心呢?七年级的教材中还选了《丑小鸭》和《皇帝的新装》呢!再如《宝岛》、《小王子》、《彼得·潘》、《柳林风声》、《夏洛的网》……这些是国内儿童文学研究权威在《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中推荐的,更多古今中外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还可到《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和《孩子喜欢的101本书》等专题研究书籍中进行优选。“儿童文学的名著和经典,很可能不是一个孩子立即就爱不释手的书。但它们属于高的枝头上的。……把这样的书放在孩子面前,是因为阅读的成长、成长的生命竖起一把梯子,修一个往上的坡。而阅读那些平俗和滥造,只是在垃圾桶边跳去跳来的舞蹈。”“人往高处去,孩子渴望‘长大’,这才是本质上的‘儿童本位’。尊重这个本质和本位,是真正的敬重童年、敬重生命。是护卫他们的人格,也是为他们的以后建设尊严。”[4]这是国内儿童阅读“点灯人”梅子涵先生的精彩论述。外国的儿童文学经典可从梅先生著述的《阅读儿童文学》和《相信童话》中找,他精准的眼光便于我们的选择;阅读中国儿童文学经典,则首选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世纪长城”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三、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指导

  在新媒介迅速发展的时代里,在阻止文学阅读式微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是最需要发动的主力队员。在小学老师将儿童阅读推广开展得有声有色、高中老师将经典阅读赏评得有板有眼的同时,初中老师绝不能任学生的经典阅读处于自然状态,应该搭建起一座起由儿童文学走向经典文学的桥梁。

  1、更新观念。据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各阶段对儿童文学很喜欢的比例基本上在50%以上,而初中三年的比例分别为34.09%、16.46%和15.91%。[5]与这项数据相映照的事实是:今天我国99%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教学与修养。从某种意义上讲,儿童文学的不被重视更多的是源于人们的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上,别忘加强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为了孩子(一定要包括我们自己的孩子)的未来着想,多翻几本书肯定大有所获,笔者近几年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找最合适的书看而逐步走近儿童文学的。除前面列出的几本好书之外,方卫平主编的《中国儿童文化》(系列丛书已出五辑)包容大气,王泉根的《中国儿童文学新视野》视野开阔,朱自强的《儿童文学概论》发人深省……正是在翻阅过这些书籍后,笔者坚定地相信:初中生的经典阅读一定要有儿童文学!而七年级是关键,因为它作为初中三年的起始年级,既有较大的伸缩空间,又给学生攀登经典的文学阅读一个纯正的起点;同时,作为一至六年级学习的自然延伸,还能弥补大多数孩子小学未能圆满完成的重要一课。

  2、推荐作品。遇到一个会开列书单的好老师是学生的幸运,提供书单是最简单的阅读指导,既可从上述书籍中精心选取,也可从《通向儿童文学之路》等研究著作中获取现成的“初中学生文学阅读书目”。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阵地,构建课内外联系对推广少年文学的阅读极其重要。由《金色花》拓展到泰戈尔的《新月集》,由《荷叶母亲》拓展到《繁星·春水》,我们平常不就在这样教吗?由《斑羚飞渡》拓展到沈石溪动物小说,由《孤独之旅》拓展到曹文轩的纯美小说,教学相长何乐而不为?当然,再由此延伸开去,进行“成长小说”的专题阅读,那还非得教师下足功夫备“大”课:经典如《雾都孤儿》、《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流行如《追风筝的人》、《草房子》和《三重门》,只有深入阅读比较之后,才能真正合作探究点东西出来。引导学生订阅《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读友·少年文学》,能让学生更自主地了解少年文学的经典与流行。安排时间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笔者曾开设《阅读儿童文学》专题指导课,受校内外交流的多个班级的初中生欢迎;因为交给孩子“自身体验”、“大奖荣誉”、“精品丛书”和“名家引领”等择书标准,又何仅只是初中生阅读少年文学的必要?

  3、组织活动。在校园生活中,考试就是指挥棒;这几年初中各校逐步注重课外阅读,一大功劳要记在语文中考试卷中直接加强了对初中必读书目的深入考查。因此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适当进行形成性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将课外阅读成绩纳入语文综合成绩的尝试已让不少学校尝到了甜头。笔者也曾在参拟全市课外阅读竞赛试卷中将“儿童文学”单独列出10%左右的比重,通过选择填空等最简单的题型突出少年文学阅读的重要性。对初中生来说,在静心阅读的基础上,心动和行动都需教师用心指导。阅读群组和阅读基地的建立,都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图书架、学校图书室是硬件,阅读交流、漂流接力是软件。怎样建设“班级读书会”,小学中成功的个例很多;怎样开展“校园读书节”,去看看“新教育实验”同行的操作就可见一斑。还有“作家进校园”则是可遇不可求的精彩活动,只要最大程度的淡化其商业色彩,儿童文学作家与小读者的亲密接触是儿童文学本身的应有之义。笔者从2005年开始就抓住机会,每学期都请名作家到校讲学,甚至还先后邀请三位课文作者(曹文轩、黄蓓佳和沈石溪)到教室中与学生自由交流,真正做到课内和课外亲密衔接、读者与作者直接沟通。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把课外阅读变成语文教育的丰富资源。

