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评价学生的方法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广东省佛山市惠景中学      欧建勋 关键词: 评价    形成性评价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评价     课外学习的评价   终极性评价摘要: 传统的评价方法以单一考试测验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采用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不断关注,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历史课本实行改革后,课文的内容变动比较大,更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和学习的灵活,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观念以适应改革需要,既在课堂教学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要改变传统的评价学生的办法,传统的评价方法以单一考试测验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这里本人简单谈一谈在参与课改过程中我对学生成绩评价的方法――采用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不断关注,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有其特殊性,可大致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一、       形成性评价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学业的发展,具有引导和扶助功能。笔者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和课外学习表现,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评、互评能力。1、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评价课堂是教学的主要载体。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多种有效情境吸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由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课堂讨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要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例如:在讲唐朝的衰落时,给他们提了一个问题:有人说红颜祸水,如果唐玄宗不宠爱杨贵妃,唐朝就不会由盛而衰,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尽量少说话,不能暗示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答案,否则教师就会很快发现讨论变成了自己唱独角戏。因为一旦老师表明了什么意见最好,学生就很难提出其他看法了。教师要尽可能创造出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所想。而老师在一旁观察,及时给予记录,并以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讨论问题的能力作为他们在课堂学习评价标准之一。只要言之成理,都应给予掌声和鼓励,由此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2)课堂表演发展性学生评价除了重视教师对其评价外,还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能力的培育。而在课堂表演时,最好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例如在上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时,有《文成公主入藏》和《话说清明上河图》两节活动课,本人在课前指导学生根据课文要求改编成古代短剧或发挥想象后作搞笑版小短剧,上课时由学生介绍表演内容并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他们有没有投入到表演中、是否充分地与同伴合作、表演的技能如何、表演时和表演结束后的表情如何,整个表演过程的编排和节奏等等方面。在表演结束后,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分析表演者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意见给表演小组评出等级,作为对该组同学的评价。这样就利用了集体的影响力,让同学们学会互相评价,知不足,而努力奋进,为今后的学习作好铺垫。在表演《话说清明上河图》时,有的小组按部就班,按照课本的要求来编排剧本和表演,而有个别小组却能跳出框框,如有一个小组表演内容是讲解此图,编排了四个同学,一人当导游,两人当游客,一人当摄影师,要拍一部关于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录像片。这样就使得大家耳目一新,“原来还可以这样编”,结果一轮表演完毕后,大家又在期待下一次的活动,并争取在下一次的表演中有更出色的表现。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同学们的协助、表演、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表演能力进行评价,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进行衡量和评价,激励学生在活动中的不断创新的意识。这也能为学生创编的自评、互评提供指导和参考,培养他们从较低层次的模仿的评价深化到对学生的其他智能(如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观察智能等)的多方位评价,名副其实地提高自评和互评的能力。2、课外学习的评价课堂教学活动固然重要,然而课外学习亦不容忽视。它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渠道。发展性教学评价要求我们依据学生的不同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进行教学。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教学思想。课外辅导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较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查找课文的相关资料、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并通过课外辅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指导学生查找学习资料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初中学生对待历史的学习态度并不乐观,经常因为它是次科而轻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笔者就以一些典故和趣闻为突破口,设悬念提高学生兴趣,力求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历史学习不仅要学课本的基本知识,而更多地是学习课本以外的更多的相关知识和用课内学到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去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通常,学生对课文内涉及到的或媒体外界的传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许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获取仅源于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这是一种被动式地接受知识方式。如何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宽获得知识的渠道:家有电脑的学生可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去查找、下载课文的有关资料,家中无电脑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等等。例如在讲到春秋战国时期前,我联系到寒食节的来历,以及课后的成语故事,要求同学回去查找课外书,以及上网查找,课前让同学讲述,并根据学生的积极程度给出评价。学生在通过查找资料时开拓了知识视野,向同学们介绍课外历史知识中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而期盼着下一次的介绍时,他无疑已由这项活动引发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对于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转变,教师要给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把学习态度的转变列入自评、互评的范围。

   

(2)以个人代表作品作为智能展示评估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但并非都能在学习中发挥出来。个人代表作品能有效地挖掘和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注入新的内容,更为学生重新认识、评价自己和同伴提供有力的证明。例如,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交一份个人在历史学习方面的代表作品并在班上举办个人作品展,对作品不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可以是自己写得最好的一篇历史小论文、可以是课文某些有争议性的问题的个人见解、可以是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画成图画、或者某些知识的小手抄报、小制作等等。由于作品形式不一,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能将自己最强的能力展现出来,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完全可以因势利导,通过作品展让学生发表他们对作品的不同看法,引导他们发现和肯定同学的不同智能。这其实就是学生对作品的自评、互评表现。作品是学生的心血,是他们一段时间以来历史学习的成长展现。因此,教师应通过激励性评价把握学生的智能特征,使学生从学习过程和作品中有所领悟,为学生的成长留下光辉的一页。 二、       充分发挥终结性评价的积极作用 终结性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的评价,常以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每个学期根据课程进度大约进行3次单元测验,通常在测验中我们都会加入一道开放性题目,如“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有人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呢?”“假如通过时空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你如何改变自己去适应当时的生活”,大都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根据基本史实发挥想象,写成200字左右的小文章。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类有自由发挥空间的题目,而在学生的答题中,我们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内课外知识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渠道之一。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是教师对终结性评价考察作用的更深层次的延伸。结果分析可以体现在统计全班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和各分数段的分布上;了解学生各种题型的答题情况,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答法;哪些学生是有进步;哪些学生有所退步;分析个别题目失分较严重的原因等等方面,由此促进教学的改进。讲评方式应多样化,避免教师一人讲,可让学生参与到这一环节中。对于失分不严重的题目可由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讲解,教师从旁点评。这是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对他们学习的极大认可。但对于普遍都没做好的题目就需要教师详细的讲解了。实践证明,通过对考试结果的深入分析和对考试的详细讲评能充分地发挥终结性评价的积极作用:对优秀学生而言,可增加他们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巩固和提高成绩;对于困难学生而言,能使他们得到帮助,改进学习,提高和恢复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感到他们正在取得进步。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命大环境下,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应该紧跟教改的潮流和步伐,打破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揉和统一、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就既注重过程兼顾结果,又重视个性与共性。这样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给学生多一份尊重、多一点激励,学生就会多一股学习的活力;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激励、考察、导向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2003年4月2、关老健、陈观瑜主编 《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新课程通识培训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3、唐晓杰主编 《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下一篇:论新课改下的多媒体历史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