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关于“信息技术整合”之“整合”的理解和解释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信息技术整合”中的“整合”来自英文的integrate(动词)或integration。这一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提出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integration简单地理解就是“有机组合”(在工程学中常被译为“集成”)。其实大家从集成的角度理解这个概念会比较清楚,既然是集成就应该是“无缝的内在结合”,用我们惯常的话语讲就是“有机的结合”。

最早将integration应用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IT in education或ICT in education)的目的正是希望老师们能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非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技术-当然现今基于因特网的大多是基于计算机的)与课程教学的其他各个要素(基于人的教育目标、基于知识技能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和学习内容、教学学习及活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技术在传递信息、深化思维、增进互动方面的潜力(说潜力有两层含义,其一:信息技术的设计人员在设计任何一项技术时都有高针对性的设计初衷,必须还原到这种设计初衷界定技术的潜力;其二:在教学领域,技术的优势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者的理解和设计、行动及互动)。

我国在翻译这个概念将其翻译为“整合”,其实翻译得很到位,就是“整体性的应用和结合”,或者就是“有机应用”,而非为了用而用或者割裂式的应用。

故此,第一、整合是一种“目标”

“整合”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所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一种层次和水平。

我这里所说的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限于教学学习。具体而言,包括包括利用信息技术的媒体优势尤其是远程优势提供受教育机会、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表达存储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在数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教育管理的效果效率。

既然是目标,就不是自然发生的或者我们可以坐等或者我们可以空谈出来的,而是需要有关的前提以及相关人员具备相关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包括合理的教育目标、合适的教育理念、合格的教学能力、恰当的设备资源、系统的教学设计、灵活的教学策略等等。

第二、整合是一种“过程”

整合是一种发展性的过程,任何人都在不断尝试中慢慢接近较为理想的整合目标和状态----前提是出于教育的目的并对整合有比较明确的理解,而非出于功利的非教育性目的。

既然整合是过程,大多数人就要经历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萌芽期”:开始学习技术和软件;“应用期”:尝试在分科教学中加以应用----我国中小学大多处于这一阶段;“整合期”:将信息技术内生性地(从教育教学目标出发而非外在的功力目标)、无缝式地(技术与其他教育因素有机衔接)、流畅地(教师学生或其他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基础)、自然地(相关人员基于需要和能力形成自觉的习惯而非外力强迫----就像我们每天刷牙)的应用到相关教育教学学习行为中;“变革期”:信息技术设备软件资源及其应用行为积累到一定阶段,由此产生大量新的教育教学和学习需求,对原有教育体系提出挑战。为了新生

而合理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目标,教育系统作出变革(一定注意这种变革绝对不是单纯为了吸纳技术)----变革期一般要经过长期的技术累计和经验积累,并慎重做出。

所以,所有老师蹒跚学步式地学习各类软件和设备的使用,看似笨拙地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技术都是实现“整合”必经的阶段----水平高的老师可以缩短这些阶段,但似乎没人可以逾越这些阶段。

第三、对教师而言,广义的“教学法”是整合的关键所在

“整合”之事,事在人为----在教学这一层面的“人”是教师。

而对教师而言,关键在于广义的“教学法”(pedagogy)能力及相关行为,对此,我曾经专门写文章论述,并提出了我的“冰激淋模型”(有些老师可能在我的讲稿里看到过)。广义的教学法能力能力及相关行为包括:界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把握学生情况;从上述三方面出发审视信息技术的价值及价值所在,选择、组合或设计合理的信息技术,设计包含各类教学学习要素的教学活动,组织实施并评价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发展(包括德育)的教育良心为是所有教育行为能否成功的必要前提;

辅助学生学习和能力发展的教育理念是所有教师行为的落脚点;

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与效果的教学方法是所有教学行为的突破口。

所以,该批判的不是“整合”这个概念本身,而是对整合似是而非的理解,以及贴上整合标签的“非整合”行为(包括由于能力不到位导致的幼稚行为----这是成长中可以理解的阶段;以及为了功利目的而贴上“整合标签”的欺骗性行为----这是在评价任何教育行为(不论是否与信息技术相关)都不能容忍的----整合被别有用心的当做欺骗的幌子,不是整合的错)

另外,如果我们把“信息技术整合”理解为“教育中的信息技术”(IT in Education),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为教育工具的信息技术”和“作为教育内容的信息技术”。

“作为教育工具的信息技术”的内涵及内容主要包括“将信息技术用作教育媒体”:卫星、电视、广播、手机…;“将信息技术用作教学工具”:包括学科教学、跨学科的综合活动,也包括信息技术课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管理工具”:宏观者包括教育信息管理技术系统(EMIS),中观者包括利用教育软件对人财物事等信息进行管理(学生注册与管理、教育财务管理、教育行政事务管理、课程管理等),微观者包括教学学习信息信息管理;

“作为教育内容的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主要对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承担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学和学科的核心能力培养,这些核心内容在我国高中新课程的选修课中体现较为明显(通俗地说,即便让其他学科老师到机房上课,特们也胜任不了那些内容的教学)。在信息技术社会和家庭普及普及率较低的国家,中小学往往需要承担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扫盲的责任,我国亦是如此,这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中应用”的界限----这就是很多老师困惑的原因。

因此,在学校教学层面,关键不在于“谁整合谁”,而在于把其他学科教师“作为教育工具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学科“作为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内容、外延和范围界定清楚。中间必然有交叉和比较模糊的界限,那正是老师们需要合作、校长们需要协调的地方----当然,几乎没有几个老师和校长能合作或者协调的好。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下一篇: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