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探索科学课前作业布置的有效“点”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探索科学课前作业布置的有效“点”

——台州临海市涌泉中心小学  邱耿赢

 

内容提要】课前作业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家庭、社会、大自然等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学习经历。因此,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课前的探究准备,将其有机地结合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前介入新学内容,扩大学习资源,增加科学知识的积累。为了增强学生课前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我们必须找准课前作业布置的有效点,从学生的探究心理入手,关注探究内容的选择,指导学生课前探究方法的操作,点燃学生学以致用的激情,让课前作业的探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关键词】关注课前作业 有效点 科学素养

 

课前作业是在正式上课之前,根据课的内容、特点,选择适当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某一科学内容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尝试实验等方法,完成课中或教师设计的作业,教师再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为教师的科学课堂教学作好充分准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以住我们科学教师大多只是随意性地布置课前作业,或让学生准备上课用到的器材,而对学生的课前探究缺乏细致的关注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对枯燥机械、没有明确目标的科学作业布置丧失了动手探究的兴趣。因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完成课前作业,让他们在课前活动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课前作业布置都成为丰富学生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探究活动。以下是我对探索课前作业布置有效“点”的几点思考:

一、关注心理——课前作业布置的原点

良好的科学探究心理是提高动手能力,保证作业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布置课前作业时,我们应关注孩子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探究心理。

1、探索奥秘的动力  从现在的科学教材内容看,许多教学内容都要求师生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教师通过课前作业的布置,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激发学习的欲望。课前作业不再是让学生看教材写答案,而是让学生对下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准备。使其主动在教师课堂教学前获取初步的科学知识,扩大见识,开阔视野,锻炼思维,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在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作业时,学生往往会怀着探索科学奥秘的心理去积极参与。如果顺利完成了,他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认会自己有学习的潜能;如果做不好,他也认为老师还没教,反而会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关注难点,使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在课前作业时,我们要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融入到科学研究中去。

2、多元激趣的引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不同的课文,我们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激趣,如搜集信息、动手实验、种植饲养、参观访问等,让学生通过努力攻克作业中的难点,跳一跳,摘桃子,激发浓厚的探究兴趣,产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学生只要有了这样的兴趣,才会被科学探究所吸引,才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引入科学世界中去,从而主动地、千方百计地去解决问题。

3、专心致志的研究  在完成课前作业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把全部精力倾注到实践操作上,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尤其要加强思维的活动,形成大脑的兴奋中心,千万不能在研究中三心二意,心猿意马。

二、关注内容——课前作业布置的起点

我们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还绞尽脑汁地为学生布置各种各样的课前作业。可我们忽视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科学课的课前作业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去预习课文,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学生做什么课前作业的问题!日常教学中,教师们非常喜欢布置让学生课前去自行研究的作业,如上《蚂蚁》前让学生捉几只蚂蚁来进行观察,上《各种各样的岩石》前让学生搜集不同的岩石……但这种浅层次、没有挑战性的作业却导致学生对科学实践活动兴趣的丧失。那我们该布置哪些课前作业呢?又该提出什么要求呢?

1、搜集信息  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宽知识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这也是科学教师经常布置的课前作业。在上《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回家搜集不同的食物包装纸、盒,然后通过课本及上网搜索等途径,给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注上相应的名称,这样大大缩短了学生课堂上观察的时间,也使学生对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

2、实物观察  这里的观察是指不对观察对象施加任何影响的观察,它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活动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问题,发现规律。如《蜗牛》一课教学,我就课前要求学生养殖蜗牛,然后仔细观察蜗牛的身体特征,并特别提醒关注蜗牛形状、爬动、吃食等情况,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图画和文字记录下来。学生在课前去感受实物,这无疑会给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帮助。再如《土壤中有什么》一课,如果课前只是让学生挖一些泥土而没有指导学生去仔细观察,效果是不够理想的。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准备两类土壤(干的和湿的)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一一加以记录,这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科学制作  科学小学制作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课前布置科学小制作,可让学生自己从教材的图片及文字中捕捉信息,用自己的理解去选择材料、选择方法进行制作。如教学《造一艘小船》前让学生自己造船、《保护鸡蛋》教学前做一个鸡蛋保护器等,学生对这些小制作都很感兴趣,而且这种成就感也是他们所终身难忘的,教师也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科技小制作评比,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4、科学游戏  这一般是在某些课堂教学进行中某一环节所采用的活动方式,但把科学游戏作为课前作业布置给学生,有时效果则会更好。我在上《昼夜交替现象》一课之前,布置学生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游戏对这一现象有一初步的感知,从而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和运用。

5、实验操作  我们往往认为实验最好在实验室做,并与课文同步,事实上有不少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外做,并且可以提前。如我在上《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之前,布置学生先自己做一下实验,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的实验方案拿出讨论,再补充修改,这样做比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后做实验效果要好,使其对实验中需注意的细节问题引起重视,使实验更加准确、科学。

6、种植饲养  这也是课前作业的一种常见形式,学生普遍乐于从事,但要提醒重视的是,务必定期、准确地进行分析记录。另外还要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加以进行,使实验更具科学性。

7、参观访问  这是科学课必要的教学活动,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的活动形式。我在上《花、果实和种子》前,就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桔场和蜂场,听听场长的介绍,亲眼调查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情况,这样在回到课堂上组织交流时,不少学生对教材的了解已超越了课本,学生在课前得到的信息来自于家乡的生活,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三、关注方法——课前作业布置的支点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好比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是提高课前作业效益的前提和关键。

1、作业时间安排要合理  科学课前作业时间一般不要过多,以免遭到语、数学科老师和家长的反对。对于一些需长期完成的作业,如动植物的观察,食物变质现象观察等则要制订计划,定期加以观察与记录,做到长期坚持下去。

2、课前作业要求要领悟 (1)做到三到“眼到、心到、手到”。(2)善于思考,不懂就问。多查资料,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3)将观察与记录紧密结合,避免只观察不思考。(4)对一些时间跨度长的作业,要做到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四、关注运用——课前作业布置的终点

1、课前作业与教学相结合  在布置科学课前作业时,我们要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提供帮助,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生完成课前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把遇到的困惑记录下来,以便上课时重点解答。我们要求他们对所做的作业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只有课前、课中的紧密结合,学生的能力才能很快得到提高。我们还通过科学知识的比拼,科学作品制作比赛等为学生创设展现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2、课前作业与运用相结合  我们要求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搞科学,要将自己在探究过程中所得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也是学习科学的最高目标。课前作业,首要的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潜下心来观察研究,边动手边思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提出更深一层的要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比较水的多少》前,我让学生描画家里量药水用到的量筒(量杯)和喝水用的普通杯子,找出两种不同容器的不同处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感知刻度、亳升等测量方面的有关知识。

    科学课前作业的有效布置,对于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益处,由于学生课前完成了某一教学内容的作业,所以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时间分配,节奏快慢,还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能力培养等都能做到轻松自如,课堂教学自然而流畅,学生是有的放矢地学,教师是有的放矢地教,课堂气氛较为和谐。同时,课前作业的布置,也促使学生想方设法认真探索,独立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当然,要使科学课前作业的设计更为有效,还需要我们科学教师看得远,想得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求知路上的“别有洞天”,才能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窗口,这也是我们科学教师恒久的理想和美丽的期待。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

2、《科学课》 湖北教育报刊社 2007年9月

3、《新课程教学方略》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5年9月

4、《走进新课程》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科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下一篇:科学课堂有序探究活动调控的分析与改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