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生物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生物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江苏省铜山县柳新中心中学    韩金凤(221142)

内容摘要: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产生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没有产生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法指导等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

当前,我国的初中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累,他们并没有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让人想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鲍里奇基的“有效教学”理念,而且今年我县特别强调课堂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产生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没有产生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怎样让生物课堂教学显得“有效”?以下方面是我的一点尝试。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三维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目标要准确和明确,其次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方面。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具体划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而且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生物科学素养的灵魂,因此,如果教师能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贯彻到生物学教学中,既可丰富生物学教材的内涵,又为培养高素养的人才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与机遇,同时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目标可阐述如下。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知道光合作用离不开光;说出光合作用的“加工厂”是叶绿体;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能力目标:学会有关光合作用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推导、归纳出光合作用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了解科技对人类的贡献。这样把目标进行了细化,提出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二、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刻,对学生的研究要透彻  首先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教材”教学观念,必须弄清楚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实际上还是课程理念问题。作为生物学教师,要通过生物的教学,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要按照标准用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为教师所利用,而不能单纯的就教材来教教材。如何根据标准用教材呢?其实就需要我们平常在备课中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把教材钻研得越深刻,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而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其次,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只有把所教学生研究透了,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搞好针对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真正研究透了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知识根基,教师才能理解学生的言行,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从而师生之间达到互相理解、互相交融。中国有句古训:“亲其师而信其道。”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因此,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获得教育成功的情感基础。

三、创设情境,调节学生的兴奋中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使其由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对于“情境”的创设,应该突出的是能使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他们的思维冲突,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的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始终在动态平衡中前进,才能有机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其中“问题情境”就回应了这一要求,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挑战自我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生物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来,效果很好,而且还节省时间,真正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效益。例如,在“人的性状和遗传”一课的导入中,我就先让学生留心观察,会发现子女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与父母有很多相似之处。调查在座的各位同学,你有哪些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与你父母相似的地方?在大家所列举的性状中有哪些性状可以遗传,哪些性状不可以遗传?汇总学生列举遗传性状和非遗传性状,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要问为什么有的性状可以遗传,而有的性状不可以遗传?学生根据己有的知识,通过交流、讨论,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再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利用挂图、标本、模型、实物、投影、课件、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科学调查、资料分析等,设置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意识。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对生物活体、标本、模型、挂图等传统直观教具有极大兴趣,而且对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尤其是能引起上课容易分心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课时,学生通过“叶的蒸腾作用”的实验观察,发现罩有叶片植物的塑料袋内有很多小水珠,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塑料袋内的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进一步提问:如果这些水蒸气是从植物体里出来的,那么植物体应有什么样的构造,才往外跑“气”?学生自然会想象出植物体表面应有水蒸气跑出的孔,这些孔一定很小,是肉眼看不见的。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质疑:叶片上是否有水分散失的“门户”?指导学生制作和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提问:植物蒸腾失水的主要器官的什么?它的什么结构与散失水分有关?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移栽植物时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森林附近经常下雨是怎么回事?学生经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去发现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就能对蒸腾作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四、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当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生物教学活动必须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构建起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模式。

  新教材为教师改变旧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变换多种教学方式,如讨论式、参与式、辩论式、案例分析式、问题解决式、探究式、角色扮演及小组活动等。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为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教师在一堂课中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同时结合,目的只为让学生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反过来,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多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开始“滔滔不绝”,生怕完不成教学内容。殊不知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累得半死,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没有效果。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这种“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乱抢本属学生在课堂预习、消化、吸收的时间;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例如,在“人的性状和遗传”一课的教学中,我一改过去由教师讲授直接呈现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分析、推理、判断得出。在教学中侧重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启发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首先让学生对人的一些遗传现象通过交流、调查研究,对遗传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发现生物学现象,探究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而不是学科的基本事实,重视形成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知识本身,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方法调节和控制学习活动,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多挖掘学生潜力,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之中,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几年来的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如在进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时,作为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启发引导学生从两者发生的条件、场所、能量的转变、储存或释放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共同归纳出:光合作用只能发生在绿色植物中。而呼吸作用可以发生在所有生物体中。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被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只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将能量释放出来后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生物体生命活动直接利用。所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不能把两者看成简单的逆转。学生不但能归纳出来二者的不同点,而且还能找出二者的联系。

五、有效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教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设了许多活动项目,如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设计、模拟制作、课外试验等。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

从近几年的生物中考试题看,以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为主要目标的试题,诸如实验设计与分析,信息的获取、处理、转换与表达等类型的试题,已成为生物中考的主要题型。作为教师,要提高学生这方面试题的得分率,必须在平时注重学习方法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抓住教学内容的核心,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培养学生抓中心、抓重点的能力;生物教学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很多,在每一节课的最后,可以设计一些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章节内容总结复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概念图对章节内容进行归纳和联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大胆尝试,积极诱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变苦学为乐学,再给予方法点拨,使学生从乐学走向巧学,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与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    下一篇: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