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李  源株洲市天元区白鹤小学内容提要:近几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下简称“整合”)已经成为我国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各级学校都在致力于“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数学教学的感性天地,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关 键 词:合力、适当、适时、适量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育部也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但丰富了数学内容的感性天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广泛的知识、教育教学的技能,而且要有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合力”,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力。怎样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科学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呢?一、适时应用,创设最佳作用点确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最佳作用时机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课件和学科的特点来确立它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运用时机。1、激发兴趣,引发动机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里倾向”,这种特殊的心里倾向,能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多媒体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儿童的全部感官、启动儿童智力的原动力,从而使他们产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满怀喜悦的去学习。如,在教学《认图形》一课时,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动物王国里举行了绘画大赛,要求参赛者自己设计各种美丽的图案。通过小动物们设计的各式各样的简单图形中,让学生找出相同的图形。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很快就能找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图形。之后,用多媒体技术将各个图形设计成各种轮胎的小车子,小牛骑的是正方形轮子的独轮车,小马骑的是三角形轮子的独轮车,小老鼠骑的是圆形轮子的独轮车, 小猴子骑的是长方形轮子的独轮车,小鹿骑的是正方形轮子的独轮车。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先猜一猜,哪只小动物能获得比赛的冠军?为什么?其实小朋友的实际生活经验早就知道车轮是圆的,但可能从来没想过为什么,那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了探求新知识的欲望,逐渐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也为形成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2、把握重难点,释疑解难在教学“直线的认识”时,我采用动画、着亮的方法来演示直线的特征。先显示一段较短的直线,然后从两头慢慢地向两方延长,显示屏上展示出一条直线向两方延伸的动画,把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不可度量的特征,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同学眼前;在教学“三线的区别”时,我采用将端点着亮,无端点的一端向外延伸同步进行的方式,以动画形式表现直线无端点,能向两端无限延长,不能度量;射线有一个端点,能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不能度量;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长,可以度量的图形展示在学生面前。计算机软件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易于显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因此,它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中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轻松地凸显重点,突破难点。3、引发共鸣,传递情感   教学“圆的面积”时,不是告诉学生圆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把圆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找出它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利用课本后面的学具动手操作实验,最后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活动全过程:屏幕上画出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展开圆形,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反复演示几遍,电脑闪烁圆的半径、二分之一周长和组合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学生不仅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理解记忆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有机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数学意识和数学情感,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培养能力,启迪思维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学生掌握了三个图形的特征后,我在多媒体中制作了一套富有趣味性的练习。先是用图形娃娃和同学们捉迷藏的形式,在公园这个静态的画面中找出所学图形,巩固图形的特征;然后让学生进入动态的画面,在小朋友上楼和大街上这两个画面中,抓住所学的图形,渗透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图形的特征,如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用游戏方式展开的开放性练习,熊猫妈妈从口袋里掏出图形的一部分,猜猜会是什么图形。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灵活掌握图形的特质,使学生的直觉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教育学生观察图形不能只看局部,而要从整体考虑把握图形的特征,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二、适当运用,把握最佳时机1、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学数学课《统计与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电脑上给出若干黑色、白色的棋子,这些棋子都可用鼠标随意拖动。我要求4个人为一组,发挥想象,把这些棋子按照一定的要求“一定、可能、不可能”进行排列,并给同组的伙伴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教师一边巡视,一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要求越自由奔放,越新奇越好。同学们踊跃发言,不拘一格,你是这样摆的,那我就要想出不同的摆法,看谁又多又好,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热烈气氛。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控制平台把不同的摆法调到大屏幕上让其他学生看,使该学生有种成就感,而其他学生在认真听取别的小组发言的同时,也能受到启发,从而能在他人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更新更好的想法。这样的操作,不但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身经历了“一定、可能、不可能”,而且使他们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和提升。

   

2、超越时空界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英国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符号化语言是数学高度抽象化的需要,但小学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对于数学符号的理解就应当以感性素材为载体来实现。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可以最大限度的收集各个领域的相关素材,学生可以在大量素材的支持下,寓知识于形象之中,满足学生认知的需要,构建抽象思维的支柱,也提供了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形成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的良好教学趋势。教学“百分数”这一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学生对于这个抽象的数学符号,虽然知道了它的意义,可平时接触较少,所以并不能恰如其分的运用这个符号,于是,我让学生搜集社会中应用百分数的实例。这时,多媒体就可以充分发挥其信息大、空间广的优势,学生对于上网查找资料也表现出空前的热情,结果搜集了大量的各个领域应用百分数的实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变的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为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感性基础。学生们有了感性认识后,合理例举了自己在生活怎么应用百分数,如:我的作业本共写了10次作业,有7次是满分,优秀的占整本作业的70%;我们班共48人,其中女生22人,女生占全班总人数的45%等等。这样,学生真正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合理运用。通过多媒体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拓展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视野,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3、化疲惫为兴奋,化枯燥无味为津津有味一节课的后半节,学生最容易产生疲劳,少数学生会表现出不安的情绪,如不及时的调控,将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如果能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再次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的话,教师在课的后半节无非是把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枯燥的传授给学生,即使教师语言再生动、描述的再逼真、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仍然不够深刻,很难达到使学生全部理解。但如果,在课前指导学生分组收集有关资料,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电子阅览室以及其他媒体获得大量有关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再配以生动的解说词,学生们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年月日知识的有效理解中了。三、适度应用,把握过程中的“度”“度”是哲学上的一名术语,它指的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事物总是辩证的,课件中的幻灯片固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无物企比的作用,但如果出现“过度”或“不及”都是不足取的。“不及”只能取得差强人意的效果,而“过度”则是我们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曾经讲到:“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一堂课,若课件中的幻灯片或电教媒体的种类用得过多,时间用得过长,反而会起到负面效应。在一些公开课中,投影、录像、录音、课件的静物、动物、音乐等等,纷纷登场。学生眼花缭乱,看似非常热闹,其实反而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冲淡了教学的重点。课后,学生回忆教学内容,脑子里除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外,实实在在的知识点几乎没留下痕迹,造成这种教学效果的原因,就是因为媒体运用的“过度”。还有在教学几何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依赖课件的形象直观的多维展示,样样有模型,处处有演示,而忽视了对学生自己动手作图能力的培养,离开了课件的演示,难以展开自己的想象,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我们应当走出这个误区:计算机、多媒体是现代化的工具,用计算机、多媒体上课就是现代化教学。其实,通过多媒体所传递的教学内容的本质远远比传递这些内容的技术装备本身更为重要。只有适时适量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才会对教学起到良好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呼唤着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教师只要恰当地选准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巧妙地整合数学课堂教学,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黄全愈《素质教育在中国》李芒《现代教育技术》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教师要善于把握尺度,优化课堂教学    下一篇:“问”出精彩来——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