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在过程中促进地理生成学习的实践性探索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学生生成学习的动态性,使得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处理动态生成中的问题并将教学预设转化为生成,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就显得更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动态生成的内容,也有许多影响生成的因素,我们利用有利于动态生成的资源,通过增加开放式活动,采用在过程中呈现内隐目标、调整预设的教学策略,有效地促进了预设向生成的转化,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生成学习。一、增加开放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检测、反馈任务和时间是制约教师获得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两个因素,如何在获得大量时间观察、了解反馈信息的同时,又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可采取开放式活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可通过讨论、动手绘画、探究活动,让学生活动和思考,腾出大量的时间来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成的目标等情况,借助多媒体、投影仪增加检测次数,了解学生知、能掌握情况。如在初一地理“地图”的教学中,可尝试着让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启发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在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的过程中,可看到学生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摸索过程,了解学生生成的一些问题和目标。学生活动的动态性使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学习态度等情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教学中可采取在过程中反馈的策略,分阶段检测、询问和观察。如在上述“地图”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始终注意观察学生绘图的积极性、碰到困难时的表情;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分四次询问、检测,分别了解学生对比例尺及其应用、方向及方向的表示等内容的掌握情况,其中两次以试题的形式,对“比例尺的应用”采用板演的方式,最后在新课结束时作综合检测,对以前教学中出现较多的问题“比例尺的大小”、“南极房屋的朝向”等展开讨论,在不知不觉中补漏、强化。任务、动机、兴趣等因素影响着学生的认知行为,它们通过利用记忆、理解、评价等基本内隐因素促进学生产生向预设目标生成的外显行为。但目前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合作的师生关系下生成学习的理解仍较为肤浅,对自身和教学的评价仍以考分为唯一标准来衡量,这对生成学习效果的提高极为不利。我们要以现代教育观念来解放思想,尽量通过各种活动去了解学生,在过程中与学生沟通,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有选择地学习。二、在过程中呈现预设内隐目标学生认知的过程是心理、思维、行为的复杂的系统活动,预设目标的内隐因素与学生外显行为相一致的程度,对学生的认知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影响。地理新课程教学有着多元化的目标,这些目标在内容上既有行为也有知识,在形式上既有外显的也有内隐的,学生对多元化目标的明确很难做到一步到位,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所以呈现这些目标也应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我在教学中作了多次探讨,觉得一般情况下的较好方法是,可用媒体先出示一般目标:知识、能力、情感要求,使学生先明确外显的行为和知识目标,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活动,并在适当时候创设情景,用媒体再现一般目标,说明其内隐目标,形成新的行为和知识目标,这样分阶段使学生逐步明确内隐目标,逐步实现教学内隐目标。例如,“地图”的教学预设目标为:了解地图的意义、识记并辨别方向、理解比例尺量算距离、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其内隐目标有:学习、使用地图的兴趣、使用地图的习惯、观察力的提高、比例尺的运用等。在导入后,可用投影仪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对该课要掌握地图、方向、比例尺等知识,还要掌握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技能一目了然,但极少有学生能了解培养兴趣等内隐情感要求,也极少有学生能明确“提高观察力”、“运用比例尺”等内隐目标。可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以旅客问路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方向、比例尺、等高线等地图要素的组成,了解地图的重要性,接着可请学生动手绘一幅学校的平面图。在学生活动中,可感受到高涨的学习热情,这告诉我们,动手、探究等开放式活动可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利用预设与生成的相似性,诱导生成目标向预设接近学生生成学习的动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新目标与预设有很大的出入,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可在教学中抓住那些与预设相似的目标,鼓励学生讨论和创新,逐步完成教学目标。上述“地图”的教学,在学生绘图过程的起初,生成的问题和小目标有:纸这么小,如何才能画出学校?教室怎么摆放?先画校门好还是先画教室好?用钢笔画还是用铅笔画?怎么老是画不象,怎样画才能画的象?在路上画几个人……?这些问题和目标有些与学习无关,有些较为深奥,有些与当前教学目标“方向”相似,如“教室怎么摆放”。可以与教学目标相似的“教室怎么摆放”为问题请学生展开讨论,并一边讨论一边请学生尝试解决的方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后,终于明白绘制地图必须“设定方向”,而且“范围大小不同的地图可用不同的表示方法”,在此过程中我们很自然地完成了“方向的表示”等教学。鼓励对学生的学习有巨大促进作用,尤其在学习碰到困难时,鼓励和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成就感,帮助学生排除困难。所以我总是鼓励学生尝试问题的解决,对学习中的“错误”不立即作出中止,而是希望他换个途径试试,促使其纠正,使其在愉快和成功中学习。如上述“方向”的学习,学生就是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自己的摸索中获得愉快和成功,在愉快和成功的同时,掌握“方向的表示”的。既然我们相信“鼓励”在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评价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我们为何不利用“鼓励”诱导学生生成、促进学生的学习向预设接近呢?四、在过程中及时调整小目标,促进预设向生成转化实现目标的过程是学生的生成学习过程,通过这一学习过程能否将预设转化为生成,一要看学生生成的新目标,二要看教师能否及时调整预设目标,使新目标与大多数学生的生成目标相一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多年来一直被我们忽略的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在过程中调整预设目标,使预设目标与学生的小目标一致。如在上述“地图”教学中,学生在完成“方向”的学习后,我发现生成的问题和小目标没有一个与“比例尺”相同,当时我觉得可利用“纸这么小,如何才能画出学校”这一问题(小目标),于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理解比例尺量算距离”调整为“按怎样的比例缩小”、“在地图上校门到我们教室的距离该画几厘米”等目标,在学生绘图中和学生一起探讨,共同解决,使“比例尺”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主动学习,离不开间接兴趣的培养。问题具有启发、诱导、寓意等作用,用“悬念”创设生动的情景,设置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相一致的目标,有助于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在日常教学中,可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例,用那些带来愉快感的事,用学生曾经获得成功的事,用新颖的事例来设置问题,形成新目标,逐渐转化为生成。例如,上述的“按怎样的比例缩小”、“在地图上校门到我们的教室该画几厘米”,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常见问题,都很熟悉,都有过成功的体验,既为学生学习“比例尺”架起了桥梁,起到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动机,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摘自:《地理教育》2004.5)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板书设计    下一篇:浅谈如何收集地理课件多媒体素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