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树立新课程理念 优化地理教学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树立新课程理念  优化地理教学

 

黄岩区灵石中学  徐文

 

[摘要] 新课程改革为地理教师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作为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实践者,必须转变传统理念,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教学理念、教师理念,积极投入新课改之中,做新课改的推进者。

[关键词] 课程改革·课程资源·教学理念·教师理念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真切地看到了新课程所提供的一些先进理念,正在影响并引导着教师行为、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笔者从课程理念、教学理念、教师理念三个方面谈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一、课程理念的变革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而课程的意识淡薄,课程基本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这种课程最大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这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毫不匹配,因而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教师一般对教材抱神秘主义态度,不仅不敢增删教材内容,甚至迷信教材上的教学方法,将教材神圣化。这种教材理念强调教师对其绝对服从,教师必须持有一颗“尊敬”之心,不主张教师去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课程资源不是唯一的,而是以教材为中心的多样性的统一。课程仅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反思性、批判性和结构性的实践活动之“蓝本”,它不是给定的制度化的教育要素,而是师生活动中动态生成的;课程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而是整合的“文化资本”。课程“不仅仅是知识,还是经验,是活动”,这意味着课程理念的重大变革。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材理念和课程理念,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材料和工具,即“材料式”教材理念,敢于以怀疑的精神对待教材,对“教什么”和“如何教”都试图找到自己的独到见解,应将教材的功能定位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只有对教材作革新性和批判性使用时,课程的潜能才能得以现实展现。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教案的过程,而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可见课程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动态永恒发展变化的。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创造性的劳动,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那么在新课改中,就地理教师来说,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各样的地理课程资源为地理教学这个中心工作服务呢?要以地理教材为中心,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加强学习和研究,开发利用好以下几种课程资源:

1、地理教材系列的选择和使用

首先,要选择好地理教材。伴随着教材多样化的出现,我们如何选择适合本地区和本校学生的教材,地方、学校和教师应具有更大的发言权。在选用教材时,要选择有形式多样的活动性课程内容的教材,如讨论活动、调查活动、研究活动等,同时还应考虑有没有相配套的学生地图册、地理教学用具、挂图、地理教学标本与模型以及地理教学软件,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学生学习资料等。其次,要用好地理教材。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蓝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依据,但不能认为教材“神圣不可侵犯”,地理教师敢于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教材,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用创新的思维对教材内容作增删,灵活调整教学顺序,敢于质疑教材完善教材。

     

2、大众传播媒体的选择使用

大众传播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电影、互联网、报刊、书籍及音像资料等,这些传播媒体包含了丰富的知识,而且时效性强,贴近学生生活,教师适时选择并运用于教学之中,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整合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从而形成课件,把课件展示给学生看,可以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从网上获取实用的动画、图片、文字等进行再加工,形成适合课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如讲风蚀蘑菇和天涯海角时,可从网上下载做成多媒体课件,把地理事物的形象展示出来,让自然的美和自然的力量震撼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让学生间接感触自然解决直观性问题。

3、地理教学设备设施的选择使用

地理教学设备设施有地理教具和地理学习场所。地理教具包含地理教学图片、地理教学标本、模型以及地理教学器材等;地理学习场所包括校园、野外、社区,校外地理学习场所如气象馆、科技馆、天文馆、区域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如讲“大气环境及其保护”时,既可以访问气象统计部门,也可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讲水库选址时,可将学生带到长潭水库去观察水库周围汇水情况,认识山谷(集水线)和山脊(分水岭)的区别,分析水库大坝的选址与地形、地质条件间的关系等。

4、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力资源包括地理学科专家、地理教师、学生、家长、资料管理员、实验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发动学生,把一些散落在社会上的地理课程资源搜集起来,为教学服务。如讲“旅游资源”时,就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旅游景观或自己所去过的地方,介绍这些地方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等,同时让学生把收藏的有关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图片带到课堂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理念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理念基本是以教师为主的,如教师能否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传授知识,教师的教态、语言、板书是否适当等,而新的教学理念从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转向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当然,教师的表现行为也应关注,但主要是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1、 由重“预设” 向重“生成” 转变。

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预设”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预定计划或方案。生成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到教师预先设计的活动或探索中,从而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新的需要、新的学习气氛和课堂状况等。“生成”分为“预设生成”和“非预设生成”,预设生成是指在教师的意料之中、计划之中的生成;非预设生成是指脱离或超出了教师的预计的生成。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预设可以使课堂有序进行,然而新课程更加倡导“生成”。这是因为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度预设,不允许课堂教学出现任何意外“错误”,这样的课堂就会缺乏弹性和活力。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动态生成,利用学生的生成(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既要努力促进学生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非预设生成,由于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面对这些预设之外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突破原先教学预设的框框,捕捉临时生成资源中的有意义成分,及时调整教学,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非预设生成”。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要改变传统地理教学这种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结论性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死板的条文背诵。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个性的摧残和发展力量的遏制。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在新课改中十分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体验过程。

       

3、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

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少教甚至不教,学生学是为了会学。地理教师必须抛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能再以精彩的演讲赢得教学,而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去感悟、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讨论式、体验式等多种方式的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活跃思维,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学习,智慧与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和技能得到培养,兴趣和情感得到薰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教师理念的变革

传统的教师观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充当教学中心和权威的角色。而新课程的功能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理念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新课标把地理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要求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广大地理教师应放下师道独尊的架子,转变角色:

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充当“演员”,把学生当成“观众”,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显得机械、沉闷。新课程中,教师要由“演员”向“导演”转变,变“讲堂”为“学堂”,教师应以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优良的道德风范和充沛的创新精神去引导学生,但不是学生的控制者和支配者,学生应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的机会,这也意味着上课教师不再一味地付出、一味地传授知识,而要成为学习的合作者,成为合作学习的助手。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交流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求得新知识、新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2、教师要成为教学教育的研究者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不从事教研,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 的“专利”。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经验进行总结,对课堂师生之间的智慧闪光点进行深刻反思,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上升到一定程度,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3、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丧失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因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积极投入地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中。

回眸历史,课程改革总是伴随着希望与困惑,矛盾与冲突。作为一线地理教师,应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去研究,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相信我们的课改会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等待我们的将是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高中新课程编写组。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

2、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朱翔一。论地理思维创新,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3)。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下一篇: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地理学科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