  四、学生怎样获取阅读成果

  “真正意义上阅读的开始是初中……后来学校请了著名作家、北大教授曹文轩老师来做讲座,北京大学就这么自然地走进了我们的心中。紧接着,我们就兴起了曹文轩热,疯狂地看他的书。我记得有这么一个秋天的下午,我窝坐在小矮凳上,津津有味地看着《红瓦》,眼睛发酸脑袋发晕都不肯停下……”2009年考上北大的我校2006届毕业生阮如蔚是这样回忆初中学习期间少年文学阅读对自己的深刻影响。最是书香能致远,初中阶段最能打下一生精神底子的首选经典是少年文学。

  1、静心阅读。真正的个性阅读确乎是“不求甚解”的,让学生有兴趣、喜欢读是最上乘的方法,能沉醉于书中,还怕其中的营养不被吸收?笔者任教的2008届毕业生张安(当年进入全市中考前十名)八年级时在《一路走来》一文中写道:“从我识字起到现在,是儿童文学伴我一路走来,让我不在孤独,不在寂寞,不再迷茫。”“一路走来……有林格伦奶奶给我挡雨,有长袜子皮皮替我指路;还有纯美世界(曹文轩小说)陪着我,有真情的暖流(黄蓓佳小说)送着我……”现任教的2008级学生中,各门成绩最不理想的那位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回家能捧读少年小说并沉醉其中。

  2、读写结合。在大力推动阅读的同时,笔者还自编“课外阅读手册”《含英咀华》促进读写结合,特别强调精读每本好书之后要及时写下读书笔记。钱理群先生认为,读书笔记是人的自我对话、与他人的对话(包括与所阅读的书的作者的对话)最基本的也是最自由的书面形式。由这种对话形式的成功,笔者所任教的几十位学生写给《草房子》中人物的书信打动了曹文轩先生,有了他2004年到温岭小城的首次讲学;在2006年1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引领读者“走进曹文轩纯美世界”的《感动》一书,我校有20多位同学的“品读收获”被选入。笔者还特将此类佳作专辑编印《儿童文学特刊》,得到过钱理群、曹文轩和王尚文等先生的肯定,并欣然题词鼓励。

  3、增进交流。良好的交流是一种积极的对话,文学阅读的交流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看完好书后口头的交流,笔者一直以来鼓励学生首先与家长进行,真正的书香家庭需要这种互动;在进行班级读书交流会,也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碰撞才会产生火花;与作家面对面是更要抓住机会。为了给开阔的学生书面交流平台,笔者在2003年创建了学校文学社并主编《飞翔》刊物,正式因为有了以上良好的经典阅读底蕴,经广泛交流后,“飞翔”至今已获十多项国家级荣誉。通过阅读能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这是各种阅读的终极追求。正是在儿童和文学的感召下,2009年6月1日我校成功举行了浙川孩子心连心手牵手活动启动仪式。除现场捐款和结对帮扶外,多个班级学生还捐赠以儿童文学为主的一千多册书刊并辅以书籍品读的漂流写作,因为我们相信儿童文学最能抚慰灾区同龄人的心灵。学生这种以书会友、以信交流的活动早已超越了普通的阅读和写作本身,通过阅读形成的书香校园充满了人文关怀。

  钱理群先生在1998年启动的《新语文读本》打开了中小学经典阅读的新局面,王尚文和方卫平先生在《新语文读本·小学卷》(农村版)的前言中这样写道:“让每一位小读者在自己的童年阅读中就亲近名著、亲近名家,这是我们的一个心愿。因为经典和名著代表着人类文化发展的某些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的智慧和方向,我们希望以这样的作品,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宝贵的‘精神的底子’。”这也应该是我们向身为少年的初中学生推荐好书时应铭记的。同为“新语文人”的商友敬先生在人生的最后一次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梦想古今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优美的诗歌,能大量地进入小学的教材和课堂。”这个梦让我们在初中阶段一定要继续做下去,因为《新语文读本》、《快乐语文读本》和《亲近母语阅读系列》等丛书的系统出版已让小学阶段的梦想在课外经典阅读上逐步成真,而初中阶段旗帜鲜明去推动这一梦想的仅有方卫平先生的《最佳少儿文学读本》。

  初中生一方面保留有儿童的心性,另一方面又渴望成长,“儿童文学与少年的精神成长,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应对了少年的自我意识建设。”[6]我们热切呼唤“把少年文学的阅读还给少年”,我们也坚定地相信:初中生在阅读儿童文学的同时,会形成更强的阅读能力走入成人文学的经典世界;只有永葆一颗童心走向未来的人,才能真正享有诗意的快乐人生!

  参考文献

  [1] 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37.

  [2] 王泉根。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3] 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44.

  [4] 梅子涵。经典童书权威译本[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3-4.

  [5] 梁俊,刘代友。当前中小学儿童文学阅读现状调查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6] 朱自强。朱自强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教育讲演录[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98.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搭建博客平台,唤醒农村学生沉睡的写作心灵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学需加强民间信仰习俗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