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上好探究性实验课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7-01-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自然教学的特点是以实验教学为主的。由于实验达到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揭露,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识活动。而验证性实验则目的明确,实验步骤规范,结果已知,如果实验过程中不出现意外,很容易达到目的。可见探索性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大有好处。现行小学自然教材的实验大都为探索性实验,有的教师在自然实验教学中往往将探索性实验课上成了验证性实验课。为此,我进行了大胆地探寻。

  一、根据学生实际制定探索目标

  由于我们所处农村小学,实验设备、实验条件有限,而且学生的知识面不是很宽。在教学中就不能把探索目标定得过高,特别是对于一些新知识、新概念尤其如此。比如在将大气压时,有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玻璃杯装满水,将一块纸板该住杯口,杯里不要有气泡,用手按住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纸板会掉下来吗?为什么?结论是:纸板不会掉下来。因为有大气压作用于纸板上。学生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大气压这个概念,因此教师在制定探索目标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点。学生看到纸板没有掉下来,能回答出纸板被一种力托住就达到探索目的了。这时教师再引趣地说“是什么力把纸板托住了呢?”用这句话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把他们的求知欲推向高潮。教师紧接着点出:是大气压。于是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了大气压这个概念。如果教师把探索目标定得高了。就会让学生回答不出来,挫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二 、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

  探索性实验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知道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来推理判断出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得出结论。因此,设计好实验步骤是探索性实验成功的关键。如在探索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实验时,教师应先给学生准备适量的淀粉糊、碘酒、蒸馏水、装有温水的水槽、温度计和两支已编号的试管。第二步,让学生向两支试管中加入5毫升稀淀粉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蒸馏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自己的新鲜唾液。第三步,将两支使馆同时放在水槽中保温10分钟,水温控制在37—40℃之间。第四步,取出试管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碘酒数滴。观察结果,1号试管变成蓝色,2号试管不变成蓝色。在实验完后教师可以做如下提问:

  师:淀粉遇碘呈什么颜色?

  生:蓝色。

  师:1号试管变成了蓝色,说明1号试管加入的淀粉发生变化没有?

  生:没有发生变化。

  师:2号试管不变蓝,说明乐号试管加入的淀粉发怔变化没有?

  生:发生变化了。

  师:2号试管里的淀粉到那里去了?

  生:被唾液消化了。

  师:对!

  这样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通过实验一步一步地得出结论,充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也就有浅到深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突破了“消化”这个概念的难点。

  三 、科学对待探索结果

  在探索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超出教材内容的实验现象,学生如问及此现象发生的原因时,教师决不能敷衍塞责,要给予正确的解释,要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开拓他们的思维。如在做小电珠发光的实验中,学生通过探索可以得出几种让小电珠发光的电路连接方法。同时有的学生连接的电路小电珠不发光。出现这一现象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上线路中没有电流(断路);其二是线路中有电流,但电流没有流经小电珠(短路)。在第二种情况中可能有的学生会发现电线发热这一现象,虽然超出教材内容,但教师应给予正确的结实,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时,自己应先仔细琢磨教材,针对同一实验可以先采用不同的方法多试着操作几次,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操作要领以免实验失败。也可以应对在课堂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出现的以外状况,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处置。其次,所做的实验,要求实验现象明显,要说明问题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达到探索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科学课演示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究    下一篇:运用科学实验课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推荐资讯