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浅淡对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认识及复习备考策略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淡对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认识及复习备考策略

 

     内容摘要:即将在广东省全面实施的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对教学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面临诸多认识和操作上的困难。本文初步探讨了对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认识和复习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学业水平考试 性质 难度 备考 策略

 

2009年,广东省将首次实施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这是一次新的举措和尝试,也标志着实施多年的会考制度和高考X科制度成为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和高考适度挂钩的原则更要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视。但面对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我们仍然不可避免的在认识上和具体操作上存在一些困难,时常有无从下手的感觉。首先在认识上,学业水平考试的难度应如何定位?是和会考接近还是和高考文综地理部分相当?又或是介于两者之间?其次在具体操作上,面对理科班学生普遍不重视地理学习,复习任务重,每周课时又少的诸多矛盾该如何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认真研究学业水平考试的相关性质及政策,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备考策略,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一、对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性质及难度的认识

1、《教育部关于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定位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其功能阐述为:“其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是反映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普通高中课程管理,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

对于上述文字的解读,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语句的表述:一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行的终结性考试,旨在全面反映高中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这说明学业水平考试决不是什么选拔性考试,而是一个考查性质的考试,具有普适性;二是“其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进一步说明了学业水平考试虽然名称和毕业考试有所差别,但仍具有毕业考试的性质;三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明确告诉我们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适度挂钩,其成绩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高考的录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延续了高中毕业会考的一些基本功能,即都具有毕业测试的功能。同时,其功能更为全面,主要体现在和高考录取适当挂钩。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用这样一句话来定位学业水平考试较为恰当:“学业水平考试是难度稍高于会考,同时具有高考录取参考价值的毕业终结性考试”。

2、考试的性质决定难度,由此看来,地理科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难度定位也将略高于以往的会考。《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中有关命题指导思想的表述为:“以教育部2003年制订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简单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更加有力的印证了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将以考查基础知识和能力为主,指导我们一线教师将精力放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巩固培养上,而不是盲目上难度,给自己和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3、从目前信息来看,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挂钩的方式是以“C”级为基础(艺体考生另有要求,这里不再论述),即各类院校的录取会明确要求学生要达到几个C,无论是以之前出台的50分为标准计算还是最终以百分率计算,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难度都不是很大。因此,我们地理学科的备考应该以面向群体和多数为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即可。

     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备考策略

l、 从基础入手,立足教材,精心计划

从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难度来考虑,绝大部分将是基本题,这就决定了所考内容将以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只要基础扎实,就会确保较高通过率。这就要求我们立足课本,从基础入手,在指导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将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我们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时少、复习时间紧、内容多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统筹安排复习各阶段各环节,我们可以将主要复习重点放在难度大、考点多的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部分,这部分一定要讲清讲透。同时要将教材内容有序整合,注意前后关联和逻辑,切不可将复习课上成新课;要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增强自信;重视“死角”,不漏掉重点和难点。

2、精心选择和编制练习,巩固基础

复习过程中一定量的训练是巩因基础、提高能力的必要手段,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效果和考试的成败。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良莠不齐、难度不一,甚至有些资料内容雷同、章节编排混乱,有些和目前高考的文综地理部分难度相当。这就要求在地理复习资料的选择上要依据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和本校学生特点,精心选择,切不可完全照用现有资料。同时,要自己编制部分练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在挑选题目方面,要明确题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所选题目以基础题为主,并将题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大类,既能够避免由于题目太难而使基础较差的同学产生厌学情绪,又使学有余力同学能够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答题速度,进一步熟悉各类题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综合和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增强考试的适应力,也可以发现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利于查漏补缺。教师对试题要做及时评讲、归纳、提炼,对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举一反三的转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掌握、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3、复习中要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一是要重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地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我们在进行地理复习时,要注意强化地图意识,养成读图、填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习惯,形成利用地图信息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善于把知识定位于地图上,在地图上获得生成知识,即图文转换。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重要地图,做到烂熟于胸,如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等一些重要地图。对于这些重要地图上重要知识点,要加以强化,做到看到图后就象看到老朋友一样熟悉。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能够快速从各种图中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如关于城市区位的问题,要让学生拿到图后,根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宗教、军事、政治等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中准确提取出图中出现的相关因素,进而对某一具体城市体区位进行准确评价;再如关于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问题,要指导学生在图上寻找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相关信息,正确判断出影响某一区域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二是要注重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法是中学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如在复习地中海式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时,我们一定要强调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显而易见,相同点是大陆西岸,相异点是纬度位置不同。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伸联想所处纬度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由此引起的气候特征的差异,必将大大有利于基本概念的形成。再如通过高气压与低气压、气旋与反气旋、、向斜与背斜、地堑与地垒、内流河与外流河等比较,可以使学生对这类地理概念既深刻理解,又能比较鉴别,防止概念混淆。

4、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地理能力

近年来,各级各类地理考试中知识点的呈现往往以一些时事热点为载体,这似乎成为了“时尚”,其实,热点问题考查的最终目的还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关注近一两年来的热点问题,如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问题、我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去年的汶川地震问题、朝鲜发射导弹问题、我国军舰赴亚丁湾护航等问题。二是要寻找时事与地理知识的可能结合点,如流感问题可能和影响其传播因素的温度、人口流动等地理因素相关;我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有可能融入领海、专属经济区等考点;朝鲜试射导弹可能和地球运动知识相关等。总之我们要通过这些时事热点问题的探讨逐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最终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5、控制复习难度,培养学生答题技巧

在复习中,要时刻注意把握复习难度,不要引进过多难题,要抓住教材,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熟悉、理解和记忆。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选择练习题和测验题时,都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能够以夯实基础,力争基础过关为复习的关键。在解题技巧的训练上,要有意识的在平时训练中教会学生如何提高选择题的答题准确率,如比较法、排除法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以上是本人对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一点粗浅认识和复习策略的看法和体会,有诸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同仁予以批评指正。

 

参考资料:1、《教育部关于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2、《2009年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细则》

3、《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

4、《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与评价指导》 广东省教研室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关于利用课堂动态资源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下一篇:整体互动、优质高效--浅论新的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整体性教学实施要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