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刘国全

摘要  本文阐述了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标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列举了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在实验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并提出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化学实验教学建议。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化学  实验  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文件,其鲜明的特征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构建了新的课程目标体系,打破了按学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的传统框架,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科学探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及要求,实验教学的有关内容和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

1.《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在内容标准中要求达到的目标是:“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2.《课程标准》中的化学实验在粤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中的分布

     由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简称粤教版)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增加了探索性实验,减少了验证性的实验,形式上更加灵活,除课堂实验活动外,还有许多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实验活动内容,有的还与社会调查联系起来。

    下表列出了《课程标准》中的化学实验在粤教版教科书中的分布情况:

教材章节

实  验  内  容

第一章

①观察一组化学变化,讨论并归纳出化学变化的一些特征。

②化学实验常用操作。

第二章

①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②观察浓氨水和浓盐酸接近时的“空中生烟”现象。

③通过实验比较空气和水压缩时的体积变化情况。

第三章

①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②实验室制取氧气。

③观察硫酸铜溶液(或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快慢的影响。

④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教材章节

实  验  内  容

第四章

①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②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的净水作用。

③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第五章

①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③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

④比较原油常见馏分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其燃烧的情况。

⑤观察某些燃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现象。

第六章

①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分别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③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

④设计实验推断孔雀石(或碱式碳酸铜)分解的产物。

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在加热条件下氢气与氧化铜反应。

⑥设计实验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第七章

①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②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等洗去。

③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第八章

①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②使用pH试纸测定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

③小组协作完成当地土壤酸碱性测定的实验,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议或适宜的种植方案。

④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知识视窗)

⑤当地农村常用化肥的鉴别。

⑥配制某种无土栽培所需的无机盐营养液。

第九章

①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第十章

 

综 合

从环保部门(或环保网站)了解当地环境污染情况,参与有关的环境监测活动。

①观察铜锌原电池实验。

②用实验证明: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生成了新的物质。

③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氯化铜溶液用石墨电极通电分解。

④加热碘固体,观察发生的现象。

⑤分离氯化钠固体与铁粉组成的混合物。

⑥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

⑦自制汽水。

⑧设计实验,探究农药、化肥对农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

3.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实验是化学课的魅力所在。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不但能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化学知识,还能促进他们获取和灵活应用化学知识,更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课课有收获”的情绪体验。有专家指出:“在教学中,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目标,《课程标准》中已经不是简单的“初步掌握……”、“练习”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说明《课程标准》对实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探究已摆在了首要位置,变“听化学、看化学、练化学”为“看化学、做化学、用化学”。

    《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中,常常出现“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了解……”等描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实验尽可能地出现在各个角落,绝对不能“讲实验、背实验”。化学实验不仅是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将它作为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最后为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做好准备。

总之,《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是:对教师来说,要将实验作为实施新课程目标的工具、手段;对学生来说,实验既是一种技能,又是他们学化学、用化学从而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的有力武器。

4.中考化学实验题的比重

    统计历年的中考试题的考查内容后发现,涉及化学实验的题目约占25%左右,而2006年则达到了34%,知识落点多数在化学药品的选用,常见仪器的名称、连接使用的方法,装置气密性检查,画出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和收集装置等。

二.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问题之一: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实验室的器材越来越完善,为顺利开展化学实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却普遍较差,实验时手忙脚乱。例如,学生答题时都知道瓶塞要倒放,但做实验时,不少所谓的“好”学生仍将瓶塞正扣在桌面上,老师当场指出错误时,他们才恍然大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动手实践的机会和体验。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很有兴趣,但很多人只顾贪玩,不去认真学习正确的操作。如何充分发挥化学实验课的功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摆在每位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问题之二:化学探究实验需要耗费较多的教学时间,跟紧张的教学进度形成一对矛盾。为了及早完成教学任务,许多老师只好缩减化学实验的时间,甚至略去一些实验不做,变“做实验”为“讲实验”。然而,这是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悖的。

问题之三:我们的实验题目教学滞后于中考。根据历年的中考评卷分析发现,实验操作类的试题得分率偏低。例如,2005年中考试题关于检查气密性的方法,2006年中考试题关于连接仪器的方法。这些都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内容,学生却不能正确作答。

三.关于实验教学的做法与体会

针对化学实验教学,谈几点做法,供大家探讨。

1.课堂实验让给学生来做。

一些难度不大的探究实验,放手给学生来演示,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常用的做法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给学生轮流来做。这就促使学生在课前要认真预习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全班同学都在进行监督,并随时指出其中的错误操作,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安排学生课外做实验,留影供上课时使用。

一些不适宜在课内做的实验,可以安排学生代表在课外做,并录下实验片断,供上课时使用。例如,在讲《我们周围的塑料》一课之前,让学生事先做了各种塑料燃烧的实验,并用数码相机录像,上课时边播放录像边让学生解说。这样,既避免了污染环境,节约了教学时间,又让学生身临其境般体验到实验的过程。

    3.难做的实验由实验录像来帮忙

一些较复杂或者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来实现。例如,水的蒸馏装置、明矾净水实验、氧化汞的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等。关于水的蒸馏实验,必须在实验室才能完成,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看不清冷凝管的结构,很难理解冷凝的过程是怎么回事。为此,可以拍下冷凝管的特写照片,通过投影放大,再录一段视频,不用解释就很容易让学生明白。

4.安排学生在课后分组完成一些实验。

例如,对于“用pH试纸测定食醋、肥皂水、矿泉水、鲜牛奶、石灰水、雨水、洗发剂和护发剂等液体的pH,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这一实验,在课堂上演示,学生看不清楚现象。通过发放一些pH试纸让学生回家测定常见液体的酸碱度,学生不但体会到书本知识的学有所用,更能体验到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而产生的愉悦感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5.开放化学实验室,提供探究的平台。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经过审查后,开放实验室给个别学生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这主要是为了鼓励个别对化学极有兴趣的同学而设的。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尖子生的培养有重大作用。

6.不要忽略“小实验”

一些看似简单的小实验,比如水的沸腾、蜡烛燃烧等,教师往往认为学生比较熟悉,上课时常常省略。有时布置学生做的家庭小实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真正去动手做。例如,蜡烛燃烧的现象,课堂提问时,很少学生能答出来。在课堂上演示了如何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之后,单元测验时出现这类题目,答题情况明显比没有做这个实验的班要好得多。

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化学实验教学建议

    1.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

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要明确一种观念:实验教学是成功的化学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要做好每一个实验,尽可能把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多动手进行实验,感受化学的魅力,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力避纸上实验。另外,新课程对化学仪器和药品有新的要求,有很多需要更新和补充。因此,必须及早做好购置计划,以保障正常教学的需要。

2.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弄清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开展化学教学的重要依据,只有认真学习,真正领会其中的内涵,才能较好地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对教材中相关的化学实验进行改进或补充,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一氧化碳的燃烧实验,可以改为在集气瓶口直接点燃,操作简便易行,现象也比较明显。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实验为先导,寓教学于兴趣之中,以实验为媒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验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充分挖掘实验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上的潜在教学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评价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并探索如何将现有的实验装置加以改进,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同时,在实验教学当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准确表达实验方法、正确描述实验现象,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规范、流畅地进行表述的能力。

4.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复杂的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多种媒体的配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是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新课程的实验是探究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本身也是一种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创新,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参 考 文 献

夏正盛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江琳才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北京&广州: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王小明主编.化学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PBL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与体会    下一篇:浅谈如何利用“问题探讨”培养学生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