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巧用有效性策略 提升有效性教学—— 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萧山区新街镇新塘头分校 蔡华强

[内容摘要]:本课题通过对教材处理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等进行研究,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并在课堂内、外加以实践检验,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教研中也带动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科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新课程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课,总体来讲,课堂教学的成绩不容否定。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率低微。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从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建设以学为本的模式,坚持学为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让学生发挥潜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勇于质疑,善于拓展,大胆创新,切实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符合学科实际且具有个性富有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从新课程目标要求来看,影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有: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2、探究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基本途径。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2)教学目标的有效性;(3)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4)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5)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6)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

立足本校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积累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及其他同伴提供一些可供选择和参考的教学案例。并以建构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为抓手,开展推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并形成策略体系。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在新教材中,编者捕捉小学科学的各类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科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科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科学情境。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使得我们的科学教学是有效的呢?

(1)整体把握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根据现有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实际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案例1:科教版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有五个有结构的小活动 :

(1)我看到了什么? ( 图:一棵大树)

(2)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

(3)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4)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

(5)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教材中提到“我们看,我们听,我们摸,我们闻……”这时就应该让学生与自然界的大树来一次真正的亲密接触。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教材的。要求学生用布将眼睛蒙上,进入树林,用除了眼睛以外的其它任何一个器官去认识它,和它交朋友。孩子在不能用眼睛的情况下,进入到一个从未体验过的境界,发现了许多视觉占主导情况下所不能发现的更细微的情况。小树林变成了一棵棵充满个性的、与众不同的树的集合。

(2)开发课程资源,适当补充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开发科学实践资源,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等。

案例2:三上年级中溶解一单元,教师与学生进行《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的探究活动时,从对重量、体积有关——无关——有关——无关的思维过程后,这节课下课了,那到底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这就给学生留下一个生动的问题,学生再后续的研究中就会去找资料、问大人等途径寻找答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有理有据地提出问题和推理。我们将有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学生“走进”生活,拓宽视野。

(3)精心设计内容,活化手头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及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活用教材,使教材凸显实践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实践。

案例3:除了课堂上的观察、实验、小组讨论交流外,对课堂不便充分研究的学习内容可采取现场考察搜集信息、召开信息发布会问题研究、情境模拟、种植饲养、参观访问、社区家庭观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如动、植物知识的教学,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林园中开辟“种植园地”、“饲养自然角”。在“种植园地”里种上常见的自然课上需要学习的植物,可以是观赏性的花草,也可以是可食用的常见作物等,在“饲养自然角”饲养小鱼、小鸟、蚂蚁等,这样,学习有关知识时可直接到“种植园地”、“饲养自然角”进行观察实验,平时通过让学生给自然角里的小动物喂食、换水、清洁,为植物园里的植物除草、浇水、捉虫、松土、施肥等,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美德;既学到了自然知识,又有了情感体验。

2、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在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科学”;不仅强调让学生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科学活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改变用 “纯科学”去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让学生从现实世界和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让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科学教育的同时,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生科学学习的需要,让 “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案例4:教学《常见的植物》,不必追求学生对植物的知识究竟知道多少,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会和领悟什么是“观察”,“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确定观察内容和充分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学习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交流汇报。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看、闻、摸、听等多种方式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用测量的方式知道植物的粗、细、高、矮等有关信息;用文字、图画、采集标本等方法记录收集到的信息;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向大家描述植物。

3、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1)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实验教学法、体验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从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活动入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案例5:在教学《磁铁游戏》一课中,为了使学生知道磁铁有磁性和隔着物体能吸铁的性质,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步骤:1、玩“磁铁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识别信封里的各种物品,然后利用磁铁进行分类,最后归纳得出磁铁的性质“磁铁能吸铁”。2、小节目激趣。设计布娃娃在桌上跳舞的小节目,引起学生质疑后再析疑、解疑。学生动手实验得到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3、知识应用“巧取试管铁钉”验证上面结论。让学生在玩时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玩中融学,学中有乐,乐中有得。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科学的生活性,学的有趣,学的充实。

(2)运用“探究——发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体验。并把科学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和谐地融合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案例6: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经历、体验由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过程,我首先设计了一个情境讨论: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让热水冷下来?你怎么知道热水变冷了?变冷之后还有什么其他变化?这些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接着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通过实验充分感知由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过程。实践中,我发现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且能自觉地做好记录来描述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过程。学生的内心是喜悦的,这不仅仅因为他们从经历了“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探究活动,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且因为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规律”。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将让学生体验到些许成功,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并最终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3)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渗透。通过分析影响学生科学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个性特征等情感因子,采用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加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等有效的方法渗透情感态度。

案例7:针对学生普遍爱喝饮料的习惯,我们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考察一下饮料市场。结果学生的探究方法各有不同,各有独到的见解,有的甚至写上了自己想要发明的饮料的配方、宣传广告等等。个个都做得很好。在教学中,有时为了创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还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机整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把科学知识巧妙地隐藏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其他学科练习形式中,以期收到“奇兵”之效。

4、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科学教师应当以评价参与者的角色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强化科学教学的评价意识。在有效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在有效评价中进行有效教学,使教学与评价形成互动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理想教学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理想教学,从而使理想教学与理想评价形成良性互动。

