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如何真正实现以学生本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课堂教学如何真正实现以学生本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充分激活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思维的活跃度和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使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服务。

关键词:   以生为本  自主学习  服务发展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成长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的实践活动,做学习的真正主人,为教学出发点来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要充分激活学生的“三度”。

(一)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包括学习活动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必须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探究。评价时要看全体学生是否积极投入学习,主动思考问题;看教师是否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看教师是否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点燃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

参与的广度包括:(1)看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学习特别是有效学习的人数。有多少学生真正投入有效学习,进行观察、体验、分析、比较、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2)看每一个学生能否主动地调动每一个感官,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3)看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拥有自由权力的广度,包括学习时间(每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空间(包括课堂上的有形空间和学生遐想的无形空间),提问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提出各种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和评议权(包括自评与互评)。

参与的深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程度与思考探究的质量生成度。(1)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是学习的主体,还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配角”或“听众”;学生是否有自信心、归宿感,敢于想象,畅所欲言;学生是否拥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时空,能否根据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主动构建新知识。(2)生生、师生互动有效度。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倾听、交流与表达不同意见,使讨论深化。尤其在教与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活跃迸发出的教案与教材以外的资源生成,教师能否及时引导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出和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具有动态生成的创新性。(3)学生提出与解决问题的深刻程度。学生能否有根据地提出与解决问题,尤其是有创意的问题。

参与的自觉度是指在教师积极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保持的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体意识关键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兴趣”。学生学习的自觉程度从两个方面体现:(1)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态度情绪。如学习准备状态、学习热情、兴趣、注意状态、自信心、进取心等。(2)学习行为:听讲、记录、参与讨论的发言深度、与同伴合作的程度等。

(二)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教学方法、学习活动是否能真正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是否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在学习中逐步得到发展提高。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以教材为平台,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学生资源)。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直接经验和参与性活动理解知识,体验课程;要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范围,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技能训练、阅读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讲述教材外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丰富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验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和增强能力。

(三)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追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全面发展。课堂三维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为学生创设情景,注重学习方法训练,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迁移默化中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奠定基础。

二、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要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眼,解放学生的耳,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要钳制学生的思维。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让大多数学生听懂授课内容,往往把具体问题设计成一个个细小的设问,学生轻而易举地获得。殊不知,学生因缺乏理解知识的体会、经验和感受,而使得知识理解表面化。这种课堂看起来效果不错,学生似乎理解了知识,可一到自己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就不知如何下手。同时,由于教师将教学过程设计得过细,使学生思维空间受到了严重局限,学生不得不在教师的牵制下被动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被遏制,久而久之,课堂上就形成了教师声情并茂的教,学生被动的学,学生的思维被紧紧地扣在教师预设的圈中,学习变得无趣无味,课堂便没有了生命。

    (二)课堂提问应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教学中的提问应根据多数学生对问题理解的程度来设计。问题的提出应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为了能够完成当堂教学任务,急于推进教学进度,学生就不得不疲于跟进教师提出的问题,迎合教师思维,课堂教学就会浮光掠影。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延伸学生思维的宽度,让学生围绕问题充分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得到思维碰撞,点燃智慧的火花。

(三)课堂评价要体现人文性和多样性。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评价应体现多样性,力求实效性。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应基于真实,出于真情,是发自教师心底对学生的赞美和赏识,并能将这种感受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和鞭策。教师用语言或肢体语言适时适度地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和赞美。老师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点头的赞许,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赞美的语言,往往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    

(四)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不能用教师的思维来钳制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与分享,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切不可用一种思维模式代替学生个性化思维。

三、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发展和终生发展服务。

新课程提出,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学科教学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它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关注学生的情感时要用“心”施教,它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性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能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会需求方面,即社会需要你发展的方面;二是个人需求方面,即学生成为社会人需要的主动发展的方向。教材难以包融第二个方面的发展需要,而教师主动主导性方面则能克服这方面的不足。为此,课堂教学必须确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发展和终生发展服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具体表现在:由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运用;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由单纯的讲授转向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由专注课内转向重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由关注学习成绩转向关注情感体验、表达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转向演示、活动、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能发展、有前途的创新型人才。

为此,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三种学习方式:一是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教师的每一项教学活动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调控学习活动来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二是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达到一起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三是探究学习,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思、善思,多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张义泉、季俊昌《教室人本化管理的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04,(2)。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学研究》,2002,(10)。

潘志敏《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5)。

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  [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卢建筠《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发展初中远程协同教学,实现资源的集成与共享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