(1)在体现主体性、激励性、多样性与创性的基础上,采用言语表扬、星级比赛、积分换奖、实物奖励等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案例8:“你能勇敢地提出问题,真了不起!”、“再想一想,肯定能提出更好的问题。”、“你发言的声音真响亮,老师很欣赏”、 “有的像科学家样子,真棒!”等等,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要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解疑,有时指名学生回答,有时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尝试解答,再全班交流。时间长了,渐渐地形成了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了鼓励学生发言,每堂课将各小组发言人用“正”字的方法统计,课后,给发言次数多的小组每人加一颗“星”,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发言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2)建立多元化评价形式,通过课堂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评价形式,适时适度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认可、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科学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合作能力等,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科学学习积极性。

案例9:在教学《探索纸的秘密》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张手工纸,让学生尝试着用这个现成的材料来进行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比赛活动。由于问题的空间是开放的,又贴近儿童生活,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当黑板上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小纸船、小衣服、剪纸、书法等作品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评价搭建了一个平台。接着教师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组同学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大家一起研究确定可行的研究问题,并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时,只见各小组同学纷纷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办法,然后由小组长把每个人的意见综合起来设计出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交流时,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为别人和自己进行补充、修改,既敢于肯定自己的长处,又汲取了别人的经验,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然后,他们就按照自己的设计开始动手进行实验了。汇报时,教师不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还注重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态度和创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评价在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在科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时,他们的学习会更有效率,收获更多。

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就要对每个学生的素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各学生的特性,分组时要考虑每个组成员的组织能力、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要考虑各学生的层次性。教师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能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案例10:《植物的果实》一课的合作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果实的基本构造。

2、初步学会解剖果实的技能。

3、培养根据事物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

学习材料:苹果、梨、甘蔗、芋头、萝卜等实物。

组织形式:每四人一组(甲、乙、丙、丁)自由组合。

分解任务:甲(组长):负责解剖果实和写实验报告。

          乙:负责比较剖开的苹果和梨在构造上的共同点。

          丙:负责找出所带学习材料中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果实。

          丁:负责将丙找出的果实分成干果和肉果两大类。

活动过程:全班48人,自由组合成12组。每组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每个成员在组内将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汇报、交流,再由组长写成实验报告交给老师。

学习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每个小组的实验报告。教师首先给每个学生完成的每个问题打分,然后给出实验报告的总成绩。这样既体现出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又体现出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附件5)

2、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有选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其项目和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要非常明确,并且是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南,要给学生留有实验、提问、尝试的机会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

案例11:在进行《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学生各小组有选择地方法不同,教师大胆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地方法,并且让不同的小组向全班学生介绍比较方法。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众多方法中最好地比较方法。很多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都讲今天最难忘的事就是科学课中比较水地多少。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想是课堂生成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这些验证方案同样是鲜活、丰富的教学内容,从而丰富、拓展了学生的科学空间。

6、课堂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是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平台,是教师记录自己的教学经历及领悟与发现教学规律的重要载体,能够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实践中自觉调整和改进教学行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教学反思除了不足之处,也要包括自己的成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记下学生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机智。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及时记下得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案例12:2007年4月,我校一位老师参加了浙江省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活动结束后,反思如下:尽管学生对显微镜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步骤相对比较复杂。在试教后,发现学生对于实验方法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在实验操作正确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难度,将实际要用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导,并用概括性的词汇表述实验步骤: “取镜——对光——放片——观察——放镜”。实验中,学生的注意往往会受到实验材料的影响。实验使用的显微镜一般都配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两个物镜,在试教中,尽管强调学生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还是有部分学生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产生光线不够亮,找不到物体等问题,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因此,在试教后对显微镜进行调整,取下高倍镜。同时,对在教学的环节中存在的其他干扰因素进行调控,以此进行有效教学。

四、研究的成效

1、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本课题研究,参与实验的班级的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提高了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质疑创新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等等。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

案例13: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的调查。

问题1:你喜欢上科学课吗?上课时,你是喜欢科学教师呢,还是喜欢教师所讲的内容呢?在课上学习过程中你感到高兴吗?如果你回答教师的问题错了受到批评你还喜欢科学吗?

问题2:你喜欢科学书吗?你喜欢书上的插图吗?课后业余时间,你看有关科学的书籍吗?

问题3:你喜欢做科学作业吗?你喜欢自己完成还是和同学一起完成呢?自己完成时需要别人帮助吗?当你作业有几次错误时,你还喜欢做科学作业吗?

通过前后测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的前后学生有很大的变化。总体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强。

附表:                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统计数据

 

总人数

即使受到批评的情况下仍然喜欢

学生喜欢看科学书、业余时间主动看科学书籍

喜欢做科学作业,即使有错挨批评也喜欢做作业

原来

324

17

42

31

现在

324

272

245

306

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参研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形成了自己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新认识。

首先,通过学习交流、外出听课等活动,教师对新课程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能够恰当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内涵和要求。

其次,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许多教师不仅在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好课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因子。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变得驾轻就熟,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 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教科研氛围。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也吸引了较多非课题组不同学科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行动中来。通过课题研究,许多教师对学科教学的价值观和课堂教学的优课观有了新的定位,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他们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钟启泉等

3、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

4、宋秋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教育研究》

5、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

6、江苏省淮阴中学  江苏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7、沈坤华《把握合作学习要素,促进学生有效合作》《教学研究》

8、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研究工作总结

9、孙亚玲《国外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运动与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制》网络

10、黄小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中小学教师培训》

11、谌业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12、沈小碚《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网络

13、沈 健《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性的探究》安徽省宣城市教研室

14、蓝岳美《科学教学更有效》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网

15、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下一篇:让探究的天空更蔚蓝——小学科学探究中结构性材料有效利用的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